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乌梅丸

- ISBN:978750673970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1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506739702 ; 978-7-5067-3970-2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方面阐述乌梅丸。上篇理论研究,主要综述乌梅丸的来源、组成、用法、组方特点以及古今医家的论述。中篇临床研究,主要叙述内科、外科、男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症应用乌梅丸及其加减方的临床经验与病案。下篇实验研究,主要介绍乌梅丸制剂研究、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和全方药理研究。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医生参考。
目录
**章 概述
**节 乌梅丸的来源
第二节 乌梅丸的组成、用法及组方特点
第三节 乌梅丸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二、乌梅丸的功效与主治
第四节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古今医家的论述
中篇 临床研究
**章 内科病证
**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二、肠易激综合征
三、慢性胆囊炎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
五、十二指肠壅积症
六、滴虫性肠炎
七、克隆病(crohn病)
八、胆道蛔虫症
九、慢性腹泻
十、虫臌
十一、吞酸
十二、胃脘痛
十三、糖尿病性胃轻瘫
十四、腹胀
十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六、上消化道出血
十七、便血
十八、肝癌疼痛
十九、过敏性结肠综合征
二十、小肠功能紊乱
二十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二十二、肝、肾综合征
二十三、慢性痢疾
二十四、呃逆
第二节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一、心血管神经症
二、帕金森病
三、偏头痛
四、神经性头痛
五、血管神经性头痛
六、抑郁症
七、精神性烦渴
八、奔豚气
九、痉病
十、癔病
十一、面神经瘫痪
十二、肋间神经痛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激素依赖型哮喘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三、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念珠菌感染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一、泌尿系结石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三、慢性肾炎
四、泌尿系感染
五、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
六、乳糜尿
第五节 心血管疾病
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隐性心衰
三、晕厥
四、风心病水肿
五、心绞痛
六、高血压
第六节 内科其他疾病
一、胆囊术后胁下痛
二、雷诺病
三、发热
第二章 男科病证
一、慢性前列腺炎
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第三章 妇产科病证
一、滴虫性阴道炎
二、慢性盆腔炎
三、带下病
四、痛经
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六、围绝经期综合征
七、不孕症
第四章 儿科病证
一、小儿胆道蛔虫症
二、迁延性腹泻
三、胃炎
四、肝硬化腹水
五、小儿癫痫
六、小儿惊风
七、小儿盗汗
第五章 皮肤科病证
一、荨麻疹
二、带状疱疹
第六章 口腔科病证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
二、牙痛
第七章 眼科病证
一、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二、风火眼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证
一、化脓性中耳炎
二、梅尼埃病
三、链霉素中毒
四、癔病性失音
第九章 外科病证
一、脊髓内血吸虫病术后
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下篇 实验研究
**章 乌梅丸制剂研究
第二章 乌梅丸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一、乌梅
二、黄连
三、干姜
四、当归
五、人参
六、附子
七、细辛
八、肉桂
九、黄柏
十、花椒
第三章 乌梅丸全方药理作用
节选
《乌梅丸》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方面阐述乌梅丸。上篇理论研究,主要综述乌梅丸的来源、组成、用法、组方特点以及古今医家的论述。中篇临床研究,主要叙述内科、外科、男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症应用乌梅丸及其加减方的临床经验与病案。下篇实验研究,主要介绍乌梅丸制剂研究、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和全方药理研究。《乌梅丸》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医生参考。
相关资料
用于痰饮咳喘,风冷头痛,鼻渊,齿痛。①用治寒饮伏肺之咳喘。细辛擅长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是治疗外寒内饮咳喘的主药。症见咳嗽、喘哮、咯痰、痰多清稀如泡沫、恶寒无汗、发热、身疼痛、干呕、脉浮等,常配半夏、干姜、桂枝等(如小青龙汤)以散寒化饮;若寒痰壅盛,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常伍射干、麻黄等(如射干麻黄汤);若属风寒不解,入里化热,咳痰渐稠黄者,常与石膏、麻黄、杏仁等配伍(如大青龙汤)以清热宣肺平喘。②用治风寒感冒、头痛。细辛味辛能疏风通窍,性温能散寒止痛,用治风寒感冒所致之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等,常配白芷、羌活、川芎等(如九味羌活汤)以发散风寒,通经止痛;若阳虚外感,见恶寒、发热、脉反沉者,可配伍麻黄(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助阳解表;治疗偏正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羌活等配伍(如川芎茶调散)以散风止痛。③用治牙痛、鼻渊。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擅长散寒解表、通窍开闭,故常用于治疗头痛、鼻炎、牙痛、口舌生疮证。治疗鼻渊属风寒者,合辛夷散以疏风散寒,通窍开闭;属风热者,合苍耳子散加减以疏风清热,通窍开闭;亦可单用研末搐鼻。用治牙痛,若属胃火壅盛,则配石膏、黄芩等以清热泻火;属风寒者可与羌活、防风等祛风止痛的药物配伍。④用治风湿痹痛。细辛有较好的祛风、散寒、通经、止痛作用,症见腰、膝、腹部疼痛者,常与乌头、附子、桂枝、独活、桑寄生、当归同用以祛风胜湿,和血通络。⑤用于血虚寒凝致厥之证。张仲景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用细辛配桂枝、芍药之属(如当归四逆汤)以温经散寒,调营血以通阳气;若血虚寒凝致厥又兼有陈寒痼冷之宿疾,则在当归四逆汤中再加入吴茱萸、生姜,以养血通脉,温经散寒。⑥另外,利用其人少阴经温通心阳之功,常用以治疗心悸,常配麻黄、制附子、桂枝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症。
历代医家论述:
综论细辛主要功用及机制:本品*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言其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论其发散解表:①贾所学: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此热药人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药品化义》)②李杲:“细辛,治邪在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3.1¥68.0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中国土单方
¥19.4¥68.0 -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彩图版
¥19.6¥69.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15.9¥49.8 -
神农本草经
¥20.0¥69.0 -
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
¥15.4¥45.0 -
彩色图解伤寒论
¥15.3¥45.0 -
刮痧拔罐针灸指南
¥18.7¥59.0 -
黄帝内经 (全6册)
¥41.3¥168.0 -
感悟中医-第3版
¥15.4¥48.0 -
临床常用百方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7.9¥23.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中医学:做自己的中医2
¥23.4¥59.0 -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29.4¥49.8 -
彩色图解金匮要略
¥14.5¥45.0 -
李可临证要旨. 2
¥41.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