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星价 ¥15.0 (6.0折)
2星价¥15.0 定价¥2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709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6 页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00470991 ; 978-7-5004-7099-1

本书特色

《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研究思路的转换蕴育着解决问题途径的科学设计。强化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的“去客体化”趋势,注重弱势群体的和谐社会诉求,以主体增权模式谋求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解决,这应该成为新时期研究弱势群体的重要指向。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正是这一研究思路转换的基础性工作。

目录


引言
第1章 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界说
1.1 相关文献的理论综述
1.2 本课题研究的范式
1.3 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第2章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弱势群体问题的理论梳理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弱势群体的基本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弱势群体产生原因的思想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本思想
2.2 列宁斯大林关于弱势群体的基本观点
2.2.1 列宁斯大林对于弱势群体产生原因的揭示
2.2.2 列宁斯大林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本理论分析

第3章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
3.1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弱势群体产生原因的分析
3.1.1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及经济的落后与弱势群体的产生
3.1.2 生产关系的不完善及体制的变革与弱势群体的产生
3.1.3 领导意识的偏差及其对群众利益的忽略与弱势群体的产生
3.2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分析
3.2.1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创造根本条件
3.2.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不断变革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奠定经济基础
3.2.3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确立和有效运行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提供政治保障

第4章 中国现阶段弱势群体产生原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4.1 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与弱势群体问题的产生
4.1.1 与特定主体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力的低水平性和差异性
4.1.2 与相关群体相联系的生产力动态发展的不平衡性
4.1.3 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在功能发挥强度和分配依凭权重上的差异性
4.2 现阶段生产关系的不完善及非对称性与弱势群体问题的产生
4.2.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成熟性和“受迫性”回归变动
4.2.2 既定生产关系中主体间非对称关系的存在
4.2.3 经济制度变迁过程的非均衡性和渐进性
4.3 现阶段政治法律制度体系的体制缺陷及群体亚文化意识的疏离与弱势群体问题的产生
4.3.1 民权政治体制形式的低效与缺失
4.3.2 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及群体法律维权意识的欠缺
4.3.3 群体亚文化意识的疏离和意识表达失语

第5章 中国现阶段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5.1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途径
5.1.1 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整体社会生产力的均衡发展
5.1.2 提高弱势群体的要素禀赋,发挥弱势群体的要素比较优势,强化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5.2 不断完善生产关系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问题的主要面向
5.2.1 科学定位各所有制形式的职能,不断完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5.2.2 强化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改变社会生产中主体间的非对称关系
5.2.3 有效整合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规范制度变迁的过程
5.3 不断优化上层建筑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着力点
5.3.1 改革完善民主政治体制,保证弱势群体的有效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
5.3.2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增强弱势群体的法律维权意识,强化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5.3.3 促进弱势群体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对接,强化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介绍了: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来审视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大力发展与特定群体相联系的生产力并着力于推动生产力的均衡发展,提升弱势群体的生产能力和财富聚敛能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凸现一般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进行完善的经济制度设计并推进该制度变迁过程的均衡发展,为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制度支撑;改革完善政治体制、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强化群体维权意识、大力倡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为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提供高效的政治制度平台和共同性政治话语语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