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

包邮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

1星价 ¥15.4 (3.2折)
2星价¥14.9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1118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4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564111830 ; 978-7-5641-1183-0

内容简介

本文从历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综合运用归类、比较、考证、图象学等研究方法,以“院体”概念为轴心,系统研究明代院体花鸟画,把握其发生发展的院体性、形态特点、史学意义,认识在中国绘画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院体”的概念有以实现帝王审美意志为内涵而随时代动态发展的特点。帝王审美意志的可变性能导致院体花鸟画产生不同形态。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产生发展,合乎明太祖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总的审美思想,也合乎明代各皇帝审美变化,故有边景昭、吕纪工笔的灿烂恢弘、孙隆没骨的轻松粗放、林良粗笔水墨的道劲豪脱各院体形态。后因正德帝的荒淫而衰落。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存在虽只一百多年,却是一门继承唐宋院体传统而有新风格产生的宫廷绘画。其对明清绘画基本能面向社会人生的表现起积极作用。

目录

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关于明代宫廷画院
5.释“院体”概念
6.院体画与文人画比较
**章 明代以前的院体花鸟画
第二章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成因
**节 唐宋传统与元代绘画的传承因素
第二节 朱元璋的审美思想
一、朱元璋的“隆唐宋”思想
二、朱元璋尚雄、猛、力的审美观
三、朱元璋审美观中的花鸟形象
四、朱元璋审美观的绘画见解
五、朱元璋审美意志的专制性
第三节 朱元璋审美观在明代帝王中的延续
第四节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
第三章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成就
**节 院体工笔形态
一、边景昭
1.边景昭生平
2.边景昭对唐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1)画幅
(2)画法
(3)题材
3.边景昭其他花鸟画作品
4.边景昭对宣宗、林良、吕纪的影响
二、吕纪
1.吕纪的生平
2.吕纪对边景昭的继承与发展
(1)画幅
(2)画法
(3)题材
3.吕纪与边景昭之异
4.吕纪对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影响
第二节 院体没骨形态
一、孙隆生平与“没骨图”
二、孙隆与宣德帝的审美情结
三、孙隆的院体没骨形态特点
1.粗笔
2.粗、细笔结合
四、孙隆对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影响
第三节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粗笔水墨形态
一、林良生平
二、林良花鸟画的粗笔水墨表现
1.题材
2.画风
(1)水墨表现的特点
(2)风格胎息于南宋
(3)兼以草书入画
3.不同于文人写意画
三、林良粗、细笔结合的花鸟画
四、林良粗笔水墨的画法意义
五、林良对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影响
第四章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衰落之因
**节 正德帝的因素
第二节 宫廷经济崩溃的因素
第三节 文人贬低的因素
第四节 从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衰落省察皇帝皇权
第五章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影响
**节 对明代中期沈周、徐渭的影响
第二节 对明末陈洪绶的影响
第三节 对近现代陈之佛的影响
第六章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史学意义
**节 面向社会人生的绘画方向
第二节 时代脉搏的图像标示
第三节 狂猛笔墨——匡扶正义的历史内蕴
第四节 复古性继承——中国艺术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附录一 有关明代帝王、大臣、宫廷画家简况
附录二 明代院体花鸟画纪事简表
附录三 现存明代院体花鸟画作品一览表
附录四 见于著录的明代院体花鸟画作品一览表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明代以前的院体花鸟画
 明代以前的院体花鸟画,曾经在唐宋时期取得过很高的成就。
 众所周知,元代以前数千年问的中国历代帝王始终有未失汉族血统的特点。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元代以前的中国文化发展非常必要。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由之凝聚的历史文化力量,从《夏书》的“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经《左传》“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心平德和”,到《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充满了一种从个人内心到国家社会的祥和之气。所形成的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学立身之道,化为该民族每一份子的自觉,而对人类社会发展深具社会责任感。于是,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正心修身为本”(《大学章句》)的思想体系中,帝王及其宫廷集中地代表了全民的意志。这样,自古以来构成的全民族“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那样的心理定势,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事业目标、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而也就决定了绘画服从儒治天下的政教功用。例如,早在周代就见宫廷绘画表现尧、舜,而南齐谢赫《画品》言明的“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主旨,正是对过去绘画功用的理论总结。至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宗明义地阐明绘画功用的“成教化,助人伦”,已是很深的民族共识。及至北宋内府编《宣和画谱》,明确花鸟画“粉饰大化,文明天下”,“观众目,协和气”的社会作用,乃绘画服从儒治的传统思想之延伸,从而也就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的艺术观。其所展开的艺术表现,有以宫廷审美为主导,不尚个性而完善共性的特色。
  ……

作者简介

孔六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专史》副主编,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工笔花鸟研究组组长。
学术专著有:《中国工笔花鸟画史》(1992年起台湾《鉴赏》连载);《黄筌画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2006年在韩国被翻译出版)、《徐熙画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画卷》(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至十·五重点出版专著,江西美术出版社将出版);《画之道——创作与学术的互动》《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作品广泛发表于《美术》、《中国书画》、《世界艺术》、《画廊》、《美术报》等几十种报刊杂志,《人民画报》1991年曾以“金陵画坛新秀”为题作过世界性介绍,200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孔六庆卷》;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画院编《当代中国画品·清和虚远卷》;2007年为中央电视台专访人物。
1990年、1994年分别在中国画研究院、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举办工笔花鸟个展;1985至1989年数次参加全国美展,1990年参加中国画研究院院展;1994年至2004年是十年中国花鸟画史学术研究时期;2005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名展。
出版画册主要有:《四季花开——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集》(台湾1994年版);《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