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与宽容(以中国刑政为视点)

包邮法律与宽容(以中国刑政为视点)

1星价 ¥17.2 (4.9折)
2星价¥17.2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038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8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08-11-01
  • 条形码:9787509703823 ; 978-7-5097-0382-3

本书特色

宽容为本,和而不同。宽容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或境界,而且是一种世界观。我们希望这套书能给您启示,然后通过您影响更多的人。
让我们共创一个宽容、和谐的新世界。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社会绵延几千年,经历了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以及许许多多的朝代,本书选择了上至秦帝国、下至清王朝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和典型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对人物思想、事件的勾勒,品评刑政得失,以求古为今用。执政者推行的刑政,既烙上了当政者个性的印记,也大体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制度和思想,是研究中国刑政史的两翼,两者结合,更能洞窥中国刑政的全貌。

目录

引 言
**章 法家之法
第二章 大道自然
第三章 春秋大义
第四章 儒之正者
第五章 法律变异
第六章 文字有罪
第七章 原儒原法
第八章 死刑话题
第九章 重刑之辩
第十章 刑政之变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古代社会绵延几千年,经历了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以及许许多多的朝代,《法律与宽容》选择了上至秦帝国、下至清王朝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和典型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对人物思想、事件的勾勒,品评刑政得失,以求古为今用。执政者推行的刑政,既烙上了当政者个性的印记,也大体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制度和思想,是研究中国刑政史的两翼,两者结合,更能洞窥中国刑政的全貌。

作者简介

童伟华,l971年生,湖南岳阳人。1997年中南政法学院硕士毕业后在华侨大学法学
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期间于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回校工作。2005年底进入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在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研究科担任客员研究员,回国后担任汕头大学日本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犯罪客体研究——违法性的中国语境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犯罪构成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刑法总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另外在《法律科
学》、《法商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刑事法评论》、《刑法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