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领域与宽容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公共领域与宽容

1星价 ¥26.6 (7.0折)
2星价¥26.6 定价¥38.0
商品评论(1条)
lin***(三星用户)

一个国人不熟悉的领域

宽容的确是国人不熟悉的一个领域,因为,中国人的历史,历来胜王败寇的历史,历来是窃国者侯窃勾者诛的历史,到老毛那里,更是发展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表述。 然而,社会的进步,往往不在于谁消灭谁,打着真理、正确旗帜的一方,一旦得势,不过是另一个专制者、极权者。而社会真正的进步,或许正在于宽容,在于妥协,特别是在政治领域的宽容和妥协,如果我们学不会这一点,那么中国的希望恐怕很难找到。

2012-07-28 12:42:1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020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509702031 ; 978-7-5097-0203-1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公共领域与宽容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与梳理。认为“文化”与“公共性”是公共领域的两个支撑点,中国古代也存在公共领域,宽容是公共领域的生命线,宽容与否也是东西方公共领域不同发展路径的重要参量。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中国近代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了中国当代公共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以宽容精神构建了中国当代公共领域的愿景。

目录


前言
**章 文化与公共性:把握公共领域的两个关键词
 一 文化与公共领域
1.文化:人之为人的关键因素
2.文化影响力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种写意方法的描述
3.控制还是解放:文化的选择
4.知识人:文化的传承者
 二 公共性与公共领域
1.共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与公共性
2.共同的社会规范与社会成员的共识
3.共同的信仰与公共性
4.共同的生活世界与公共性
 三 公共领域的界定和类型
1.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定义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3.底线与顶端:探讨公共领域的两个标准
4.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的类型
5.公共领域的类型:我们的观点
四 公共领域的价值
第二章 宽容的界定以及宽容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一 关于社会排斥
1.出于安全的社会排斥
2.出于舆论暴力的社会排斥
3.出于过度的自我中心倾向的社会排斥
二 宽容是什么
1.从存在论上研究宽容
2.写意方法视野中宽容的发生过程
3.中国儒家思想中的“情理宽容”
4.西方传统中的“法理宽容”
5.对现代宽容的认识
三 宽容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1.对公共领域予以宽容的必要性
2.公共领域得不到专制权力宽容的原因
3.宽容与公共领域关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三章 宽容与现代公共领域的产生
一 现代文明:为什么是西欧?
1.西欧面临的危机
2.西欧的现代化何以可能?
  ……
第四章 悲剧的诞生:政治不宽容铁幕下的中国古代公共领域
第五章 以宽容精神构建中国当代公共领域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文化与公共性:把握公共领域的两个关键词
  二 公共性与公共领域
1.共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与公共性 
  人为了生存,必须不断进行物质再生产。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时候所说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在社会生产中,自然会形成共同的物质资源,人们因着这些共同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分工、分配、交换等行为,人们之间的共同性进一步加强,社会关系不断扩大,人的本质就得到比较充分的展开。人类社会在进行物质生产的时候所面对的公共的物质资源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在人类的早期,人们往往选择在大河的中下游居住,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非常适宜人类居住。但是河流的泛滥又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于是原先分散居住的人们产生了共同的利益,生存共同性促使各个部落组织起来,共同面对河流的威胁。比如东方世界幅员辽阔的帝国往往是出于治水的需要而形成的,因为一个部落的力量无法解决整个河道的治理工作,这有赖于各个部落的联合,而且部落之间的联合又有利于在发生水灾时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又成为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各国都无法仅凭一国之力解决诸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共同的问题促进了地球人的公共性意识,于是各种区域合作会议、诸多环保组织、各类环保公约应运而生,可以说共同的利益催生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
  ……

作者简介

彭立群,汉族,生于1971年,祖籍山东曲阜。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现象学、公共领域以及马克思生活哲学。目前是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从事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思想研究。近年来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东南学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和翻译的著作计5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