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医诊断学》歌诀便记口仪袋书

- ISBN:978712202369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0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122023698 ; 978-7-122-02369-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为蓝本,采用七字歌诀形式编著。概括了中医诊断学所学之精要。诀后又有具体要求的内容,对歌诀所述进行充分地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该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适用于中医院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阅读,对临床工作者亦颇具参考价值。
目录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3上篇诊法**章望诊
上篇 诊法
**章 望诊
**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体
四、望姿态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第三节 望排泄物
一、望痰涎34
二、望呕吐物35
三、望大便36
四、望小便37
第四节 望小儿示(食)指络脉
一、示(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
二、示(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
三、示(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
第五节 望舌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舌诊的内容
五、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二章 闻诊
**节 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一、病体之气
二、病室之气
第三章 问诊
**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五、问耳目
六、问睡眠
七、问饮食口味
八、问二便
九、问经带
……
下篇 辨证
节选
章 八纲辨证
**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意义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
个辨证的纲领。
表和里——病位。寒和热——病性。
虚和实——病势。阴和阳——病类。
八纲辨证,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疾病的表
现尽管十分复杂,但是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
纳,如根据患病的部位可分为表证和里证;根据疾病
性质可分为寒证和热证;根据邪正盛衰可分为虚证和
实证,邪盛者为实证,正虚者为虚证;根据疾病类别
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阴阳为八纲中的总纲,它可
以概括其他六纲,即阴证包括里证、虚证、寒证。阳
证包括表证、实证、热证。
二、八纲辨证的源流
《黄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具
体内容已有散在的论述。
张仲景更具体地将之运用于伤寒及杂病的治疗。
《伤寒论》中六经病的不同证候,无不贯穿着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从病的性质上讲,
三阳病多属于热证、实证,概括为阳证;三阴病多属
于寒证、虚证,概括为阴证。
明清许多医家,普遍重视和接受了八纲的概念和
内容。
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
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
“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一)表证
[歌诀]
表证外感初期见,起病急短病位浅,
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喉痒咳嗽碰。
[概念] 由于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侵人
体浅表所引起的证候。
[成因]外感六淫之邪。
[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
[分析]六淫邪气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的
正常宣发,郁而发热。卫气受遏,失其“温分肉,肥
腠理”的功能,肌表不能得到正常的温煦,故出现恶
风寒的症状。邪气郁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以致头
身疼痛。邪未入里,舌象尚无明显变化,出现薄白
苔。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
浮。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
内应于肺,肺失宣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
痛、咳嗽、有汗或无汗等症状。
(二)里证
[歌诀]
凡非表证皆属里,外感中期内伤迷,
表现复杂病位深,典型症状很难申。
[概念]里证是指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的一类
证候。
[成因]有三种:一是表邪不解,由表人里形
成里证;二是六淫邪气直接侵犯脏腑形成里证;三是
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原因所致的疾病也称为
里证。
[特点]概括地说凡非表证者,一切证候皆属
里证。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病。病位深在;
临床表现复杂。
[表现]里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很难
说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本章的寒热虚实
辨证以及后面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辨证部分均
属里证的范畴。
附:半表半里证
[歌诀]
半表半里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寻,
寒热往来胸胁满,心烦喜呕不欲食。
[概念]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
证。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尚未
至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称为半表半里证。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3.1¥68.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中国土单方
¥19.4¥68.0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彩图版
¥19.6¥69.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15.9¥49.8 -
神农本草经
¥20.0¥69.0 -
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
¥15.4¥45.0 -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29.4¥49.8 -
彩色图解伤寒论
¥15.3¥45.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刮痧拔罐针灸指南
¥18.7¥59.0 -
黄帝内经 (全6册)
¥41.3¥168.0 -
感悟中医-第3版
¥15.4¥48.0 -
彩色图解金匮要略
¥14.5¥45.0 -
杏林传习十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本义 华佗中藏经
¥15.4¥48.0 -
图解(黄帝内经)(新版)
¥25.5¥68.0 -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辨症玉函 附脉诀阐微(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10.8¥15.0 -
人体穴位随手查
¥14.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