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讲坛孟宪实:唐高宗的真相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百家讲坛孟宪实:唐高宗的真相

¥24.7 (8.5折) ?
1星价 ¥24.7
2星价¥24.7 定价¥29.0
商品评论(1条)
491***(二星用户)

看了电视版买的,和书版略有出入

看了电视版买的,和书版略有出入 ,书版是根据讲义。而电视版即兴发挥,所以两者基本差不离,些许不同

2017-11-08 09:57:4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360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81 页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301136089 ; 978-7-301-13608-9

本书特色

拨开千年迷雾,还原历史本真。  《唐高宗的真相》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唐史专家讲述《唐高宗的真相》。  号称盛大的唐代国土,在谁的时代*为辽阔?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封禅大典,在谁的时代首先成功举办?唐高宗李治。李治让贞观之治再上一个新台阶,给开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础。然而,千年以来,人们只记得,他是英明圣主李世民的乖儿子,他是铁腕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  其实唐高宗李治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作者在爬梳、甄别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大胆为唐高宗翻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内容简介

  流光溢彩的盛唐岁月里,谁的时代里国土*辽阔?谁的统治下“良吏”*多?历代帝王视之为事业巅峰的封禅大典,由谁*先成功举行?唐高宗。   为了接上父亲的班,他隐忍,但绝不坐以待毙。当一个个疯狂争夺的兄弟倒在阋墙之争的血泊里,人们才发现,一直默默无闻的李治原来并非无所作为,他只是以退为进,把“用弱”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接好父亲的班,他妥协,但绝不懦弱。当步步进逼的权臣把他逼到墙角,他只好“突围”——废王立武,流放褚遂良、处死长孙无忌,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皇帝是怎样炼成”的大戏。   后世的史学家,因为篡夺皇权的武则天而不惜把李治写得懦弱无能。但又有多少人意识到,培养武则天本就是李治有意为之——他要证明给世人看,“废王立武”是多么英明的决定。历史的真相绝非女主专政,而是夫唱妇随;绝非后宫干政,而是夫妻协力。武则天的篡权,在李治时期甚至没有一点苗头。

目录

序 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唐高宗引子 拨开迷雾,告诉你一个真高宗**讲 殿下的早年生活第二讲 从殿下到陛下第三讲 舅舅当家第四讲 房遗爱谋反案第五讲 长孙的巅峰时刻第六讲 高宗突围第七讲 甥舅战役第八讲 高端决战第九讲 反对派的结局第十讲 悲剧渊源第十一讲 唐高宗的功臣们第十二讲 帝后一家第十三讲 高宗的太子们第十四讲 亲密战友第十五讲 升平皇帝附录一 公主之死附录二 唐高宗大事年记附录三 唐高宗世系表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唐高宗的真相》一书以作者孟宪实先生2008年四月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所作的同名讲座为基础加工润色而成。是今年以来收视率*高的讲座系列。它主要关注唐高宗李治性格、生平,他与皇后武则天,与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关系等问题。同时透过这些问题,分析为什么本来大有作为的皇帝李治,在后世人心目中却变成了一个“懦弱无能”,始终被父亲李世民、妻子武则天的阴影所笼罩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唐高宗李治性格懦弱,能力平庸,始终被妻子武则天控制,直接导致武则天建立武周,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但事实上,唐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的领土达到了*大;甚至隋唐几代皇帝,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解决定的东北边疆问题,都在高宗时期得到解决;而标志着王朝兴盛繁荣的封禅大典,也是在高宗时候首次成功举行的。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现在历史上记载的高宗形象,是被歪曲过、被丑化过的形象。后代人歪曲唐高宗,把他弱智化、无能化的原因就在于他悉心栽培的武则天以“武周”取代了“李唐”。后代的史学家为了警诫世人,避免女主专政的情况再次出现,因而极力丑化武则天,也因而把唐高宗写得很弱智,尤其是因为宋代时也有太后掌权的情况,所以这种歪曲更加严重。另外,作者对武则天的掌权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这并不是高宗的“懦弱无能”导致的后果。因为高宗在世时,武则天的表现很好,她和高宗两个人夫唱妇随、紧密配合,而且决定权在高宗手中,高宗并没有失去控制局势的能力。武则天夺权是高宗去世以后的事情。而高宗扶植武则天,也有另一层很重要的历史背景,即唐高宗和大臣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高宗即位之初,掌权的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等人,高宗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立武则天为皇后,是唐高宗与大臣之间争夺权力的一次战斗,这是唐高宗突破大臣“包围”的突破口。通过这件事,唐高宗彻底击败了“托孤”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确立了自己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可以说是一段“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故事。从这些政治斗争中也能看出,高宗并不是一个无能皇帝,而是一个很有政治能力、行事果断的人。作者孟宪实,现任教于人大国学院,专长隋唐史、敦煌学,学术底蕴深厚,此书虽然采用了很通俗的讲法,但却渗透着作者多年学术研究所得的真知灼见;同时,此书是在百家讲坛的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讲述生动,深入浅出,真正做到了用*通俗的话语讲述历史知识、传达历史意识,就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而言,在同类书中出类拔萃。《唐高宗的真相》可以说是《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的姊妹篇。

相关资料

废后风波——唐高宗与武则天之一公元655年,26岁的唐高宗李治不顾众宰相的反对,坚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废王立武,就是唐高宗的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高宗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皇帝的威权。为了抬高武则天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废王立武的决策正确,高宗要求百官朝拜皇后,下令将武氏家族列入一等士族,甚至让武则天参预朝政。一时间,武则天以及武氏一族风光无限。不过,八年之后,公元664年年底,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关系出现问题,废后风波骤然而起——唐高宗要废去武则天的皇后地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情况是这样的:首先,从远的背景来说,皇后参预朝政以后,专作威福,皇帝也受制于皇后,不胜其忿。其次,导火索是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与皇后为厌胜之术,被宦官王伏胜告发。皇上于是大怒,招来宰相上官仪。上官仪说皇后专横,人民很愤怒,废了她算了。皇帝说正合朕意,立刻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书。可是,皇帝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的人都是皇后的密探,密探们一看,这还得了,大家于是拼命往后宫奔跑告诉了皇后。皇后立刻到皇帝身边亲自辩护。皇上一看皇后来了,起草的诏书就在当场,被皇后抓了一个现行,立刻吓破了胆,缩了回去,不敢宣布废黜皇后。可是,皇帝怕皇后怨恨自己啊,只好把责任推给上官仪,说是上官仪教自己的,自己开始可是没有这个心思的。结果呢?大家可想而知。上官仪成了替罪羊。不仅如此,他们发现上官仪跟王伏胜有过一样的经历,就是都伺候过废太子李忠,于是他们的政治动机就昭然若揭。*后,把他们和曾经伺候过的主子,一起打成谋反集团,李忠赐死,上官仪等杀掉。这个事情,来得很突然,几乎没有任何先兆。所以,我们要找出背后的真相,还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几个问题:首先,唐高宗要废皇后,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临时决定。其次,唐高宗不敢面对皇后武则天,而武则天能够从容自我申辩,说明两人之间还是唐高宗方面心虚。如果是因为武则天专横,高宗要废后也算是理由充足。如果确实因为武则天长期以来专横跋扈,那么高宗可以仔细安排,从容废黜她,为什么会如此仓促呢?按理说,唐高宗经历过废王立武事件,应该懂得废去皇后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多年辛苦抬举武则天,如今这么一废,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吗?另外,到底为什么唐高宗如此心虚呢?这让人不得不产生很多怀疑,而《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竟然没有认真交待。其实,《通鉴》的

作者简介

孟宪实,1962年生,黑龙江省讷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
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奔赴新疆,在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站。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等。2006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武门之变》,2007年5月主讲《贞观之治》,2008年4月主讲《唐高宗的真相》。为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剧(与作家阿城合作)。

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唐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论用“君主无为”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是实际达成的事功来衡量,他都是个成功的皇帝。然而,传世史书却多把他描绘成“软弱无能”的人。这是因为他培养的武则天用“武周”取代了“李唐”,因为后来的史家要为防止出现女皇专政的局面提供可借鉴的史实,他们宁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牺牲历史的真实。作者在爬梳、甄别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大胆为唐高宗翻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