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
读者评分
5分

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

1星价 ¥10.6 (3.8折)
2星价¥10.4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she***(三星用户)

评价该书内容

这本书填补了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关系研究的空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该书还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和深入的文本解读,揭示了《春秋》叙事手法在后世史书及小说创作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为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4-08-12 11:46:07
0 0
hyl***(三星用户)

好书,推荐一下

儒家伦理对中国古代文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中国古代叙事的影响可以说是最为突出的。 本书重点论述了《春秋》叙事对后世史书叙事和作为史之余的小说叙述的影响。

2023-12-04 09:37:5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3209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33320928 ; 978-7-5333-2092-8

本书特色

伦理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准则与秩序准则,孔子所建构的儒家伦理也以此为宗旨。儒家伦理在孔子初建后,经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后学的丰富、发展和宏扬,以及*高统治者的推尊推广,成为中国古代*普及、亦*有影响力的道德规范。儒家伦理对中国古代文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中国古代叙事的影响可以说是*为突出的。 本书重点论述了《春秋》叙事对后世史书叙事和作为史之余的小说叙述的影响。

内容简介

伦理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准则与秩序准则,孔子所建构的儒家伦理也以此为宗旨。儒家伦理在孔子初建后,经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后学的丰富、发展和宏扬,以及*高统治者的推尊推广,成为中国古代*普及、亦*有影响力的道德规范。儒家伦理对中国古代文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中国古代叙事的影响可以说是*为突出的。
孔子是将儒家伦理与叙事融合在一起的**人。孔子一生所为之奋斗的即“达王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既是“达王事”之途径,也是所“达王事”之内容。虽然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但孔子认为天不欲丧斯道,故有“夫天”“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但“争于气力”、尚霸道的冷酷现实,*终扼杀了孔子的希望。《史记•孔子世家》载日:“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日:‘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日:‘莫知我夫!……’“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在《春秋》叙事中,以自己的伦理标准评判二百四十二年之史实,“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为天下仪表”。《汉书•艺文志》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孔子在史家笔法的基础上,“笔则笔,削则削”,成《春秋》叙事笔法,为后世叙事“昭法式”。章太炎在《答铁铮》一信中言:“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宗孔氏者,当沙汰其干禄致用之术,惟取前王成迹可以感怀者,流连弗替。《春秋》而上,则有六经,固孔氏历史之学也。《春秋》而下,则有《史记》、《汉书》以至历代书志、纪传,亦孔氏历史之学也。”所承载儒家伦理的《春秋》叙事,为后世立法,所规范、影响的不止史书叙事,还有小说叙事,甚至对诗歌叙事、戏剧叙事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录

前言
**章 儒家伦理概说
**节 “伦理”释义
第二节 儒家伦理的历史渊源
一、宗法伦理在周初的建设
二、宗法伦理在孔子之前的发展
第三节 孔子对儒家伦理的建构
一、孔子基于仁之建构
二、孔子基于礼之建构
第二章 先秦儒家诸子与《春秋》
**节 孔子与《春秋》
一、孔子编撰《春秋》
二、孔子于《春秋》之功过
第二节 孟子与《春秋》
一、孟子对《春秋》地位的提升
二、孟子强调《春秋》义理
第三节 苟子与《春秋》
一、苟子对《春秋》特点的概括、强调
二、苟子对《春秋》之不足的评价
附:庄子与《春秋》
第三章 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
**节 “述而不作”与《春秋》的叙事动机
第二节 王道与《春秋》的叙事视角
第三节 礼与《春秋》的“属辞比事”
第四节 信与《春秋》叙事的“不隐”
第五节 尊尊、亲亲、贤贤与《春秋》叙事的讳笔
第六节 言必及义与《春秋》的“常事不书”
第七节 “正名”与《春秋》的“微言大义”
第四章 《春秋》叙事与先秦其他史书叙事
**节 概说
第二节 《春秋》叙事与《左传》叙事
一、《左传》传《春秋》
二、《左传》据经叙事
三、《春秋》、《左传》在叙事笔法上的异同
第三节 《春秋》叙事与《国语》叙事
一、左丘明“为”《国语》
二、《春秋》、《国语》在叙事上的相同点
三、《春秋》、《国语》在叙事上的不同点
第四节 《春秋》叙事与《吕氏春秋》叙事
一、《吕氏春秋》“宗仰获麟之意”
二、《春秋》、《吕氏春秋》在叙事上的异同
第五章 《春秋》叙事与秦后史书叙事
**节 概说
第二节 《春秋》叙事与《史记》叙事
一、司马迁对孔子、儒家学派和《春秋》的推崇
二、《春秋》、《史记》叙事目的的异同
三、《史记》对《春秋》叙事笔法的继承
四、《史记》对《春秋》叙事笔法的发展
第三节 《春秋》叙事与《汉书》叙事
一、班固规范《汉书》体例以“道名分”
二、班固在《汉书》叙事中亦寓褒贬
第四节 《春秋》叙事与欧阳修的史书叙事
一、欧阳修的历史著作及其拟《春秋》情结
二、《新五代史》对《春秋》叙事笔法的继承及发展
三、《新唐书·本纪》叙事亦取法于《春秋》
第五节 《春秋》叙事与《资治通鉴》叙事
一、《资治通鉴》叙事对直书笔法的继承及发展
二、《资治通鉴》叙事亦寓褒贬
第六章 《春秋》叙事与古代史学
**节 概说
第二节 《春秋》叙事与刘勰的史学观点
一、史书“征圣”
二、史书“宗经”
第三节 《春秋》叙事与刘知几的史学观点
一、史书“道名分”
二、史书“彰善贬恶”
三、“惑经”论并非否定《春秋》
第四节 《春秋》叙事与章学诚的史学观点
一、史之大原,本乎《春秋》
二、史德“非夫子不足当”
第七章 《春秋》叙事与古代小说叙事
**节 概说
第二节 《春秋》叙事与《三国演义》叙事
一、罗贯中“有志图王”与《三国演义》效法《春秋》叙事
二、《三国演义》以正统观叙事
三、《三国演义》在直书、虚构中寓褒贬
第三节 《春秋》叙事与《水浒传》叙事
一、《水浒传》“纪外叙事”
二、《水浒传》叙事使用直书和“皮里阳秋”之法
三、《水浒传》有维。护忠义之意旨
第四节 《春秋》叙事与《西游记》叙事
一、《西游记》“实寓《春秋》之大义”
二、《西游记》指摘时弊,惩恶扬善
三、《西游记》有维护伦理纲常之意旨
第五节 《春秋》叙事与《金瓶梅》叙事
一、《金瓶梅》是一部春秋大传
二、《金瓶梅》直书实录
三、《金瓶梅》有裨益风化之意旨
四、“劝百讽一”:性之直书与褒贬的悖离
第六节 《春秋》叙事与《聊斋志异》叙事
一、《聊斋志异》“史家列传体”兼小说传奇体
二、《聊斋志异》“窃取《春秋》微显志晦之旨”
三、《聊斋志异》窃取《春秋》“笔削予夺之权”
四、《聊斋志异》“于世道人心,亦不无少补”
第七节 《春秋》叙事与《红楼梦》叙事
一、《红楼梦》有取于孔子及其门人
二、《红楼梦》“经”、“传”一体
三、《红楼梦》欲借女儿“达王事”
四、《红楼梦》探寻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二章 先秦儒要诸子与《春秋》
**节 孔子与《春秋》
现存《春秋》属纲要性记事,叙事简略,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只用了一万六千余字。在孔子与《春秋》的关系上,古今有正反两种观点,一认为《春秋》经过孔子的笔削,并寄寓了孔子“纲纪天人,推明大道”的理想,一认为与此相反,孔子与《春秋》没有关系。持前一观点者为主流,孟子提出孔子“作《春秋》”后,汉儒继承并发扬了这一观点;汉代以降,直至今天,多数学者也持这一观点;持后一观点者,虽不为主导,但也有一定的数量。
言孔子与《春秋》没有关系者,王安石应是**人。他评价《春秋》为“断烂朝报”,这间接说明孔子与《春秋》没有关系。“正如欧阳修作《易童子问》,谓《易传》之言繁衍丛脞而乖戾,否定《易传》为孔子作一样,王安石讥《春秋》为‘断烂朝报’,其言下之意,亦不难明了,即《春秋》与孔圣无关。”郑樵继王安石之后,云:“凡说《春秋》者,皆谓孔子寓褒贬于一字之间,以阴中时人,使人不可晓解……此之谓欺人之学。”“夫《春秋》者,成周之典也。”(《通志•灾详略》)刘克庄云:“《春秋》者,史克之旧文也。”清人石韫玉亦云:“《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独学庐初稿•春秋论》)在近、现代的学人中,认为孔子与《春秋》无关系者有钱玄同、顾颉刚、胡念贻、杨伯峻、王和等人。张汉东《孔子作(春秋>考》一文,将1988年前近、现代学人的证据做了归纳:“(一)《论语》的证据”,“论者认为,研究孔子,只有《论语》*可信据,《论语》没有一言涉及孔子作《春秋》事,可见《春秋》与孔子无关。”(钱玄同《答顾颉刚先生书》)“(二)《商君书》的证据”,“论者认为战国初期的《商君书》极力攻击儒家的‘诗书礼乐’,却没有攻击《春秋》,说明今存《春秋》不是孔子所作。”
  ……

作者简介

周远斌,1969年,山东泗水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红楼人物百家言——薛宝钗》等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