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写作与案例

包邮传媒写作与案例

1星价 ¥12.0 (4.3折)
2星价¥11.8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20375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1
  • 出版时间:2008-07-01
  • 条形码:9787509203750 ; 978-7-5092-0375-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书系”丛书之一,内容涵盖印刷(平面)、语音(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四大媒体传播文本的写作原理、优秀作品点评及写作实训。 全书共分五章。笫一章主要介绍新闻和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新闻的定义、新闻的要素、新闻的价值、传媒语言等。笫二章主要介绍印刷媒体的写作,选择介绍几种常见文体,如消息、通讯、专访、新闻特写和新闻评论的写作,并特别比较了通讯、专访、新闻特写三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笫三章主要介绍语音媒体的写作,概要介绍语音媒体与语音新闻的特点,着重介绍广播消息的写作、广播录音报道的采录制作、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笫四章主要介绍电视新闻的写作,简要介绍电视新闻的特点、电视新闻的类型、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及要求,重点介绍电视新闻消息、电视专题报道、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笫五章主要介绍网络媒体的写作,简要介绍网络媒体的诞生和发展、网络新闻报道的特点,重点介绍网络新闻文本的写作、网络新闻写作的新模式(如多媒体报道、超文本写作、网络动态新闻写作等)、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另外对新潮网络文体,如网络博客的写作也作了特别介绍。

目录

**章 新闻与媒体
 **节 新闻和媒体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第三节 新闻的要素
 第四节 新闻价值
 第五节 新闻语言
 练习
第二章 印刷媒体的写作
 **节 消息的写作
 第二节 通讯的写作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
 第四节 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五节 新闻评论的写作
 练习
第三章 语音媒体的写作
 **节 语音媒体与语音新闻
 第二节 广播消息的写作
 第三节 广播录音报道的采录制作
 第四节 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
 练习
第四章 电视新闻的写作
 **节 电视新闻的特性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类型
 第三节 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及要求
 第四节 电视消息写作
 第五节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
 第六节 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练习
第五章 网络媒体的写作
 **节 网络媒体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网络新闻报道的写作
 第三节 网络新闻写作的新模式
 第四节 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五节 网络博客的写作
 练习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新闻与媒体
**节 新闻和媒体的产生和发展
  一、新闻和媒体的起源
 (一)我国新闻和媒体的起源
 从词源学角度看,“新闻”一词*早出现在中国。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形的“闻”字,是一个人竖着耳朵作静听状,而**次出现“新闻”一词是在《新唐书》中,书中记载,一位叫孙处玄的人,因抱怨当时缺少传播海内外新鲜事儿的书刊而慨叹:“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另有记载,唐人尉迟枢将他从南方收集到的一些民间新奇风俗、奇闻轶事汇集起来,名日《南楚新闻》。这里的“新闻”指的都是新听到的传说、故事,并不一定是新发生的事。宋人赵升在他所著的《朝野类要》一书中说:“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率有泄露之禁,故隐而号之日新闻。”这里的“新闻”指的是道听途说或是民间传闻轶事,还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含义。但是到了清代,“新闻”一词的含义就与现代比较接近了。孔尚任所著《桃花扇》中“设朝”一折里有:“晚生在朝房里藏着,打听新闻来。”这里的“新闻”就涉及*近朝中所发生的变化信息之义。而真正使用“新闻”一词的现代词义,是近现代报刊产生之后的事了。
  (二)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
  1.非语言传播(符号,信号新闻)
  在没有掌握语言之前,人们如果需要传递和保存信息,要借助于彼此默认的一定符号,*简单的是原始社会的结绳、刻石记事。敲锣报警也是古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一种方法。遇到紧急情况,如外人人侵,士兵进击、撤退,海船下沉等,紧锣密鼓,声震四乡,聚集群众。用烟火通信息在古代也很普遍。*著名的莫过于我国古代的烽火台,白天以烟,晚上用火,作为发现敌情、呼唤协同作战的信号。虽然两地相距数千里,但经过各相距十多里的许多峰火台的信号传递,信息一天功夫就可传达。这是古代*迅速的通讯方法。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