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

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

1星价 ¥27.7 (7.9折)
2星价¥27.7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0595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2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308059510 ; 978-7-308-05951-0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主流经济学日益疏远伦理学的思潮中,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却推动现代经济学回归到奠定经济学学科基础的传统动因上,积极探索经济学和伦理学贯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掀起了一场复兴经济学与伦理学联盟的“革命"。既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狭隘经济理性假定,也不同于文化决定论和共同体主义对理性的限制,森提出了一种以“合理审查”为特征的宽泛理性观。在对功利主义、福利经济学、罗尔斯正义论和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优劣分析的基础上,森建立了一个非常广博的可行能力评价框架,对福利、自由、权利和结果推理等都做出了全新的诠释。在财富发展观向自由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指引下,森确立起新的具有人文意蕴的发展观,从规范高度和实证深度审视不平等、贫困、饥荒、市场、公共行为、民主、全球化等问题。对于那些关注当代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学者们来说,森的思想可谓是一大宝库,也为当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联盟指出了希望之路。

目录

引言 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关系的演变
 一、从属于伦理学和神学的古代经济思想
 二、联合伦理学的古典经济学
 三、疏远伦理学的现代主流经济学
 四、森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基本思想
**章 重建的使命——“经济学的良心”
**节 重建的个人背景
  一、“异端”获奖
  二、生平经历
  三、思想渊源
第二节 重建的特征
  一、重建的根据——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互动性
  二、重建的方法——多元化的平衡
  三、重建的目标——经济学的宽泛理解
第二章 重建的基石——理性观
**节 经济学的理性假定
第二节 批判“内在一致性”的理性
  一、“内在一致性”的含义
  二、选择的外部因素
  三、完备性的傻瓜
 第三节 批判自利理性
  一、含义
  二、同情和承诺
  三、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
  四、商业原则和道德情操
  五、超越自我中心的经济学和无我的伦理学
  六、理解斯密和斯密难题
 第四节 宽泛的理性观
  一、开放的理性
  二、理性和道德
  三、理性和认同
  四、理性和文化
第三章 重建的核心——可行能力观
**节 评价的信息基础
第二节 批评功利主义
  一、功利主义的三要素
  二、效用信息的狭隘性
  三、漠视分配的不公正
第三节 批评福利经济学
  一、价值免谈的不可能
  二、社会选择的不可能
  三、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
第四节 批评罗尔斯的正义论
  一、政治正义的局限性
  二、封闭的正义体系
  三、基本善的不灵活性
第五节 批评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
  一、功利主义的“工具权利观”
 二、诺齐克的“义务论权利观”
  三、森的“目的权利观”
第六节 可行能力的评价框架
  一、可行能力的评价标准
  二、结果推理的评价方法
  三、多元主义的评价视角
第四章 重建的展现——发展观
**节 以自由看待发展
  一、批判财富发展观
  二、人类发展方法
  三、自由发展观
第二节 以可行能力看待剥夺
  一、不平等问题
  二、贫困问题
  三、饥荒问题
  第三节 多元制度和发展
  一、市场
  二、公共行为
  三、民主
第四节 全球化和发展
  一、全球化的文明
  二、公正的全球化
 尾言 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盟之重建的希望
  一、联盟的理论维度——理性的力量
  二、联盟的价值维度——以人为本
  三、联盟的实践维度——人类发展观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汤剑波,男,1972年生,浙江杭州人。2004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伦理学研究。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伦理学理论、西方伦理学、经济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已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