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分
包邮灵肉之境-析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研究

- ISBN:978701007179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9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010071794 ; 978-7-01-007179-4
目录
序
绪论 洞穴的居民们
**章 自知其无知——论苏格拉底对知的否认与探索
引言 “自知其无知”的表明及其存在的问题
**节 知的否认
一、苏格拉底的“求知经历”
二、从“无知之自觉”到“无知之智慧”
三、《申辩篇》29b的问题
第二节 知的探索
一、为什么要探索
二、探索的困境与出路
三、苏格拉底的视点
第三节 “自知其无知”的深层意蕴
一、世间有智者的“智慧”
二、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智慧
三、“自知其无知”所揭示的人论思想
结语从“自知其无知”中获得的和必须面对的
第二章 回忆说——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学习吗?
引言从本质的追问到“回忆说”的提出
**节 “回忆说”得以确立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美诺篇》中“回忆说”论述的特点
一、回忆的实验
二、“回忆说”中“先在”与“不死”的问题
三、《美诺篇》中“回忆说”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回忆说”在《斐多篇》中如何得以完成
一、五种“回忆的事例”
二、从类似性回忆的探讨转向灵魂不死问题的论证
三、灵魂不死的证明
结语笼罩着“同忆说”的光与影
第三章 观照——哲人看到的是什么?
引言关于“观照”问题诸叙述巾所存在的矛盾
**节 “观照”的主体
一、灵魂脱离肉体状态下的“观照”
二、灵魂客居肉体状态下的“观照”
三、“观照”对于人类灵魂的意义
第二节 观照的方法
一、直接的与间接的:“观照”的两种方法
二、人类可以到达“观照”境界的依据
三、人类的“观照”只能停留在“间接”状态的原因
第三节 人类探索所能到达的境地
一、人的存在现实与柏拉图对于“哲学问答法”的信念
二、柏拉图的信念是否包含着“**观照”的可能
三、柏拉图的信念是否拥有理论与现实的偏离
四、如何理解《国家篇》475e—480a诸种叙述的真意
结语“观照”问题所揭示的人论思想
第四章 哲人工——向人类的“善生”理想迈进
引言如何跨越此中的“第j波大浪”
**节 “哲人工”理想与知的关系
一、“幸福”的追求与“哲人王”的拥立
二、哲人是由于拥有“真知”被拥立为王吗?
第二节 “哲人王”的理论依据
一、作为哲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其本质特征
二、“求真”素质与“哲人王”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哲人工制”至善性与文现的具体措施
一、哲人的认识状态与其对于人类来说至善性的理由
二、“哲人王制”的实施与哲人之知的问题及其对策
三、实现“哲人王制”所需要的社会环境以及措施
结语人类能够超越的与不能够超越的
结论有智者与爱智者
参考文献
认识你自己(代后记)
节选
《灵肉之境》是目前国内从人的理解角度来探讨柏拉图哲学的**部专著。作者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一部丰富而深刻的人论思想,他把人的存在作为一种既带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又需要不懈地追求生存高度“可能性”之灵与肉相结合的存在。人类存在的这种宿命般的本质,决定了人类必然始终需要面对“知与不知”的质疑。全书围绕柏拉图哲学中“自知其无知”、“回忆说”、“观照”、“哲人王”等问题,展开了作者极其详细的希腊语文本的诠释与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的揭示,向人们展现了一种阶梯式上升的哲学思考与逻辑推演过程,从而追寻和勾勒出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从初期到中期的柏拉图哲学之根本思想,《灵肉之境》是一部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哲学导读。
相关资料
**章 自知其无知——论苏格拉底对知的否认与探索
一般可以这么认为,柏拉图哲学是以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为出发点的。这种看法与是否应该把《申辩篇》(全名《苏格拉底的申辩》)作为他*初的对话篇这一问题无关,所以,在这里姑且不谈论这个问题。我们从柏拉图哲学在“白知其无知”问题上所揭示的关于苏格拉底对知的否认与探索的深层把握,以及这种把握给予柏拉图哲学决定性的思考契机等诸种因素中,必然会得出这个结论。
正如人们所熟悉,苏格拉底与孔子、耶稣、释迦牟尼一样一生述而不作。在柏拉图哲学中出现的苏格拉底,终究只是柏拉图所理解(描述)的苏格拉底,即使其记载再接近史实,也无法排除那是被柏拉图的理解过滤过的、蕴涵着柏拉图主观因素的问题。即使《申辩篇》中所叙述的内容,完完全全传达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如果不是在平时与苏格拉底的交往中,咀嚼、体会、理解了老师的思想的话,其所传达的内容也会是有所不同的。克色诺芬(Xenophon,前430-前354)所记录的、与柏拉图不同形象的苏格拉底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也正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苏格拉底这个人的问题,以及柏拉图哲学中的苏格拉底,哪些属于史实,哪些是被润色过的等问题,曾经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一场争论。由于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拙著的研究范围,在这里不再做深入的探讨。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基本观点是,除了考古学上重大的发现之外,与其花许多精力去寻找苏格拉底存在的历史线索及其真实情况如何,倒不如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通过苏格拉底这一对话的主人翁而展开的柏拉图哲学。究竟其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其中是如何揭示与把握人的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更具有意义。
后记
如果可能,我希望以下所说的这些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真的是巧合吗?
我坐在东京大学本乡校区的综合图书馆里,在这个充满着浓郁学术氛围的高等学府的心脏部,为这部拖欠6年的书稿写下这篇后记。大家都知道,东京大学是日本近代化过程的一所象征性学府,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近代化进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里曾经是日本乃至东亚近代传播西方学术的摇篮。**所翻译西方学术文献的机构“蕃书调所”就是这所大学前身的一部分,**次以“哲学”命名的文科课程从这里开始,**本西方哲学用语词典《哲学字汇》编撰于这里
作者简介
林美茂,男,福建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日本儒学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哲学会会员(日本),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中国)。1989年东渡日本留学,2002年回国任教。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日本哲学、公共哲学的研究,参加多部著作的共同撰写,在《哲学研究》、《南开大学学报》、日本《中部哲学年报》、《文明21》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哲学沦文数十篇。业余涉足文学创作,笔名“灵焚”,出版过散文诗集《情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于2007年获得“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奖)、《灵焚的散文诗》(花城出版社2008年),作品被多种散文诗、诗歌选集收入。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6.9¥49.8 -
庄子的处世哲学-玄妙人生三昧
¥5.6¥14.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了凡四训
¥16.7¥49.0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3.0¥46.0 -
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
¥70.4¥88.0 -
周易相学精粹
¥14.7¥42.9 -
传习录
¥12.6¥55.0 -
沉思录
¥8.7¥18.0 -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九品)
¥30.2¥68.0 -
相濡以沫: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11.1¥33.5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8.6¥36.0 -
好的孤独
¥12.5¥36.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现象学与家园学-塞普现象学研究文选
¥16.1¥42.0 -
传习录:王阳明心即是理,知行合一
¥8.6¥36.0 -
敏感与自我
¥25.0¥49.0 -
钱穆作品集:阳明学述要
¥24.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