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三传(乱世的青史)

包邮春秋三传(乱世的青史)

1星价 ¥10.4 (6.5折)
2星价¥10.4 定价¥1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4966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
  • 页数:155
  • 出版时间:2008-07-01
  • 条形码:9787532549665 ; 978-7-5325-4966-5

本书特色

《春秋三传:乱世的青史》内容简介: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解释《春秋》的经典,分别为《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春秋》相传由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鲁国史《春伙》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是我国*早按年、月、日编写的历史书。“三传”对《春秋》的解释,各有特点,都是研究先秦文史的重要资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春秋三传(乱世的青史)》精选春秋三传的有关章节,通过通俗生动的译文和深入浅出的述评,阐发经传的思想,见解新颖,很有发人深省之处。又通过排比史实,使人们如读一部浓缩的春秋史。

内容简介

《春秋三传:乱世的青史》内容简介: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解释《春秋》的经典,分别为《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春秋》相传由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鲁国史《春伙》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是我国*早按年、月、日编写的历史书。“三传”对《春秋》的解释,各有特点,都是研究先秦文史的重要资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春秋三传(乱世的青史)》精选春秋三传的有关章节,通过通俗生动的译文和深入浅出的述评,阐发经传的思想,见解新颖,很有发人深省之处。又通过排比史实,使人们如读一部浓缩的春秋史。

前言

序言
<BR>“春秋”二字本来是中国古代纪事史书的通称,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鲁国《春秋》一部了,所以《春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鲁《春秋》的专用名称。《春秋》的作者,一向说是孔子编的。传说鲁哀公十四年,鲁国有个猎户捉到了一只独角怪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把它杀了。消息传到孔子那儿,孔子跑去一看,认出怪兽是麟。他叹息不止,说麟是应当在天下太平时出现,现在出现是倒了运;他流着泪感慨自己的道义不行于天下,便取鲁史所修《春秋》进行加工编撰,花了九个月而成书,想要人们从中得到扬善弃恶的教训。所以《春秋》又被称作“麟经”。<BR>
《春秋》记事,从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到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获麟止,共计二百四十二年,后世因此称那段时间为“春秋时代”。书虽然用的是鲁国纪元,却兼记各国事,因此它不仅是中国现存的**部编年史,也是**部中国通史。<BR>
《春秋》记事的目的,据后人阐发,主要是劝惩。其一是劝恶扬善,即提倡道义,从成败中引发教训。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可见,《春秋》之作,是孔子用以定名分,制法度,以息邪说,以禁暴行。其二是提倡攘夷尊王,提倡王霸、王道。这些,都与孔子其它的著作中所宣扬的儒家思想是一致的。

目录

出版说明<BR>
前言<BR>

**章 沙场争霸<BR>

一、宋襄公假仁失众<BR>

二、霸主业成万骨枯<BR>

三、秦穆公引咎自责<BR>

四、对敌人讲真话的君子<BR>

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BR>


第二章 贤臣达人<BR>

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R>

二、得士者昌,失士者亡<BR>

三、防言犹如防川<BR>

四、郑子皮慧眼识英雄<BR>

五、勇士轻身酬主恩<BR>


第三章 篡逆奸谋<BR>

一、郑庄公养恶待满<BR>

二、存褒贬于一字中<BR>

三、及瓜不代的后果<BR>

四、楚成王临死乞熊掌<BR>

五、郑子公食指大动<BR>

六、造谣毁谤者的下场<BR>


第四章 无道昏君<BR>

一、肯爱千金轻一笑<BR>

二、卫懿公好鹤亡国<BR>

三、大丈夫恩怨分明<BR>

四、晋景公梦鬼索命<BR>


第五章 论辩辞令<BR>

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R>

二、烛之武退秦师<BR>

三、楚庄王从谏如流<BR>

四、《诗经》的妙用<BR>

五、挡不住的金钱诱惑<BR>

篇目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原文】<BR>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BR>
二月,晋却觳卒。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BR>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于襄牛。<BR>
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BR>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日“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日“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犫、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魏犫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犫柬胸见使者日:“以君之灵,不有宁有?”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BR>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日:“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日:“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BR>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日:‘允当则归。’又日:‘知难而退。’又日:‘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BR>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日:“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日:“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日:“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