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统计规范概览

包邮中外统计规范概览

1星价 ¥22.1 (4.9折)
2星价¥22.1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7526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4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503752612 ; 978-7-5037-5261-2

节选

nbsp;   序
    《现代统计研究丛著》(以下简写为《丛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课题的研究成果。
    2004年,“现代统计研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以后,
于当年9月10~12日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了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组
进行了初步分工。2005年2月23日又在北京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认
真讨论了研究大纲。2006年5月6~9日在西安召开了课题结项与
《现代统计研究丛著》出版座谈会,讨论并通过了各本著作的基本内
容,决定了关于出版和组建《丛著》编委会的原则。编委会由课题组
成员和课题承担单位西安统计研究院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
由课题组的组长担任。《丛著》编辑出版中的重大问题由编委会集体
研究决定。2007年12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丛著》主要作者座谈会,
确定了各本专著的书名、署名及总序等问题。
    “现代统计研究”课题立项时确定的目标是梳理统计学学术思
想,阐释统计学的本质及学科边界,促进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
    究竟何谓统计学,历来学者立说纷纭。早在1869年,现代统计
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A·Qu乏telet在第七次国际统计大会上报告,
关于统计学的定义已有180种之多。近几十年来,我国还经历了“两
门统计学”和“大统计思想”的大讨论。这充分说明,为了促进统计学
更好发展,对统计学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围进行梳理十分必要。
    “现代统计研究”课题组成员对现代统计学的本质意义有大体一
致的认识。经过研讨,其基本共识是: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包
 括工作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工作性方法系指统计工作
  的制度、规范;技术性方法包括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工具性
  方法在现代统计学科体系中系指与统计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缩写为
  SIT。
    *终形成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类:**类,阐释统计学的性质。着
  重从现代统计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学科体系和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梳
  理;第二类,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介绍
  与社会经济问题相关的调查分析方法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指数理
  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经济计量学方法和统计信息技术(sIT)等内
  容;第三类,介绍国内外统计工作制度及规范。《丛著》共有8本10册
  专著。
    《丛著》主编主要把握指导思想和研究路径。每本专著的基本内
  容由主编提出,经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讨,作者决定。在具体学术观点
  上求同存异。学术观点表达及论证方法由作者(有多个作者的由**
  作者)负责。我们认为,学术研究不可强求完全一致,各抒己见有利于
  学术发展。同时,我们在《丛著》中表达的观点在统计学界是否认同,
  也不是一厢情愿可以决定的。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才有可能真正推动现代统计学向前发展。
    《丛著》付梓得到了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们对中国统计
  出版社、西安财经学院、九三学社机关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
  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我本人水平所限,《丛著》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
  我们真诚地期待着读者的批评。    、
    贺  铿
    2008年3月
  前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加快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
化的步伐,世界各国已把目光转向中国。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对
全球经济贡献度的扩大,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互动阶
段。在这一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
我们统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编写《中外统计规范概览二》,其
目的就是让读者了解当今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是如何开展统计工作
的,以求知己知彼,使我国的统计尽早地融入到国际统计的各个领域
中,为我国的统计事业做出贡献。
    《中外统计规范概览》的主要内容取自联合国统计司、欧盟统计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的
网站,以及国家标准和国内出版的有关书籍,并加以翻译和改编。本书
全面、详实、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的统计工作规范,重点介绍了国
际上的统计工作规范。
    《中外统计规范概览二》共分为统计机构与统计体系、统计标准、国民
核算与社会经济统计、统计法规与其他规范四部分,内容涉及国际性统
计机构、国际区域性组织、主要国家政府统计体制、中国统计体制、全球
性统计分类与标准、国际区域性分类标准、国际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我
国统计上常用的分类标准、我国其他统计标准、国民经济核算、国际经
<节选内容>=  济社会统计、主要国家的统计法律体系、国际统计原则及规范、中国统
计法规等。
    由于受时间、资料来源、翻译和研究水平的限制,在翻译、研究、编
写和引用有关资料的过程中,难免有不成熟和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批
评指正。参加本书编写人员:林贤郁、方宽、贾楠、杨小刚、武央、邓尚
杰、王全众、巴运红;方宽和杨小刚负责全书的统稿;林贤郁负责对全书
进行了审阅。
    编者
    2007年8月 

 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
8.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0/National Accounts,英文缩写:SNA)是
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
源于统计、会计、业务核算,是三大核算的综合核算,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处于核
心地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一整套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描述的逻辑严密、
协调一致的宏观经济账户和表式,以及与这些账户和表式相关的一系列符合
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组成,是各国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共同
遵循的方法制度。
    8.L 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SNA是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25~1939年,一些国家
开始对国民收入进行连续的官方估计,并把这些估计作为政策决策的信息基
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二十年里,一方面由于列昂惕夫、库兹涅茨等经
济学家不断丰富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思想,另一方面,由于投入产出表、资产负
债表等相关账户综合的新方法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之中,从而完成了由国民
收入估计向国民经济核算的巨大飞跃。
    为了使世界各国在可比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经济账户,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在组织各国统计专家总结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开展国民经济核算经验的基础
 上,于1953年出版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及辅助表》,供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
使用,并把它作为向联合国提供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资料的依据。这标志着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体系一一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国际上正式形成。
    由于各国对国民收入统计得越来越细,计量经济学对统计数据的要求越
来越全面,同时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提供了技术的保障,联合国组织各国
专家调查研究制定出一个计算国民经济的国际准则,于1968年编制出国民经
济新核算体系,即1968年SNA。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各国的推广,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共体等国际组织对SNA进行了修订,于1993
年出版了新修订的SNA。1993年SNA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向联合国等国际组
织提供统计资料共同遵循的方法制度。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于2002年对SNA再次进行了修订。
    8.1.2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设计的多
功能体系。其目的在于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做出全面的描述和分析,为国
民经济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系统的信息服务。
    8.1.2.1  描述和监测经济体的全部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核算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结果的
总量、结构及其内部关系进行核算,它不仅包括一些重要的经济流量,如生产、
消费、资本形成、出口、税收、借款、贷款等等,还可以提供预算盈余赤字、贸易差
额等平衡项目或比率的信息,同时能够对可供经济体支配的资源总量做出描述。
    8.1.2.2宏观经济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可以用于研究在经济中起作用的因果机制。这种分析通常
采取的形式是,以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方法,编制
现价和不变价的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于这
种研究的宏观经济模型的类型可以因研究者的经济思想流派以及分析的目的
不同而不同。本体系非常灵活,可以适应不同经济理论或模型的需要,只要它
们是接受本体系赖以建立的生产、消费、收入等基本概念。
    8.1.2.3  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
    短期经济政策是在评估近期经济行为和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在预测未
 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短期预测一般由计量经济学模型实现。中长期
经济政策必须结合综合的经济战略来制定。构成中长期计划的大部分是由国
民经济核算中的流量构成,没有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要制定这样的计划是不可
能的。一个能准确反映过去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经济模型,对于规则和预测
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国家,各级政府、公司和私营公司都要制定经济政策和
决策。比如跨国公司,如果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宏观经济模型,也需要国民经济
核算数据的支持。
    8.1.2.4  国际比较
    SNA是以一种标准的、国际通行的概念、定义和分类形式向国际组织、超
国家组织报告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体系。这样产生的数据可以广泛用于主要
总量的国际比较,如GDP、人均GDP等,也可用于统计数据的结构比较,如投
资、税收占GDP的比重,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比较来判断本国经济计划是否
成功。利用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截面数据,还可以将时间和空间数据结合起
来,从而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观察值。另外,在国际事务中,国民经济核算数
据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国际组织利用人均GDP等指标作为确定是否有资格得
到贷款、援助或资金的条件。
    8.1.3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原则
    8.1.3.1  常住单位
    常住单位是指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
为该国的常住单位。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经济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
有一定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经济活动并达到一定时
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说明这一经济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8.1.3.2权责发生制原则
    原则上,每笔交易的记录都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即交易在债权和债
务发生、转移或取消时记录。交易双方应该在同一时点进行记录。
    产出在相应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过程出现的时间记录,中间投入在相应的
货物和服务实际进人生产过程的时间记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产周期超
过一个核算期以上的生产活动,其产出被看作是不断生产的在制品,在记录时
间上,每一个核算期都应该记录当期生产的在制品价值,而不是在生产活动完
成时记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