×
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
读者评分
4.5分

包邮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

1星价 ¥104.7 (7.7折)
2星价¥104.7 定价¥136.0
商品评论(2条)
荆南布***(三星用户)

军事史必备之书

翔实。可备考证查找。

2020-05-31 22:09:49
0 0
zha***(三星用户)

非常好的一个系列,可惜特价的只有几种

《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的一种,这个系列都很不错,特价的几种全都收了,希望其他几种也能特价。 这本是关于军事技术的,里面先秦部分的很不错,尤其是铁器。

2011-10-06 13:15:43
0 1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03447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73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44034470 ; 978-7-5440-3447-0

本书特色

 “工程技术”是一个现代科技术语。按照今天的认识,军事技术总体上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也可以统称之为“军事工程技术”。《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作为《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的组成部分,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军事工程技术”这个概念的,其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本书对上古至五代也即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的军事工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军事技术总体上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也可以统称之为“军事工程技术”,在古代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武器装备制造技术,一是军事土木工程技术。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对上古至五代也即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的军事工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军事技术总体上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也可以统称之为“军事工程技术”,在古代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武器装备制造技术,一是军事土木工程技术。10世纪以前的武器大体包括格斗兵器(刀矛剑戟等)、射击兵器(弓弩抛石机等)、防护装具(甲胄盾牌等)三类;其他重要装备有战车、战船、骑兵马具、攻守城器械等。10世纪以前军事土木工程的核心内容是筑城,包括城池筑城、野战防御筑城和边防长城。其他重要内容有攻守城作战中的工程作业、军事交通工程(道路、河渠、桥梁)等。本书对这些内容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并把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的发生发展置于古代历史的大背景上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战争形态、战争方式演进的交互关系,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与诸多相关技术的密切联系,国家因素在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及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的独特性。

目录

**编 史前**章 兵器的起源 **节 初民的狩猎活动和兵器的孕育 第二节 史前战争的发展和兵器的诞生 第三节 史前的武器制造技术 第四节 原始兵器的种类第二章 筑城的发端 **节 史前的环壕村落 第二节 史前筑城 第三节 史前城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史前城的若干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第二编 夏商西周**章 铜、石兵器的兴替 **节 冶铜的初起和铜兵的滥觞 第二节 铜兵的发展和石兵的衰亡第二章 青铜兵器及其制造技术 **节 青铜兵器的主要品种 第二节 青铜兵器的制造技术第三章 冶铁的初起和铁兵器的滥觞 **节 陨铁刃兵器 第二节 人工冶铁和铁兵器的发端第四章 非金属兵器及其制造技术 **节 弓箭 第二节 甲胄和盾牌第五章 战车及其技术 **节 马车的起源 第二节 乘车作战的兴起 第三节 商周战车(马车)技术第六章 军事手工业的发轫 **节 官手工业的确立 第二节 手工业的分工状况第七章 筑城和道路建设 **节 对夏朝筑城的认识 第二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筑城 第三节 商朝筑城的总体状况 第四节 城的规模和结构的发展 第五节 西周筑城 第六节 商周之际的边地山城 第七节 西周的道路建设 参考文献第三编 东周**章 军事手工业的确立和发展 **节 早期官手工业的特点 第二节 东周官手工业发展大势 第三节 兵器制造的专门化 第四节 兵器刻铭反映的战国造兵体制 第五节 私手工业的发展和民间工匠参与造兵 第六节 时代思潮和军事手工业的发展第二章 青铜兵器及其制造技术 **节 青铜兵器的鼎盛 第二节 青铜兵器形制和结构的改进 第三节 青铜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第三章 铁兵器及其制造技术 **节 中原冶铁用铁的发轫期  附:干将、莫邪考 第二节 铁兵器应用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东周铁兵器的制造技术 第四节 冷兵器的新面貌第四章 非金属兵器及其制造技术 **节 庐器:独特的复合式兵器柄 第二节 东周制弓术:复合弓的成熟 第三节 弩的武器化 第四节 制箭技术的提高 第五节 皮甲的成熟 第六节 漆盾和武器髹漆第五章 战车和战船 **节 战车的改进 第二节 战船及其建造技术第六章 城池筑城的发展 **节 筑城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东周筑城的大发展 第三节 东周城的结构 第四节 筑城思想的成熟第七章 攻城和守城的方法与技术 **节 攻城的方法 第二节 守城的方法 第三节 水攻和防水攻 第四节 穴攻和反穴攻 第五节 野战防御筑城第八章 长城筑城的兴起 **节 长城的起源 第二节 东周列国之间的长城 第三节 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长城 参考文献第四编 秦汉**章 秦代的造兵体制和武器技术 **节 秦代的造兵体制 第二节 秦代的武器技术第二章 铁兵器的普及和汉代的军事手工业体系 **节 铁兵器的普及 第二节 汉代的军事手工业体系第三章 汉代铁兵器及其制造技术 **节 铁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汉代铁兵器的变化 第三节 汉代的铁甲第四章 汉代的弓弩 **节 弓 第二节 弩第五章 战车和战船 **节 古代车战和战车的消亡 第二节 战船第六章 秦代的军事工程建设 **节 堕名城、决川防、夷险阻 第二节 修筑长城 第三节 修建直道 第四节 修建北边道 第五节 修建驰道 第六节 开凿灵渠第七章 汉代城池筑城的发展 **节 西汉长安城 第二节 东汉洛阳城第八章 汉代长城筑城的发展 **节 汉代修筑长城的过程 第二节 长城防御工程体系及其完善 参考文献第五编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章 造兵机构的演变第二章 铁兵器及其制造技术 **节 铁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铁兵器的演变 第三节 铠甲的发展第三章 弓、弩和抛石机 **节 弓和弩 第二节 抛石机第四章 骑兵马具的成熟 **节 马勒具 第二节 马鞍 第三节 马镫 附:关于滇人的“绳圈式马镫” 第四节 马蹄铁第五章 战船和水战具 **节 长江水战的发展和战船的大型化 第二节 拍竿的创制和改进 附:关于战船使用抛石机 第三节 车船的发明 第四节 水军海上活动的发展 第五节 造船技术的进步第六章 城池筑城的发展 **节 魏晋南北朝筑城 第二节 隋唐五代筑城第七章 攻守城方法的发展 **节 实战所见攻守城方法 第二节 关于火攻第八章 长城和其他军事工程 **节 此时期修造长城的情况 第二节 唐代的边防烽火警讯体系 第三节 其他重要军事工程 参考文献后记组织者的话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兵器的起源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但作为战争工具的兵器,其早期形态——冷兵器,却是在原始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先民与动物的对抗中,孕育成形的。
在人类历史的初始阶段——旧石器时代,先民已经制造了许多具有杀伤功能的器具,但其原初的动机,并非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抵御猛兽的攻击,进而则发展为猎杀动物。
人是由远古类人猿演变而来的。那些三四千万年前成群结队地生活于茂密葱绿的潮湿森林中的古猿,是食果实的灵长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他们逐渐懂得了利用工具,比如森林中随处可见的树木枝棍和石块,以帮助获取食物,或抵御敌害。大约三四百万年前,从古代灵长动物中分化出了*初的直立行走的人。伴随着体质的巨大进步,人类*早祖先的生活方式较之灵长动物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离开了森林,渐渐分布于广大的地域,有更为广泛的食物来源:既以植物的果实根茎为食,也吃鱼和啮齿动物(蚁类);不仅是就地取食的采集者,而且是见机行事的食腐者,即常常从食肉动物杀死的猎物身上获得肉食;此外,可能也捕猎一些弱小的哺乳动物。尤为重要者,是开始制造工具,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类*初制造的工具,既受体质和智力进化的制约,又与早期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那是一些仅仅经过*简单加工的木棍和石块,难以明确地区分其功能,通常一器多用,既用于采掘,也用于自卫或狩猎,既用于切削食物,也用于加工工具,故被今人形象地称为“万能工具”。然而,刚刚开始、成功率还极低的狩猎活动,势必促使人们努力去增强工具的杀伤力。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