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学》歌诀便记口袋书

包邮《中药学》歌诀便记口袋书

1星价 ¥11.1 (7.4折)
2星价¥11.0 定价¥1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0248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5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122024862 ; 978-7-122-02486-2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七字歌词形式概括了中药学之精要。本书按章节划分,一药一诀,歌诀后又有该药的性能、功用、特点及配伍、用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对歌诀所述进行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该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
  本书适用于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及自学中医者阅读,对临床工作者亦颇具参考价值。

目录

总论
 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二、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三、中药的炮制
 四、中药的性能
 五、中药的配伍
 六、用药禁忌
 七、剂量与用法
**章 解表药
 **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节 祛风寒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节 利水消肿药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节 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节 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第四节 破血消癓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节 平抑肝阳药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阳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第四节 补阴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节 固表止汗药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bsp;第六章  利水渗退药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
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功用]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
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
所致的各种病证。
    [注意]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
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
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节  利水消肿药
    茯    苓
  利水渗湿用茯苓,心脾肾经甘淡平,
  健脾安神皆可用,心悸失眠诸水停。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用]
  1.利水消肿——水肿。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
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
利,配泽泻、猪苓、白术、桂枝;脾肾阳虚水肿,配
附子、生姜;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之水肿,配滑
石、阿胶、泽泻。
    2.渗湿健脾——痰饮。痰饮之目眩心悸,配桂
枝、白术、甘草;饮停于胃而呕吐者,配半夏、
生姜。
  3.利水消肿——脾虚泄泻。脾虚湿盛泄泻,配
  山药、白术、薏苡仁;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
  溏,配人参、白术、甘草。
    4.宁心安神——心悸、失眠。心脾两虚,气血不
  足之心悸、失眠、健忘,配黄芪、当归、远志;心气
  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配人参、龙骨、远志。
    [用法]煎服,9~15g。
    [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薏  苡  仁
    苡仁性味甘淡凉,归入脾胃与肺经,
    健脾渗湿兼利水,清热排脓湿痹除。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用]
    1.健脾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脾虚湿胜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配茯苓、白术、黄
  芪;水肿喘急,配郁李仁汁煮饭服食;脚气浮肿,配
  防己、木瓜、苍术。
    2.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泄泻。脾虚湿盛之泄
  泻,配人参、茯苓、白术。
    3.渗湿除痹——湿痹拘挛。湿痹而筋脉挛急疼
  痛者,配独活、防风、苍术。风湿久痹,筋脉挛急;
  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胸闷身重者,
  配杏仁、白豆蔻、滑石。
    4.清热排脓——肺痈、肠痈。肺痈胸痛,咳吐
  脓痰,配苇茎、冬瓜子、桃仁;肠痈,配附子、败酱
  草、牡丹皮。   
[用法]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
脾止泻宜炒用。
    [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
    猪    苓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利水养阴用,功效不应轻。    .
  [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用]
  利水消肿渗湿——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妊娠
从脚至腹水肿,小便不利,单用一味猪苓为末,热水
调服;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配泽泻、茯
苓、白术;肠胃寒湿,濡泻无度,配肉豆蔻、黄柏;
热淋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配生地黄、滑石、
木通。
    [用法]煎服,6~12g。
    泽    泻
    泽泻味甘其性寒,归经肾与膀胱全,
    渗湿利水兼消肿,下焦湿热尤为善。
    [性能]甘,寒。归肾、膀胱经。
    [功用1
    1.渗湿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
利,配茯苓、猪苓、桂枝;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
泻不止,配厚朴、苍术、陈皮;痰饮停聚,清阳不升
之头目昏眩,配白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