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吧7:有关三国的101个趣味问题
读者评分
4.6分

包邮问吧7:有关三国的101个趣味问题

¥14.9 (5.5折) ?
1星价 ¥14.9
2星价¥14.9 定价¥27.0
商品评论(12条)
fmg***(三星用户)

问吧7:有关三国的101个趣味问题

收集了全套,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2019-08-25 16:14:33
0 0
fmg***(三星用户)

问吧7:有关三国的101个趣味问题

这一套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

2019-08-24 11:00:1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6360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08-11-01
  • 条形码:9787101063608 ; 978-7-101-06360-8

本书特色

本书是《问吧——有关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之姊妹篇,探讨了有关三国的101个趣味问题,如曹操真的姓曹吗?曹操小名为什么叫“阿瞒”?曹操为什么被称为“白脸奸臣”?貂蝉是吕布的妻子吗?等,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小窗。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对广大现代人来说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随着传统文化的日趋升温,大众对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如:曹操真的姓曹吗?曹操小名为什么叫“阿瞒”?曹操为什么被称为“白脸奸臣”?貂蝉是吕布的妻子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隐藏着丰富而有趣的内容。本书采用“提问、回答并链接拓展”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目录

1 曹操真的姓曹吗?
知识链接:汉代的宦官就是指被阉的太监吗?
2 曹操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知识链接:曹操和刘禅的小名为什么都有一个“阿”字?
3 曹操为什么被称为“白脸奸臣”?
知识链接:戏曲中的脸谱是怎么来的?
4 曹操为什么用金璧赎回蔡文姬?
知识链接:三国时称呼人物为何有时是“明公”,有时是“主公”?
5 貂蝉是吕布的妻子吗?
知识链接:貂蝉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6 刘备真的是“皇叔”吗?
知识链接:刘备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
7 刘备、关羽和张飞真的曾桃园结义吗?
知识链接:古代结拜为什么又叫做义结金兰?
8 孙策临死时说“中国方乱”,“中国”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是一回事吗?
知识链接:“隆中对”中“信义著于四海”的“四海”指的是四个海吗?
9 袁术为何称呼哥哥袁绍为“吾家奴”?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
10 官渡之战时,曹操为何光脚跑出来迎接许攸?
知识链接:古人穿鞋、脱鞋都有什么讲究?
11 “青梅煮酒话英雄”、“温酒斩华雄”,三国时期喝酒为什么都要煮热了喝?
知识链接:人们常说“灯红酒绿”,为什么说酒是绿色的?
12 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古人剪头发是犯罪的标志?
13 谋士们为什么认为刘备的“的卢”马“骑则妨主”?
知识链接:古代的相马术有哪些内容?
14 关羽的兵器真的是“青龙偃月刀”吗?
知识链接:古代的“十八般兵器”都指那些?
15 关羽真的“斩颜良、诛文丑”吗?
知识链接:关羽为何被称为关帝?
16 关羽真的“夜读《春秋》”吗?
知识链接:三国士人通常读什么书?
17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
知识链接:赵云是刘、关、张的四弟吗?
18 赵云为什么被称为“杂号将军”?
知识链接:将军是什么官?
19 三国时期的大将对阵时真的会大战二百余回合吗?
知识链接:什么是一个“回合”?
20 三国交战,退兵时为什么要鸣金?
知识链接:两军交战时,为什么一定擂鼓?
21 曹操造铜雀台的真实用意究竟是什么?
知识链接:历史上的铜雀台是什么建筑?
22 曹操为什么要修玄武池操练水军?
知识链接:四象
23 刘备为何被称作“刘豫州”?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官名称谓
24 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
知识链接:诸葛亮为何被称为“卧龙”?
25 诸葛亮真的娶了一个丑老婆吗?
知识链接:古代“四大丑女”都是谁?
26 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为什么都在荆州隐居?
知识链接:“大意失荆州”的“荆州”包括哪些地方?
27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投刘备?
知识链接:诸葛亮的书法艺术成就
28 “隆中对”的策略是诸葛亮的首创吗?
知识链接:“隆中对”的致命不足在哪里?
29 庞统见刘备时为什么“长揖不拜”?
知识链接:曹操祭袁绍墓时拜了两拜,为什么要拜两拜?
30 徐庶在曹营真的一言不发么?
知识链接:曹操幕府的机构模式有什么特色?
31 诸葛亮在战争中为什么多用火攻之术?
知识链接:古代军事指挥系统中的“三官”是什么?
32 刘关张中刘备真的是大哥吗?
知识链接:赤壁之战中主要将领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33 东坡词里的“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吗?
知识链接:“冠军”和古人戴的“冠”有关系吗?
34 诸葛亮借东风完全是虚构吗?
知识链接:古代求雨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
35 诸葛亮行法术时,为什么要“披发”?
知识链接:古人为什么用“左道旁门”骂人?
36 到底谁是赤壁大战中火攻计的出谋者?
知识链接:赤壁之战主要参战将领都有谁?
37 赤壁之战曹操是败于火攻吗?
知识链接:赤壁为什么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之分?
38 关羽真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吗?
知识链接:关羽是武将,为什么后来在民间变成了财神?
39 周瑜县被诸葛喜与死的吗?
知识链接:什么是伤寒,它为什么能够夺去许多三国名人的性命?
40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吊周瑜?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民间的“做七”习俗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传统文化元素?
41 人们为什么称周瑜为“周郎”?
知识链接:汉末人物品鉴标准有哪些?
42 究竟谁是赤壁之战的真正指挥者?
知识链接:古代战争为什么往往说“统率三军”而不是其他?
43 魏、蜀、吴三国,哪国地盘*大?
知识链接:“九州”为什么又代指中国?
44 曹操没有称帝,为什么自称是“孤”?
知识链接:“帝”与“王”有什么区别?
45 曹操究竟为何杀华佗?
知识链接:华佗做过开颅手术吗?
46 刘备建立的国家是叫“蜀”吗?
知识链接:古代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47 东吴孙权立足于江东,江东是指哪些地方?
知识链接:江东为什么又叫江左?
48 曹丕、刘备、孙权三人中,为什么孙权*后才称帝?
知识链接:为什么“登九五”是做皇帝的象征?
49 三国的君主为什么爱以貌取人?
知识链接:孙权真的是绿眼睛紫胡须吗?
50 周瑜设过美人计吗?
知识链接:周瑜担任的都督是一种什么官?
51 刘备真的是在甘露寺招亲吗?
知识链接:刘备一共有几位夫人?
52 刘备、孙权、曹丕为什么都娶了二婚之人?
知识链接:妻与妾
53 鲁肃为什么坐牛车上朝?
知识链接:古代坐牛车与坐马车有什么差异?
54 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而失掉荆州的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荆州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55 刘备讨伐孙吴是为关羽报仇吗?
知识链接:什么是蜀道?为什么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6 关羽的谥号“壮缪侯”是美称还是恶称?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谥号文化有什么特点?
57 为什么民间剃头理发的人尊关羽为祖师爷?
知识链接:清代信仰中关羽为什么逐渐代替了岳飞?
58 蜀国*先灭亡的原因何在?
知识链接:成都昭烈庙里为何没有刘禅像?
59 “曹冲称象”故事的主人公曹冲为什么特别被曹操喜爱?
知识链接:曹操一共有几个儿子?
60 曹操为什么要替曹冲冥婚?
知识链接:古代的冥婚
61 《三字经》说“融四岁,能让梨”,孔融真的很谦让吗?
知识链接:孔盂后人为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辈分大小来?
62 杨修是因为聪明而被杀的吗?
知识链接:杨修家族的“四知”与“三不惑”是什么?
63 曹操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谋士苟或?
知识链接:何谓幕府、幕僚?
64 曹操为什么*终选择曹丕作继承人?
知识链接:曹丕被称为“世子”,“世子”是什么意思?
65 曹操为什么要“分香卖履”安排婢妾后事?
知识链接:“三宫六院”是怎么来的?
66 曹操凭什么认定司马懿将对己不利?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相人术
67 曹操死后究竟葬在何处?
知识链接:古人的墓葬为何“不封不树”?
68 曹操生前并未称帝,但为何被人们称为“魏武帝”?
知识链接:什么是追谥?
69 曹丕为什么要改雒阳为洛阳?
知识链接:五德终始说为什么会对秦汉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70 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写过《七步诗》吗?
知识链接:曹植作诗为什么被限定在七步之内?
71 曹植《洛神赋》是写自己嫂子的吗?
知识链接:赋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
72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真的是鱼水关系吗?
知识链接:“顾命大臣”一词是怎么来的?
73 刘禅真的是个弱智吗?
知识链接:白帝城的白帝是人还是神?
74 诸葛亮的“武乡侯”和关羽的“汉寿亭侯”都是官位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爵位
75 诸葛亮三兄弟为什么分别被称为龙、虎、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和称谓有什么特点?
76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知识链接:门阀士族
77 诸葛亮北伐真的是为了统一天下吗?
知识链接:诸葛亮任的军师到底是一种什么官职?
78 诸葛亮发明的馒首是什么食物?
知识链接:莼菜羹为什么成为江南名士*喜爱的美食?
79 诸葛亮真的“七擒孟获”吗?
知识链接:南征孟获时,蜀兵中了瘴气,瘴气是指什么?
80 南方土著为何驱赶大象与诸葛亮军队作战?
知识链接:“想象”一词与大象有关系吗?
81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东西?
知识链接:诸葛亮乘的“舆”是什么车?
82 诸葛亮真的摆过空城计吗?
知识链接:“草船借箭”的人是诸葛亮吗?
83 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一座石阵吗?
知识链接:古代的“阵法”
84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非要出祁山?
知识链接: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吗?
85 街亭兵败后,为什么诸葛亮说自己人事方面不如刘备?
知识链接:为什么道教徒往往精于自然而惑于人事?
86 诸葛亮凭什么认为魏延必反?
知识链接:反骨说有什么科学根据?
87 庞统和诸葛亮分别死于落凤坡和五丈原是因为宿命吗?
知识链接: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求安葬在定军山?
88 诸葛亮死后,为何口内含米七粒?
知识链接:为什么古代的达官贵人死后,口内往往要含玉?
89 诸葛亮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古人怎么养生?
90 “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弹的是古琴还是古筝?
知识链接:《广陵散》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91 三国将帅为什么喜欢下围棋?
知识链接:围棋九品是何时起源的?
92 三国时期为什么流行饮茶之风?
知识链接:茶为什么又叫做酪奴?
93 三国时期男人为何也化妆?
知识链接:什么是峨冠博带?
94 为什么西域来华的和尚都是魔术师?
知识链接:什么是佛舍利?它在佛教中象征什么?
95 葡萄为什么是三国帝王*喜欢的水果?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佛教文化促进了葡萄和葡萄酒的传播?
96 三国时期的上层社会为什么实行分餐制?
知识链接:古代座次礼仪有哪些?
97 三国时期的妇女为什么大多有名无字和姓名不传?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和字有什么特点?
98 三国时期的人是通过什么寄信的?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管邮政叫什么?
99 三曹为什么喜欢写游仙诗?
知识链接:建安风骨
100 三国士人为什么大多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及时行乐思想?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人均寿命知多少?
101 中国佛教音乐**人是谁?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乐器分为那些类?
展开全部

节选

1 曹操真的姓曹吗?
关于曹操的身世,《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对曹操父亲曹嵩的出生本末不太清楚。裴松之在注《三国志》引吴人作《曹瞒传》时说:“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悖之叔父。”这实际上说明,曹嵩本来并不姓曹,而是姓夏侯,由于过继给宦官曹腾作养子,才改姓曹。曹操对夏侯氏兄弟,也一直以本家视之。而陈寿作《三国志》也将夏侯氏与曹氏同传。所以,曹操本来不姓曹,而应姓夏侯。
汉代宦官养子的风气十分盛行。当时的宦官由于在朝廷中做官,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当时一些宦官家里舞女众多,金银堆满了屋子。但宦官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因为没有子女,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死后巨额的财产由谁来继承。由于担心没有财产继承人,所以东汉的宦官普遍流行收养义子。
曹操的父亲曹嵩出身十分卑微,当时属于下层的寒族。东汉时期,下层的寒族要挤入上流社会的希望很渺茫。当时的举孝廉制度由于每个州郡的名额有限,难度很大。因而一些出身贫寒的人,为了日后能荣华富贵,就认当时的宦官为义父。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拜义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社会财富。
在当时,拜宦官为义父的社会名声很不好,所以陈琳在讨操檄文中指责曹操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所谓“赘阉遗丑”的“赘”字即收养之意,有点像是男人因贫穷而入赘一样,而“阉”就是骂曹操出身于宦官人家。后来曹嵩出钱一亿万得到太尉的官职,所以陈琳骂曹操的父亲是“因赃假位”。这一亿万的钱,出身贫寒的曹嵩是拿不出来的,实际用的是义父曹腾的钱,由此也可见当时宦官群体是极其富庶的。(宣炳善)
  知识链接:汉代的宦官就是指被阉的太监吗?
汉代的宦官并不都是指被阉的太监,这要从“宦”这个字说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宦,仕也”,也就是做官的意思,《论语》中说“学而优则仕”,说的也是做官的意思。古籍中常说某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也就是官员家庭。“宦”这个字*初的涵意有两种,一是在帝王身边作仆人服侍帝王,如《国语·越语》中记载越王勾践与范蠡“入宦于吴”,说的就是到吴国作吴王夫差的手下臣子,成了吴王夫差的仆人。二是在贵族家里作门客,也叫舍人。这些人的工作主要是替贵族出谋划策,由于被贵族养在府上,所以也叫“宦养”。“宦”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即是在别人的府上尽为臣之道。因此,“宦”字一直是官员的通称。所谓“宦途”,也就是指官场。
其实,我们现在说“太监”一词是晚起的。战国时,朝廷里就有被阉割的内侍,史书上称为“宦者”,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太监”。《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把大阴人缪毒冒充太监献给太后,太后很喜欢他,以至于嫪毐成为当朝红人,“诸客求宦为嫪毒舍人千余人”。意思是说当时有一千多人争先恐后地想成为缪毒的门客,这里用了一个词“求宦”,意思就是想在嫪毒府上谋得一官半职。但嫪毒毕竞是一个假太监,这件事情后来就被人告发了。《史记》记载:“始皇九年,有告嫪毒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说的就是缪毒虽然是个“宦者”,但其实是假的,他与太后私通,竟然生下了两个儿子。可见,在战国晚期“宦者”既可以指做官的人,也可以指被阉割的太监。
 《后汉书》卷78《宦者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这里的“宦者”就不是指太监,而是指朝廷大臣,意思是说在东汉光武帝中兴初年,朝廷的大臣都用宦官,也就是被阉的男人,而不再任用儒生。东汉著名的十常侍,就是十个被阉的男人,也是当时朝廷的重臣,控制了整个朝政。《后汉书》的这几句话也说明,在东汉光武帝之前,在朝廷做官的人是不用被阉的宦官的,但在光武帝之后,发生了变化,开始重用“阉人”,从而导致汉代朝纲混乱,三国也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宣炳善)
  2 曹操小名为什么叫“阿瞒”?
曹操小名阿瞒在《三国志》的正文中并没有记载,在其注释中则有一点补充说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曹瞒传》在《隋书·经籍志》中没有著录,可见,在当时属于野史杂记,不入史家的视野。在《旧唐书》中则记载《曹瞒传》的作者是吴人作,也就是江东的无名人氏的作品。因为曹操曾南征江东,所以东吴人写的曹操传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带有丑化的成份。到了唐代,《曹瞒传》在《北堂书钞》卷112《乐部八·倡优二八》中也有记载,由于曹操常和倡优交往,还纳倡家女卞氏为妾,于是就列入倡优一类,这明显是贬损曹操。
从各种材料综合分析,曹操小名阿瞒的说法应是民间演义说书流传时的改动,曹操小字应是“阿满”,表示可爱的意思,后来因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于是可爱的“阿满”就变成了贬义的“阿瞒”。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曹操“小字阿瞒”,用“瞒”字,是欺瞒的意思,而曹操性格多疑,好用计谋,故改“满”为“瞒”非常符合曹操的性格。《三国演义》第72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直接称呼曹操是曹阿瞒,这是明显的不敬的称呼。《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贬称还有“老瞒”一说。如第61回“孙权遗书退老瞒”中,孙权写书给曹操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苏东坡《志林》记载乡中小儿“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在唐宋时期,曹操已经是不受欢迎的奸雄形象了。
所以民间说书艺人以及《三国演义》记录的文人们将曹操的小字“阿满”丑化为“阿瞒”,其实是历史正统观念的表现。民间一直认为刘备是汉室正统,而曹操是汉贼,就要对其丑化,于是“阿瞒”就这样产生了。(宣炳善)
  知识链接:曹操和刘禅的小名为什么都有一个“阿”字?
三国人的名字前面,往往冠以“阿”字。比如曹操小名阿瞒,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曹瞒传》日:“太祖(曹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刘禅小名阿斗,是刘备的儿子,刘备称帝后被立为太子。《三国志·刘封传》载:“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其实,汉魏时代,人们于名字之前冠以“阿”字的非常多。仅《汉崤阮碑》阴所刻记的,就有“四十人,皆字其名而系以‘阿’字。如:刘兴,阿兴;潘京,阿京之类”,莫不都是。除此之外,又“有阿奉、阿买等名”。举此以推,可见汉魏时人在名字前面冠以“阿”字当是不少的。另外,还有在姓后冠以阿字的。如《魏志·文帝纪》注引《典论·自序》所载,在汉末桓、灵之间,和善于击剑的虎贲王越同游而学得其法的河南史阿,便是男平姓后缀以“阿”字的。所以,宋人王楙在其《野客丛书》卷18“王胡之字”条说:“‘阿’之一字,顾所施用。有缀以姓者,有缀以字者,有缀以第行者。”
通常,人们是以阿为发语词,其原因大概是无论东西南北都有“阿”这音(读如压)的缘故。《握兰轩随笔》卷下《阿字》说:“稽古小字,多冠以‘阿’字,如阿瞒等,不可枚举……此是何义?盖大约发语之辞,南北东西,同有此音耳。”惠康野叟的《识余》卷4《说古》也说:“‘阿’者,吴人以为助辞,亦起口声……如周郁妻名日赵阿。”所谓“起口声”,就是发语辞,也就是呼人的发声辞。《三国志》中有很多这种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吴书·孙权传》载,孙权在武昌新装大船试泛钓台,逆流而上的时候,呼谷利为阿利。《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裹阳记》日:“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这是呼黄承彦为阿承。
综上所述,汉魏时代的人,不但有在名或字之前冠以“阿”字的,更有在名字之后附以“阿”字的;不但有妇女以“阿”为名字的,更有男子以“阿”为名字的;不但有命名时冠以“阿”字的,还有在呼唤时带上“阿”字的,更有在姓前后缀以“阿”的。真可谓一个“阿”字,尽显三国姓名文化的风采。(李传军)
  3 曹操为什么被称为“白脸奸臣”?
  汉代末年,天下纷争,群雄逐鹿,曹操异军突起,灭吕布,平张绣,灭袁术、袁绍并*终统一北方,为后来华夏大地的再次统一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曹操不仅有极强的军事指挥才华,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卓越政治家,更是不可多得的作家、诗人。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武全才,在中国民间的形象却十分糟糕。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可以很好地辅佐国君治理天下,可是假如生活在乱世,那么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
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于是曹操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奸臣。
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渐强大的北方,人们从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其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于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势力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的强大,一样的雄踞北方,一样的对江南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而且,北宋时代开始,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就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
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三国演义》又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随着大量三国戏的诞生,“白脸曹操”也就成为舞台上曹操的独特色彩。(程晓菡)
  知识链接:戏曲中的脸谱是怎么来的?
中国传统戏曲有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人物脸谱化。通过脸谱的造型和颜色、图案,开宗明义地告诉欣赏者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伦理特征。这是一种简单而不符合生活真实的“二元论”:非好即坏,非忠即奸,非愚甲智。这样的划分使得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清楚明白,欣赏者不用再费心猜测、推理、判断。
历史比较悠久的中国戏曲种类例如汉剧、秦腔、昆曲、京剧等都有脸谱。脸谱是怎么来的呢?
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其原始时代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原始先民们把他们崇拜的某种物品或者概念描绘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仪式的祭拜。《后汉书·臧洪传》:“坐列巫史,禜祷群神。”祭祀仪式时,负责祭祀的巫觋们要戴上一定的面具。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据考证是古蜀国举行祭祀时的用品。又如“傩礼”,这是自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迎神以驱逐疫鬼的风俗礼仪。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礼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梿《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中说道:“又于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傩礼之意,谓之《喜起舞》。”可见古代的傩礼,人们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我惭贱丈夫,岂异带面傩”也能反证,人们在进行傩礼是需要戴面具的。这种带着面具的宗教舞蹈对民间舞蹈有很大的影响。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到了唐代,宗教歌舞的面具已经渗透入普通舞蹈表演,“代面”开始出现。并且为了更直观地表达面部表情,人们开始摒弃面具改而直接在脸上涂画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孟郊在《弦歌行》里写道:“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就反映出了这一变化。
宋元以来,随着杂剧的兴盛,直接在脸上涂画一定的颜色和图案开始成为戏曲表演的特色。当然宋代的脸谱还只是雏形,多应用在能够插科打诨的丑角身上,目的是增加娱乐色彩。宋代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就记载了两个佞臣“粉墨做优戏”以讨好帝王的事情。元杂剧的脸谱图案和色彩日渐丰富,并开始逐渐表达人物性格特征。脸谱真正走向程序化则要归功于明清昆曲的发展尤其是清代京剧的出现,脸谱*终定型。(程晓菡)
  4 曹操为什么用金璧赎回蔡文姬?
  文姬归汉,和昭君出塞一样,已成为千古美谈,家喻户晓,也让蔡文姬流芳史册。然而,蔡文姬虽然才华横溢,但身世却坎坷异常。如果没有曹操的关照和帮助,或许一代名媛,早已在南匈奴身死名灭了。那么,曹操和蔡文姬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遣使以金璧赎回蔡文姬呢?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博学有才辩,妙通音律。《后汉书·列女传》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日:“邕夜鼓琴,弦绝。琰日:第二弦。邕日: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日:第四弦。并不差谬。”蔡琰在音律方面自幼年就表现出令人惊诧的才能。蔡琰初嫁江东卫仲道。仲道早死,琰回娘家居住。兴平年间(193-195),天下混乱,文姬父亲蔡邕为王允所杀,战乱中文姬为胡骑所虏,居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与蔡邕是好朋友,属于文姬的父执辈。作为一代文豪,曹操既欣赏文姬的才华,又同情她的遭遇,于是千方百计打探文姬的下落。*后,曹操以重金将文姬从匈奴赎回,并亲自做媒,让文姬再嫁陈留董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