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香豆素化学
1星价
¥27.3
(6.5折)
2星价¥27.3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1967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3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122019677 ; 978-7-122-01967-7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天然产物化学丛书》的一个分册,重点介绍天然产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包括香豆素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结构分类及特征、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结构修饰与全合成、生物合成和生物活性等。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近20年国内外的文献,突出反映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各个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本书是香豆素化学领域的一本较系统完善的参考书,可供天然产物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化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本科生使用。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概述
1.1.1 香豆素的基本结构特征
1.1.2 香豆素在植物界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1.1.3 香豆素的研究进展
1.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用现状及前景
1.2.1 药用香豆素类化合物
1.2.2 香豆素类化合物活性成分研究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第2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来源
2.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2.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来源
2.2.1 简单香豆素类
2.2.2 呋喃香豆素类
2.2.3 吡喃香豆素类
2.2.4 其他香豆素类
2.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2.3.1 性状及溶解性质
2.3.2 荧光性质
2.3.3 内酯性质
2.3.4 取代基的反应
2.3.5 氧化反应
2.4 近十年分离鉴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第3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3.1 提取方法
3.1.1 溶剂提取法
3.1.2 水蒸气蒸馏法
3.1.3 升华法
3.1.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2 分离方法
3.2.1 酸碱分离法
3.2.2 各种色谱方法
3.2.3 用于分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及波谱学特征
4.1 化学方法
4.1.1 平面结构的测定
4.1.2 立体结构的测定
4.2 波谱学方法
4.2.1 紫外吸收光谱
4.2.2 红外吸收光谱
4.2.3 核磁共振波谱
4.2.4 质谱
4.2.5 cd谱和ord谱
4.3 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测定方法的新进展
4.3.1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4.3.2 各种离子源质谱技术
4.3.3 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相对构型
4.4 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测定实例
4.4.1 吡喃香豆素
4.4.2 具有多取代基的复杂香豆素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第5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
5.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
5.1.1 简单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1.2 呋喃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1.3 吡喃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1.4 其他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全合成
5.2.1 简单香豆素的合成
5.2.2 呋喃香豆素的合成
5.2.3 吡喃香豆素的合成
5.2.4 其他香豆素的合成
5.3 香豆素的生物合成
参考文献
第6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6.1 抗病毒及抗hiv活性
6.1.1 简单香豆素类
6.1.2 呋喃香豆素类
6.1.3 吡喃香豆素类
6.1.4 其他香豆素类
6.2 其他活性
6.2.1 抗真菌作用
6.2.2 抗菌和抗寄生虫作用
6.2.3 细胞毒性和抗癌作用
6.2.4 抗炎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7.1 概述
7.2 结构类型和来源
7.2.1 生物合成途径
7.2.2 结构类型和来源
7.3 提取分离方法
7.3.1 岩白菜内酯
7.3.2 芫荽中的异香豆素
7.4 结构测定
7.4.1 波谱方法
7.4.2 质谱法
7.4.3 结构测定实例
7.5 化学反应和全合成
7.5.1 化学反应
7.5.2 异香豆素的全合成
7.5.3 二氢异香豆素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7.6 生物活性
参考文献
1.1 概述
1.1.1 香豆素的基本结构特征
1.1.2 香豆素在植物界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1.1.3 香豆素的研究进展
1.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用现状及前景
1.2.1 药用香豆素类化合物
1.2.2 香豆素类化合物活性成分研究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第2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来源
2.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2.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来源
2.2.1 简单香豆素类
2.2.2 呋喃香豆素类
2.2.3 吡喃香豆素类
2.2.4 其他香豆素类
2.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2.3.1 性状及溶解性质
2.3.2 荧光性质
2.3.3 内酯性质
2.3.4 取代基的反应
2.3.5 氧化反应
2.4 近十年分离鉴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第3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3.1 提取方法
3.1.1 溶剂提取法
3.1.2 水蒸气蒸馏法
3.1.3 升华法
3.1.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2 分离方法
3.2.1 酸碱分离法
3.2.2 各种色谱方法
3.2.3 用于分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及波谱学特征
4.1 化学方法
4.1.1 平面结构的测定
4.1.2 立体结构的测定
4.2 波谱学方法
4.2.1 紫外吸收光谱
4.2.2 红外吸收光谱
4.2.3 核磁共振波谱
4.2.4 质谱
4.2.5 cd谱和ord谱
4.3 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测定方法的新进展
4.3.1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4.3.2 各种离子源质谱技术
4.3.3 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相对构型
4.4 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测定实例
4.4.1 吡喃香豆素
4.4.2 具有多取代基的复杂香豆素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第5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
5.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
5.1.1 简单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1.2 呋喃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1.3 吡喃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1.4 其他香豆素的结构修饰
5.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全合成
5.2.1 简单香豆素的合成
5.2.2 呋喃香豆素的合成
5.2.3 吡喃香豆素的合成
5.2.4 其他香豆素的合成
5.3 香豆素的生物合成
参考文献
第6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6.1 抗病毒及抗hiv活性
6.1.1 简单香豆素类
6.1.2 呋喃香豆素类
6.1.3 吡喃香豆素类
6.1.4 其他香豆素类
6.2 其他活性
6.2.1 抗真菌作用
6.2.2 抗菌和抗寄生虫作用
6.2.3 细胞毒性和抗癌作用
6.2.4 抗炎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7.1 概述
7.2 结构类型和来源
7.2.1 生物合成途径
7.2.2 结构类型和来源
7.3 提取分离方法
7.3.1 岩白菜内酯
7.3.2 芫荽中的异香豆素
7.4 结构测定
7.4.1 波谱方法
7.4.2 质谱法
7.4.3 结构测定实例
7.5 化学反应和全合成
7.5.1 化学反应
7.5.2 异香豆素的全合成
7.5.3 二氢异香豆素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7.6 生物活性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4.5¥198.0 -
石油石化领域理化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实例汇编
¥29.8¥48.0 -
图解新能源汽车 原理·构造·诊断·维修
¥89.6¥128.0 -
服装裁剪入门及板样70例
¥11.3¥19.9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4.9¥98.0 -
袖珍实用色谱
¥13.1¥45.0 -
小家电使用与维修
¥4.3¥11.5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广州公交服务再提升探索与实践
¥57.0¥80.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地理分布图
¥16.8¥20.0 -
矿产勘查项目设计实习指导书
¥24.0¥32.0 -
孟山都的转基因之战
¥39.0¥69.0 -
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
¥65.6¥95.0 -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117.6¥168.0 -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
¥102.4¥128.0 -
步步图解万用表使用技能
¥34.8¥49.0 -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27.5¥98.0 -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农村水环境共治模式研究
¥61.8¥78.0 -
高定旗袍制版技术
¥52.0¥98.0 -
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研究
¥53.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