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
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
- ISBN:97875426281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7 页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542628169 ; 978-7-5426-2816-9
本书特色
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张爱玲,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奇女子」?「才女」?《苍凉与世故:张爱玲的启示》一书中,作者李欧梵用了「苍凉」和「世故」来形容张爱玲,此书是李欧梵特别为香港的「张迷」而写的一《苍凉与世故》。 《苍凉与世故》以「苍凉与世故」为题,英文可译为是Desolation and Sophistication,前者是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念,后者是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作者李欧梵在序中描写:「其实,这本小说是我在一九九七年心灵中感受到的一种说不出来的对香港深情,借张爱玲的小说人物表达出来的。」 《苍凉与世故》提及不少张爱玲的作品,如《流言》、《传奇》、《半生缘》、《倾城之恋》等,曾经沉迷张爱玲的作品如《半生缘》,《倾城之恋》的读者,一定不能错过此书。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苍凉与世故》的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在香港生活的所思所行,对于作者来说,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冲击下,仍能够坚持阅读、观察和思考,既是一种欢喜,也是一种失落?
目录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代感”
看张爱玲的《对照记》
张爱玲:沦陷都市的传奇
不了情:张爱玲和电影
香港:张爱玲笔下的“她者”
从《温柔的陷阱》到《情场如战场》
苍凉的启示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刹那怀想重拾经典
张爱玲与好莱坞电影
又一城狂想曲
“又一城”狂想曲
在香港反思资本主义
西九龙与香港文化反思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吗?
维港的文化风景线
旅游、阅读和老友
迪斯尼的理想哪里去了?
“后旅游”的乐趣
追寻“前旅游”的乐趣
旅游加“神游”的乐趣
未来世界的“海市蜃楼”
情迷澳门,回眸香江
快乐颂??奥运的精神
历史和幽魂
重读《基督山恩仇记》
三个道德小小故事
悼念我的老同学郭松?
悼念一位伟大的印尼作家
回忆七十年代的香港生活
四月是*残酷的月份
混水摸鱼
漫谈我的购书经验
忧郁之都与动感之都
从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悼念天灾的无辜灵魂
我心仪的一条汉子王正方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悖论
节选
《苍凉与世故》以牛津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苍凉与世故:张爱玲的启示》为主体,又合并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又一城狂想曲》的部分内容,以及作者*新发表的善于张爱玲的几篇文章。
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在香港生活的所思所行,对于作者来说,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冲击下,仍能够坚持阅读、观察和思考,既是一种欢喜,也是一种失落?
相关资料
张爱玲的启示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代感”1日常生活面面观在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初版里附有一张她的照片,据柯灵回忆,相片下还有一句题词:“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①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她的小说集《(传奇)再版自序》,是把原文中的两句话串连在一起的,在这篇序的**段,她谈到去报摊看自己的书销路如何,不禁自励道:“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然后又催自己:“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在第二段她才讲出一番“大道理”: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一直到全文的*后,她才说出“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这句话来,也为上段出名须趁早的虚荣心态作了一个注解。然而,这仍然像是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未免引起不少人的非议,更遑论她的“政治不正确”——竞无“感时优国”的精神。②然而这段序言对张爱玲至关重要,她的多篇散文皆是为这个人生哲学来作阐释和注解;这些话语,看来十分琐碎,但如果放在一种“现代性”(modernity)的理论框架来审视,则可发现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少有的“现代感”极强的作家,恰是由于她掌握了这个“现时”(present,now)的深层意义。且让我们先从张爱玲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我看苏青》谈起:张爱玲自己承认:“这篇文章本来是关于苏青的,却把我自己说上许多。”她和苏青似乎所见略同(其实张爱玲的观点远较苏青《结婚十年》中的平铺直叙有深度),都觉得她们身处的“这时代本来不是罗曼蒂克的”
作者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哈佛大学。2004年8月自哈佛大学退休,在香港中文大学任人文学科讲座教授。著作包括《中国现代作家浪漫的一代》、《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世纪末呓语》、《狐狸洞话语》等,小说有《范柳原忏悔录》和《东方猎手》。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到山中去
¥9.1¥30.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门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