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吧8:有关宋朝的101个趣味问题
读者评分
4.3分

包邮问吧8:有关宋朝的101个趣味问题

¥18.4 (6.6折) ?
1星价 ¥18.4
2星价¥18.4 定价¥28.0
商品评论(10条)
gml***(三星用户)

关于宋朝的问答,给孩子看

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问答,给孩子看看

2018-01-05 08:17:05
0 0
如约读***(三星用户)

一问一答,解疑释惑

书是我买来想要看的,拿回家以后孩子也说喜欢,要先看。一些关于宋朝历史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想把这套书集齐了。

2015-12-23 10:30:3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637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5
  • 出版时间:2008-11-01
  • 条形码:9787101063707 ; 978-7-101-06370-7

本书特色

书为问吧系列第八种,以趣味问题+回答+知识链接的方式,精选了有关宋朝的101个趣味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休闲文化读物。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对广大现代人来说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随着传统文化的日趋升温,大众对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如:宋朝国号是怎么来的?宋初统一战争为什么先打南方,后打北方?“依样画葫芦”是说宋太祖讨厌文人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隐藏着丰富而有趣的内容。本书采用“提问、回答并链接拓展”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目录

1 宋朝国号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宋朝为何又称为“天水一朝”?
2 宋初统一战争为什么先打南方,后打北方?
知识链接:世界上**座浮桥是因何建成的?
3 “依样画葫芦”是说宋太祖讨厌文人吗?
知识链接:宋代为何“重文轻武”?
4 宋太祖是被亲弟弟用斧子击死的吗?
知识链接:“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宋太宗伪造的?
5 历史上*早“雪中送炭”的人是谁?
知识链接:宋代是如何救助老幼孤贫等弱势群体的?
6 宋太宗毒死李后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宋太宗毒死李后主用的“牵机药”是什么样的毒药?
7 潘仁美真的是逼死杨继业的大奸臣吗?
知识链接:杨继业真的是碰死在李陵碑前的吗?
8 杨家将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真有其人么?
知识链接:杨家将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9 评书《杨家将》中说杨宗保在两军阵前收穆桂英为妻,触犯了军纪,宋朝“阵前收妻”真的违犯军法吗?
知识链接:“杨门男将”为什么会演变成“杨门女将”?
10 寇准被称为“老西儿”是因为他是山西人吗?
知识链接:宋代北方人为什么厌恶南方人?
11 “溜须”为什么会成为奉承他人的代称?
知识链接:我们常用“溜须拍马”形容阿谀奉承,“拍马”是怎么来的?
12 “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是宋朝哪个皇帝?
知识链接:狸猫是什么猫?
13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到过岳阳楼吗?
知识链接:宋代“四大名楼”指的是哪几座楼?
14 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引发了金朝侵宋的战争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形容危急时刻说“非常之秋”,为何不说非常之夏、春、冬?
15 戏剧里的包拯为什么是黑脸而且额头有月牙?
知识链接:包拯真的是铁面无私的“青天”吗?
16 “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是哪位宰相?
知识链接:王安石为什么被后人称为“拗相公”?
17 陈世美真有其人吗?
知识链接:包公真有三口铜铡吗?
18 宋代军队战斗力衰弱和军马品种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北宋抗击辽朝的水长城和地下长城指的是什么?
19 宋朝宦官为何能成为全国*高军事统帅?
知识链接:宋朝的“太监”是指宦官吗?
20 宋代行贿为什么用太湖石?
知识链接:北宋运送花木为什么称作“花石纲”呢?
21 为什么说“走后门”源于蔡京?
知识链接:宋代士大夫在相互交往中是如何馈赠礼物的?
22 宋朝的监狱里为什么没有服刑人员?
知识链接:赵匡胤发明的“刺配”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23 《水浒传》中梁山泊是今天的何地?
知识链接:“江湖社会”究竟是指什么?宋代有“江湖”社会了么?
24 旅客住店要实名登记,这个制度是何时形成的?
知识链接:历史上*著名的黑店为何产生在宋代?
25 宋代为何多“浪子”?
知识链接:宋政府用什么办法控制流动人口?
26 燕青擅长的“相扑”是什么运动?
知识链接:被称为“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的是什么运动?
27 《水浒传》中众好汉为什么喜欢吃牛肉?
知识链接:花和尚鲁智深为何偏吃狗肉?
28 宋代衡量一个人的武技主要看什么?
知识链接:十八般武器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29 宋代民间为什么喜欢用朴刀?
知识链接:宋代民众出行有安全须知了吗?
30 宋朝的博士是*高学位吗?
知识链接:宋朝为什么有“茶博士”的称呼?
31 *早发现“石油”的是谁?
知识链接:宋代城市的生活燃料都有哪些?
32 “三更半夜”的俗语是何时形成的?
知识链接:“省油灯”是何时出现的?
33 韩国学者称99%的针灸穴位国际标准是韩医制定的,真的是这样吗?
知识链接:我国*早的人体解剖图出现于何时?
34 世界上*早的专业消防队出现在什么时候?
知识链接:宋代的“消防喷水枪”是什么样子?
35 我们为什么说“吹牛皮”而不说“吹羊皮”?
知识链接:“救生圈”*早出现于何时?
36 爆竹和竹子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地雷的发明和鞭炮有关系吗?
37 宋人刷牙吗?
知识链接:宋以前古人怎么清洁口腔?
38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泄露了北宋的军事秘密?
知识链接:《清明上河图》的真迹究竟流落何处?
39 为什么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知识链接:宋代“五大名窑”是哪些窑口?
40 岳飞背上真的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吗?
知识链接:宋人当兵为什么要刺字?
41 现代的密码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42 宋朝军队为何重视大斧和大刀?
知识链接:金兀术的“铁浮图”就是大炮吗?
43 金军的“拐子马”就是“连环马”吗?
知识链接:宋军同金军作战用什么阵法?
44 古代战争中双方主将先要“单挑”吗?
知识链接:宋朝的将领都有高深的武艺吗?
45 召岳飞退兵的十二道金牌是金色的令牌吗?
知识链接:宋代军队为何常以将领姓氏办号?
46 《射雕英雄传》中提到的《武穆遗书》是否真的存在?
知识链接:岳雷扫北是历史事实吗?
47 “太师椅”是秦桧发明的吗?
知识链接:梁山好汉坐的“交椅”是什么家具?
48 “树倒猢狲散”中的大树指谁?
知识链接:“树倒猢狲散”中的猢狲又是指什么?
49 油条和秦桧有什么关系?
知识链接:“杂烩”是怎么来的?
50 南宋*英明的君主是谁?
知识链接:宋孝宗为什么要从龙椅上站起来迎接金朝使者呢?
51 南宋哪个皇帝是精神病患者?
知识链接:宋朝皇室有家族性遗传病吗?
52 迅速横扫欧洲的蒙古军队为什么花了那么长时间才攻灭南宋?
知识链接:“郭靖守襄阳城”历史上究竟有无其事?
53 宋代太后多有“垂帘听政”,却为何没有女性独裁?
知识链接:宋代为何无“内乱”?
54 宋朝人日常说话是白话还是文言?
知识链接:宋朝的普通话是哪里的口音?
55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避讳何时定型?
56 宋代人生四大喜为何写进《神童诗》?
知识链接:我们现在智力超常的儿童有“少年班”,宋朝官府是怎么对神童进行测试的?
57 “探花”和鲜花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来的?
58 结婚戴“盖头”始于何时?
知识链接:宋代订婚前男女双方见面吗?
59 宋朝为什么多“剩男剩女”?
知识链接:宋代择偶*看重什么?
60 宋人为什么会有”榜下捉婿”之风?
知识链接:宋朝官员为何争当赘婿?
61 宋朝的丈人是指岳父吗?
知识链接:宋代的亲属称谓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62 女词人李清照为何再婚后又离婚?
知识链接:宋代妇女有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吗?
63 为何是“河东狮吼”而不是“河西狮吼”?
知识链接:“狮子吼”究竟是什么武功?
64 宋朝著名士大夫为何多出自单亲家庭?
知识链接:宋朝为何多严母?
65 南宋都城里为什么有“重女轻男”现象?
知识链接:南宋时期有没有自发的“计划生育”?
66 妇女裹小脚为什么会普及?
知识链接:“三寸金莲”之说是怎样来的?
67 春联产生于何时?
知识链接:我国*早的年画兴起于何时?
68 宋朝的“小品”和今天的一样吗?
知识链接:“跳梁小丑”是怎么来的?
69 宋代的勾栏就是妓院吗?
知识链接:“闭门羹”说的是妓女拒绝接客的故事,这一典故为什么会在宋代广泛传播而成为俗语呢?
70 金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驯化家养的?
知识链接:宋朝的水族表演为什么广受欢迎?
71 宋代男子为什么也喜欢戴花?
知识链接:宋代为什么兴起“牡丹热”?
72 宋朝人踢什么球?
知识链接:宋朝踢足球的规则和现代有何不同?
73 宋代社会为何赌徒多?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有影响的博戏是什么?
74 宋朝官帽为何有两根长翅?
知识链接:通过官服如何能看出官员的等级?
75 宋朝人为何能从衣着来分辨商贩们的行业?
知识链接:“三百六十行”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76 “东坡肉”和苏东坡究竟有没有关系?
知识链接:宋朝人为什么普遍以羊肉为上品?
77 苏轼真的见过飞碟吗?
知识链接:苏东坡描写月亮的诗词特别多,这说明苏东坡有“月亮情结”吗?
78 白酒是元代蒙古人传人内地的吗?
知识链接:“羊羔酒”为什么是宋朝酒楼*受欢迎的酒?
79 宋朝天下**的名茶是什么?
知识链接:“龙井茶”从何时开始出名?
80 宋朝人为何喜欢驴呢?
知识链接:宋朝为何动物学专著特别丰富?
81 中国*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知识链接:宋朝政府是如何纸币防伪的?
82 宋代给官员发放俸禄的公文中,为何会出现“马半匹,金带半条,汗衫半领”的滑稽现象?
知识链接:宋朝官员工资水平究竟如何?
83 人们为什么也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
知识链接:宋朝人为什么爱当医生?
84 宋代为何地震频发?
知识链接:宋朝政府怎样防范和应对疾疫?
85 宋代为什么喜欢将地图刻在石头上?
知识链接:宋代人为何热衷金石之学?
86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知识链接:宋朝提刑官为司法官员,为什么能统领数万军队呢?
87 “和事老”的称呼是怎样来的?
知识链接:宋代是怎样调解老百姓纠纷的?
88 律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知识链接:宋朝真的有老百姓拦路告御状的情况吗?
89 百家姓中,“赵”姓为什么排在**位?
知识链接:“百姓”真的是指没有官职的人吗?
90 “自古华山不纳粮”,华山为什么有这样的优待?
知识链接:现代五岳与古代五岳有何不同?
91 为什么说外籍“雇佣军”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知识链接:宋朝军队中为什么会有少数民族“特种兵”?
92 外商进入宋朝海关,需要有“护照”和“签证”吗?
知识链接:香料为什么能成为宋朝海外进口**大宗商品?
93 麻将的张数是依据《水浒传》108条好汉故事确定的么?
知识链接:麻将是怎么发明的?
94 “感冒”本来就是指生病吗?
知识链接:古代官员上班也要点名吗?
95 指南针本是指向北方的,为什么不称指北针?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皇帝的座位为何要面南背北?
96 算盘是何时形成的?
知识链接:我国什么时候有了“会计”?
97 肚子里有“应声虫”应该怎样治?
知识链接:为何说《清明上河图》体现了宋代医学的时代进步?
98 辽国国名的真正涵义是什么?
知识链接:契丹民族为何在历史上“集体失踪”?
99 “女真”的称号本义是什么?
知识链接:现在的满族是建立金朝的女真人的后裔吗?
100 宋朝人为何崇尚“胡服”?
知识链接:辽、金等少数民族服饰是否也受到宋人的影响?
101 为何两汉分称“西汉、东汉”,两晋分称“西晋、东晋”,而两宋却分称“北宋、南宋”?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如何变迁的?
展开全部

节选

1 宋朝国号是怎么来的?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犯边境,率领大军北上。正月初三,他在京城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逼迫后周幼主柴宗训禅位,登上了其觊觎已久的皇帝宝座。那么,赵匡胤为什么把自己新建立的王朝国号定为“大宋”呢,这个国号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国号,大都以开国君主旧时的封地或封号为名。如刘邦曾在秦末农民战争时期被封为汉王,故将新王朝定名为“汉”。东汉末年曹操曾被加封为“魏王”,故其子立国号为“魏”;杨坚袭爵“隋国公”,称帝后国号“隋”;而李渊在隋朝时袭封“唐国公”,故其建立的王朝国号为“唐”。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宋”,也是受到这种封建传统的影响。赵匡胤在后周时虽未被封侯、封王,但他曾被授为归德军节度使,其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于是定国号为“宋”。即位诏书中就说:“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故宜国号‘大宋’。”
但是赵匡胤在后周时不仅被封归德军节度使,还曾被授为匡(入宋后避讳改为“定”)国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这些职衔均早于归德军节度使,为什么不选这些治所地名作为国号呢?“宋”国号的由来,其中还受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的影响。自战国时邹衍提出“五运推移”学说之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希望自己统治长久,德运胜过前朝。赵匡胤取代后周后,因周的德运是“木”,木生火,所以新王朝应该是火运,才能胜过周朝。按照当时对天文分野的解释,宋州所在之地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相对应,而心宿中的心宿二又被称为“大火”,正与新王朝“火运”相对应,赵匡胤也正是在被授为归德军节度使后才很快“黄袍加身”的,因而他把这里选做自己的龙兴之地,把宋州之“宋”作为新王朝的国号,并宣布“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在即位后他为了表达自己对上天眷顾的感激,还将宋州改为“应天府”,成为宋朝的“南京”,而火神也成为宋朝君臣崇拜祭祀的重要神祗。
此外,宋州即商丘早在西周时就是宋国的都城,对古代王朝的尊崇和借重也是赵匡胤君臣选择“大宋”作为新王朝国号的重要原因。
  知识链接:宋朝为何又称为“天水一朝”?
在近代学者的著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他们将宋朝称作“天水一朝”。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中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史学大师陈寅恪也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竞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在这里,“天水一朝”其实就是“宋朝”的代名词。那么,为什么宋朝又被称作“天水一朝呢”?
在《宋史》卷六十五《五行志》中曾提到:“天水,国之姓望也。”意思就是说天水是宋王朝皇帝“赵”姓的发源地,宋朝皇族的郡望是天水。“郡望”原意即世居某处,为当地人们所仰望。郡望之说兴起于魏晋门阀士族鼎盛之时,当时的士大夫都喜欢炫耀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因而将自己的姓氏和历史上同姓的那些著名人物相联系。隋唐以后,虽然士族门阀势力已日益衰落,但包括李唐王室在内的王公贵族,还是喜欢以郡望相标榜,在封爵之时也不忘以郡望相称。历史上赵姓宗族著名的聚居地主要有天水郡、涿郡、南阳郡等。其中以天水郡*早、*有名。公元前222年,秦国进攻赵国代郡,代王赵嘉投降秦国,受到礼遇,其子赵公辅率族人入西陇,居甘肃天水(今甘肃通渭县)。赵公辅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播到西陇,怀柔西部各族,受到人们爱戴,尊称其为“赵王”。西汉时设置陇西天水郡。此支赵氏,尊赵嘉及赵公辅为开基始祖。唐朝时,赵氏任宰相的有四人,其中有三位都是陇西天水赵氏族人。天水赵姓在唐代地位显赫,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又曾被周世宗封为天水县男。故而,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赵宋王朝后,人们便将陇西天水定为国之郡望,这其中也包含统治者抬高赵宋皇室出身门第,增加统御天下合理性的目的。
金朝灭亡北宋后,也曾封宋徽宗为天水郡王,宋钦宗为天水郡公,这根据的也是其郡望。故而,虽然历史久远,宗族发源地难以一一辨析,宋太祖祖上几代也都聚居于河北涿郡(今保定清苑县),但宋朝以及后代的人们还是均以天水作为宋朝皇帝的郡望,习惯以“天水一朝”来代指赵宋王朝。
  2 宋初统一战争为什么先打南方,后打北方?
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赵宋王朝后,实际统治的地区还只包括中原腹地,在北部,有强大的契丹和割据山西的北汉。在南部,还有南唐等七个割据的政权,它们对新建立的宋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宋太祖显然对此不能容忍,他积极谋划统一全国的战略路线图。是应该先打北汉和契丹,还是先打南方的七个割据政权呢?从后来看,宋太祖是实行了先打南方,后打北方即“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计划。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历史上太祖雪夜访赵普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据《邵氏闻见录》记载,在一个下大雪的夜晚,宋太祖突然到宰相赵普家。赵普惶恐不安,赶忙命家人摆酒设宴。待坐定以后,赵普问道:“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日:“吾睡不能著,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日:“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日:“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日:“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日:“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痣之地,将何所逃。”帝笑日:“吾意正如此,特试卿耳。”这之后宋太祖确定了统一战争“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实际上,宋朝的统一战争计划,并非如此简单,靠宋太祖和赵普一席话就确定了,而是宋太祖先后征求了大臣魏仁浦、张永德、赵普等多人的意见。而宋太祖也曾不听劝阻,在平定后蜀后两次去征讨北汉,*终失败而回。宋太祖经过多次反思和实践,才确定执行了“先南后北”的统一计划。
采取这样的策略,具有多种好处。首先,南方诸国兵力较弱,彼此不相照应,易于攻取,从而取得南方诸国的财富,增强宋朝的经济军事实力。其次,先不打北汉,可以和强敌契丹建立一个缓冲区,调动宋朝主力部队南征诸国。再次,北方北汉兵力虽少,但好勇善战,又有契丹支援,不易攻取。等南方平定后,宋朝兵精粮足,又无后顾之忧,便可集全国之力,易于成功。在此思想指导下,宋太祖先后削平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到了宋太宗朝,又迫使陈洪进和钱俅叉分别献出了泉漳和吴越的版图,讨平北汉,完成了对中原和南方的统一。
  知识链接:世界上**座浮桥是因何建成的?
在宋初统一战争中,太祖赵匡胤面对南方实力相对弱小的南唐、后蜀等国家,希望尽早完成统一大业。但是,南方诸国也不是毫无抵抗能力,各自也拥有数万到数十万的军队,南唐、荆南等国还拥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那么,在当时统一战争中,宋朝北方军队是如何克服不习水战这一重大障碍,跨越长江天堑的呢?
宋太祖统一大业就是从荆南、湖南这两个濒临长江、势力弱小的割据政权开始的。乾德元年(963)正月,宋太祖以帮助湖南政权周保权平叛为名,派遣大军向南进发。在进军过程中,宋军提出向荆南统治者高继冲借道的请求,高继冲自知力弱,只得勉强同意。二月份,宋军到达荆门。主帅慕容延钊麻痹荆南君臣,暗中却率数千精骑,连夜疾驰其长江以北的都城江陵(今湖北荆州),荆南高继冲等人不战而降。之后,宋朝军队分批渡过长江,开始向湖南政权进攻。故而荆南政权的长江防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此后宋朝军队在进攻实力相对强大的南唐时,再次遇到要突破长江天堑的难题。这时宋朝虽拥有一定数量的水军,但仍不能对南唐形成优势。
此时,南唐内部出现了奸细。一位名叫樊若水的落第举子希望投靠宋朝求取富贵,为了给自己增加筹码,他就以钓鱼为名,乘小舟载丝绳往返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南)附近的长江两岸十余次,测量江面宽窄。之后在开宝七年他来到东京,向宋太祖进献在采石地区长江上建立浮桥,宋军踏桥过江,直捣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的计划。同时他还建议宋军建造大型战舰,保护浮桥畅通。宋太祖对此大为赞叹,于是任命樊若水为赞善大夫,派他督造数千艘战舰。当年十月,宋太祖以李煜抗命不朝为由,派遣大军讨伐南唐,宋朝军队连克南唐军队,进军采石。在这里,宋军开始搭建浮桥。十一月正是长江水少之时,这个地点也是樊若水选择的水面*窄、*浅之地,故而宋军浮桥搭建很快,南唐军队看出宋军意图,多次进攻采石,但都被宋朝水军击回。此后三日,浮桥建成,这是世界历史上**座浮桥。十余万宋军踏桥渡过长江天堑,很快就完成了对金陵的包围。失却了长江天险的南唐王朝,再也难以抵挡宋朝军队的进攻,于开宝八年被宋朝灭亡。
  3 “依样画葫芦”是说宋太祖讨厌文人吗?
《东轩笔录》记载了一个宋太祖与文人的故事:五代时有个人叫陶穀,自幼喜好学习,终日博览群书,因而学识渊博,“文翰为一时之冠”。宋太祖时,陶毂做了翰林院的学士。当时任用的宰相都不出自翰林院,而这些人选的文采声望都不及陶觳。陶穀心中不平,指使党羽向太祖上疏,说其久在翰林,出力实多,他自己也上书表示不满。宋太祖笑日:“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太祖认为翰林学士只是玩弄文字,不会创新,因此没有功劳可言。陶毂对太祖这个评价很不服气,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太祖见其刻薄怨望,更是决意不用他了。后来人们就用“依样画葫芦”比喻一意模仿,没有创新,今口语或变作“依葫芦画瓢”。
这个故事表面看来是宋太祖出身军人,对文人有所鄙薄。其实,宋太祖追求的是实际有用,反对墨守陈规。宋太祖对文人治国的作用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在其统治期间,逐渐在中央和地方机构中确定文官执政的原则。北宋人范祖禹即认为:“帝自开宝以后,好读书,尝叹日:‘宰相须用读书人。’”南宋陈亮言:“艺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宋太祖在位后期,不断从中央派出文臣到地方机构任职,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将吏。宋太祖还在宫廷之中立碑,告诫后世子孙勿杀文臣士大夫。可以说,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树立者,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为典型的官僚统治王朝。
  知识链接:宋代为何“重文轻武”?
宋太祖是个军人,却建立了文人政治。宋代何以会重文轻武呢?首先这是“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自唐代末年军阀割据起,到五代十国的五六十年间,战乱不断,烽火不已,生灵涂炭。据统计,唐天宝年间人口为五千三百多万,到北宋元丰年间下降为三千三百多万。因此人心思定,厌恶战争,厌恶武人统治的局面。宋朝要想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就必须改变政策。其次,宋太祖认为武将是唐末五代的乱源。唐末五代时有句名言:“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刀把子上出政权。赵匡胤原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后黄袍加身夺了年仅七岁的周恭帝的帝位,宋太祖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自然会加意提防。他用“杯酒释兵权”、“欢宴罢节镇”的办法,从武将手中夺走了兵权。
宋太宗经历两次北伐失败后,将主要注意力转向内部,力行深化“崇文抑武”治国方略。明儒王夫之评价:“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宋太宗朝后期,已经明显地出现了文臣压倒武臣的局面,如时人王禹傅在上奏中指出:“自陛下统御,力崇儒术,亲主文闱,志在得人,未尝求备。大则数年便居富贵,小则数月亟预常官。”到宋真宗以下诸朝,“崇文抑武”方略作为祖宗之制而继承,士大夫群体已成为政治主体,所以文彦博评论宋神宗“与士大夫共天下”。
宋代选拔高级人才改变了汉唐时期“出将入相”的规律,转而从进士出身者选拔。北宋宰相71人,其中64人出身进士。北宋中叶以后,政坛也几乎为文官士大夫控制,所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
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故于文士,观其所长,随其才而任之,使其所能,则不能者止其术”。故宋人诗云:“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重文轻武”政策对宋朝的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重用文人,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创造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但是文尊武卑,尚武之风日衰,致使宋朝经济实力和文明成果难以向军事方面转化,*终经历两次亡国之祸。
  4 宋太祖是被亲弟弟用斧子击死的吗?
开宝九年(976)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49岁的他正值壮年,去世时也没有遗诏,死后即皇帝位的也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导致了争论了近千年的宋太祖暴崩之谜。
有一种解释说是赵光义用“柱斧”击死了宋太祖,并有“烛影斧声”为证。这个典故保留在《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中,据载: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宋太祖夜里召见赵光义,在内庭摆酒设宴,两人对饮,并让侍女等退到外面。人们隔着窗户,但见烛光下,光义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又坐下,好像在躲避什么。到了三鼓的时候,人们听到太祖用“柱斧”敲地的声音,并对太宗说:“好做、好做!”然后解带就寝,鼾声如雷。当晚,赵光义留宿在禁内,将近五鼓,宋太祖就暴崩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