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利益平衡法律机制的重构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利益平衡法律机制的重构

1星价 ¥17.5 (7.0折)
2星价¥17.5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36835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A5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03683572 ; 978-7-5036-8357-2

内容简介

本书调查和写作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留守子女、村民委员会治理、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并确立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村委会的运行状况”、“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现状”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状况”三个主要问题。本书大致围绕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留守人员权益维护、村民委员会运行以及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等农村法制的实际运行路径确立基本框架,以实现回应型社会中农村利益平衡法律机制重构为目的,通过分析回应型社会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冲突来构建相应的利益平衡机制。

目录

导论
一、实地调研概述
二、问题的提出
三、调查方式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章 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需求
一、农地产权合理配置的现实需求
二、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流转的现实需求
三、土地征收中土地补偿之需求
四、规范政府土地征收行为之需求
第二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冲突
一、土地资源滥用中觋实冲突
二、城市规划区集体土地上利益冲突
三、土地补偿机制和标准的现实冲突
四、地方政府土地征收中的现实冲突
第三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
一、防止土地资源滥用的利益平衡机制
二、城市规划区集体土地利益平衡机制
三、土地补偿机制和标准的利益平衡机制
四、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平衡机制
第四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对策
一、土地资源遭受滥用的法律对策
二、城市规划区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对策
三、土地补偿机制和标准的法律对策
四、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征收行为的法律对策
第二章 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身份定位、就业与社会保障
**节 失地农民的身份定位与城镇化适应
一、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的身份定位与城镇化的现实需求
二、失地农民身份定位与城镇化的现实冲突
三、失地农民身份定位与城镇化的利益平衡机制
四、失地农民身份定位与城镇化的法律对策
第二节 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现实需求
二、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现实冲突
三、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利益平衡机制
四、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法律机制重构
第三章 回应型社会中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节 回应型社会中工资集体谈判的引出与现实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回应型社会中法治理念的规则诉求——潜规则制度化
第二节 回应型社会中潜规则与制度的现实冲突
一、潜规则及其本质
二、潜规则与制度的冲突
三、潜规则与制度生产的联系
四、工资集体谈判制度蕴藏着被潜规则化的风险
第三节 回应型社会中工资集体谈判的利益平衡:推动潜规则制度化
一、工资集体谈判——一个博弈的过程
二、工资集体谈判——如何实现潜规则的制度化
第四节 回应型社会中工资集体谈判的法律制度选择方向
第四章 回应型社会中村民委员会的运行与治理
**节 回应型社会中村委会运行与治理的现实需求
一、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其规制需求
二、村委会民主监督机制构建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回应型社会中村委会运行与治理的现实冲突
一、村委会民主选举困境的原因与现实冲突
二、基层干部个人势力产生的原.因与现实冲突
三、村民委员会运行情况的问卷分析
四、村民对村干部腐败容忍的原因及其分析
第三节 回应型社会中村委会运行与治理的利益平衡
一、村委会民主监督的利益平衡
二、村民对腐败村干部的容忍是双方博弈的结果
第四节 回应型社会中村委会运行与治理的法律选择
  一、村委会民主选举困境的法律选择
  二、规制基层干部个人势力的法律选择
  三、村委会民主监督机制的法律选择
  四、遏制腐败村干部的法律选择
第五章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
**节 回应型社会中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现实要求
  一、留守儿童安全保障权益的现实需求
  二、留守儿童生活保障权益的现实需求
  三、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益保障的现实需求
  四、留守儿童亲权保障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回应型社会中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现实冲突
  一、现行留守儿童的法律、政策的评估及其现实冲突
  二、现行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措施及其现实冲突
第三节 回应型社会中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
  一、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外在利益结构分析
  二、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内在利益结构分析
  三、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利益平衡分析
第四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
  一、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立法对策
  二、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政策对策
第六章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纠纷解决机制重构
**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需求
  一、农村冲突解决途径的现实需求
  二、土地征收的争议解决机制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冲突
  一、农村冲突解决途径的现实冲突
  二、土地征收的争议解决机制的现实冲突
第三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利益平衡机制
一、农村冲突解决途径的利益平衡机制
二、土地征收的争议解决的利益平衡机制
第四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制重构
一、农村冲突解决途径的法制重构
二、土地征收争议解决机制的法制重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土地所有权及其他相关权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进一步稳定与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等前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时至今日,农村土地产权模糊状态还没有根本转变过来,而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在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章就回应型社会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回应型社会中如何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
  **节 回应型社会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需求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在现实生活中和市场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土地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土地也是市场活动中重要的资本和财富的象征。土地对以土地赖以生存的农民来说尤其重要,但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地产权合理配置的现实需求
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06公顷(1.59亩)(1996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实际上是我国以约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更为严重的是人口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耕地却每年以2%的速度在减少。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将逐渐显现。预计到2030年,全国有16亿人口,耕地可能不足1.26亿公顷(19亿亩),人均不足0.08公顷(1.2亩)。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供求持续均衡和有效利用,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

作者简介

章群,女,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德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中国劳动法学会理事,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四川省委组织部人才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专家顾问组成员,四川省总工会职工维权巡察员,成都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成都市总工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司法厅西南财经大学法律援助站站长。
主要以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为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问题研究”、教育部课题“劳动仲裁制度研究”、四川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基础课题“四川省人才保障体系政策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农民工权益保障路径选择及制度创新”、四川省科技厅课题“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及制度设计”,先后主研全国妇联重点课题“新时期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科教兴川战略实施中的科学精神涵养研究”等。
2003年,参与起草、修改《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川委发[2003]24号),以及15个厅、局的24个配套文件(川委办[2003]21号)。2003年,作为编委和主要作者撰写《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系列丛书。2002年,参与四川省人大组织的全国**个以地方立法的形式颁布的《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起草、修改工作。
2006年,《地理标志与反不正当竞争》一文获国家知识产权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征文”鼓励奖。2005年,《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法律问题研究》一文获四川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002~2004年,《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制度创新》、《中国劳动争议现状、问题与思考》、《论劳动合同形式的完善》等论文获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颁发的论文二等奖、优秀奖。2004年,《“民工荒”的背后是什么?》一文获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2004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6年6月,被四川省版权局评为“四川省版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6月,被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总工会评为“支持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突出贡献者”。2005年2月,被成都市总工会评为“2004年度十佳工会法律志愿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