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刀治疗踝足部疾病

包邮针刀治疗踝足部疾病

1星价 ¥20.4 (7.3折)
2星价¥20.4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7397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506739788 ; 978-7-5067-3978-8

节选

nbsp;   序
    自从1976年,小针刀作为一个新疗法呈现在中医药界以来,已经过去了31年。31
年来,针刀疗法在不断地扩大临床应用范围的同时,还不断地从临床向理论升华,形成了
包括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基本理论三位一体的针刀学科。在这个过程中,针刀教育从在
职技术培训I发展为正规的大学本科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了针刀医学课,设立了针刀医
学专业。针刀医学队伍迅速发展到3万余人,其中有些人来自骨伤专业,有些人来自针灸
专业,也有些人来自中医或西医的其他专业。31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而对于
一个学科从诞生到成长壮大来说则是弹指一挥间。针刀医学作为新生事物能够如此快速发
展,表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生命力的根基是什么?是疗效。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针刀
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等病疗效优异,对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某些与
脊柱相关的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所以它深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随着岁月的推移,在针刀医疗这个群体里,诊疗技术不断改进,临床经验日益丰富,
这些都是继续提高针刀疗效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邀集全国有经验的针刀专家,发
挥各自的所长,编写一部涵盖各科疾病的针刀专著,既符合针刀医学发展的需要,又有助
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现在,吴绪平、张天民等针刀专家集体编写的《分部疾病
针刀治疗丛书》就是这样一部大型著作。本套丛书依照针刀施术部位与疾病所在部位基
本一致或基本对应的特点,按部位分为9个分册,介绍了将近300种疾病的针刀治疗。这
种划分方法,对于针刀的临床应用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益于针刀疗法的普及。本
套丛书的每个分册都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体现了诊断与治疗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
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可以让学习针刀的医生由梗概到细微,由浅显到深入,把握住
针刀临床要领。
    我一向认为,针刀与针灸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谓密切关系,不仅仅是因为
两者所用的工具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针刀刺入机体除了发挥切割作用以外,还像粗针
那样发挥较强的调整作用。所以我希望针刀与针灸临床密切结合,针刀研究与针灸研究密
切结合,以期互相借鉴,开阔思路,共同提高。
   前言
    针刀治疗踝足部疾病,以其疗效好、费用低,深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过去的针刀著作介绍踝足部针刀治疗的篇幅非常有限,同时,面对踝足部复
杂的病种,针刀医生们深感临床思路匮乏,针刀操作茫然。临床上至今还没
有一本这方面的治疗专著。为了适应针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为了针刀临床
医生治疗踝足部疾病的临床和教学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我和原北京针刀总医院业务院长、朱汉章教授的亲传弟子张天民副主任
医师精诚合作,将我30多年的针灸思路和他近20年的西医骨科开放性手术经
验共同应用于针刀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应用针刀闭合性手术治愈
了很多踝足部疑难病症。在针刀治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控与西
医局部解剖相结合的针刀定位思路,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针刀整体诊疗思
路。张天民同志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思考与针刀临床治疗实践相结合,提出了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踝足部骨与软组织的发育、应用解
剖、生物力学基础、疾病的诊断、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目的和治疗原则、
针刀适应症和禁忌症、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以及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内容。
阐述了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
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解剖形态学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从软组织起止
点及其行经路线的力学结构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使
针刀对疾病的治疗从“以痛为输”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的整
体治疗高度上来。下篇各论详细介绍了20余种踝足部疾病的概述、病因病
理、临床表现、针刀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并强调了针刀术后整体康复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康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根据网眼理
论设计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踝关节强直、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术式、针刀定
位、麻醉方法,并按照解剖学层次描述每一支针刀的操作过程。
    本书针刀治疗方面的材料均来源于**手临床资料和笔者针刀手术的亲
身体会,可以使读者直接受益。但由于时间仓促,成书于教学和临床之余,
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再版时修正。
    吴绪平
    2008年5月18日于武汉

  第五章针刀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节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在应用针刀治疗人体疾病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提练、
总结而来的,是针刀医学的精髓和灵魂。掌握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
过程,疾病的诊断及应用针刀治疗疾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针刀医学的基础理
论,就不能理解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产生的根本原因;没有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就不能理解针刀的治疗机制和原理;没有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针刀闭合性手术就成为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重要的是,没有针刀医学基础理论,针刀闭合性手术就没有安
全保证。只会扎针刀治病,不懂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的医生不能成为针刀医生,只是一名
针刀匠而已。针刀临床医生必须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学习和掌握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
由于本套丛书是以针刀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对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只能是提纲挈领,综
合阐述,其详细阐述请大家参阅《针刀医学原理》和《针刀临床治疗学》相关内容。
  一、闭合性手术理论
  针刀医学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有8个方面的内容,即精细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动
态解剖学、体表定位学、闭合性手术的进针刀方法、闭合性手术的手术入路、闭合性手
术的手术方法及闭合性手术的工具——针刀。
    1.精细解剖学
    传统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及显微解剖学奠定了西医外科学和手术学的解剖学基
础,对西医开放性手术入路及病变的手术操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剖学支持。但对肌肉、
肌腱、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在骨面的起止点部位的认识,除了显示其位置以外,对此部
位所引起的病变及它们在相关疾病中所表现的病理变化尚未有系统阐述。随着针刀医学
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针刀闭合性手术的临床应用,以及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
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的创立,明确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的真正原因和病理
变化是动态平衡失调所引起的软组织粘连、挛缩、瘢痕和阻塞,体内力学平衡失调是骨
质增生的发病基础,而软组织粘连、挛缩、瘢痕和阻塞有一大部分都发生在软组织所附
着的骨面上;骨质增生是软组织在骨面起止点的应力集导致的对抗性调节结果。
    同时,根据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人体自我代偿和自我修复的结
果,骨质增生又是软组织损伤的结果,其发病是从粘连、瘢痕点开始,逐渐连接为线,
*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代偿构架,当这个整体代偿结构超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极限时,就会
引起I临床表现。而在软组织的起止点处的损伤非常多见,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故
只有掌握骨界面软组织解剖位置,才能用针刀进行精确治疗,从而治愈疾病。比如,颈
椎横突前后结节周围数毫米的范围内,有十几块肌肉的起止点存在,如多裂肌,颈半棘
肌,头半棘肌,头*长肌,颈*长肌,髂肋肌,颈夹肌,肩胛提及,前、中、后斜角肌
 等,这些小肌肉在西医外科手术中所起的作用不大,但对于针刀医学,它们当中的任何
一块肌肉的粘连和瘢痕都可以引起严重的颈椎病,根据网眼理论,随着病情的发展,当
一块肌肉的粘连或瘢痕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激惹周围的肌肉,引起这些小肌肉之间
的粘连、瘢痕、挛缩或堵塞,压迫神经血管,引起临床症状。针刀必须对病变处软组织
的起止点及行经路线进行精确松解,才能治愈疾病。如果对此骨界面解剖不熟悉,就不
知道病因所在,更谈不上如何治疗这类疾病了。
    2.立体解剖挚
    描述人体结构时,应以标准的姿势为依据,称之为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是以人
体立正姿势为基础,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朝前的站立姿势。在解剖学姿势条件下,
可将人体分为3个轴和3个面。
    (1)轴用于描述关节运动,可以作出相
互垂直的3个轴。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地平
面垂直的轴;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地平面平
行的轴;冠状轴或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地
平面平行的轴。
    (2)面在解剖学姿势的基础上,将人体
作3个互相垂直的切面。矢状面为按前后方向
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通过这个剖面,将人
体分为左右两部;冠状面(额状面)为按左右
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通过这个剖面,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水平面(横切面)为按
水平方向将人体横行切开的剖面。
    由于针刀闭合性手术从针刀进入皮肤,经
过多层组织结构,*后到达病灶的过程都是在
非直视下完成,故掌握人体局部立体解剖学结
构是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必要条件。关于头颈部
的局部立体解剖,我们将在相关疾病的针刀治
疗中阐述。
  3.动态解剖学
  动态解剖学是研究患者不能处于正常解剖
姿势的情况下的局部解剖比邻关系。如颈段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由于颈椎强直,不能
低头,颈部活动明显受限,针刀治疗时,患者不能在常规的体位下进行针刀手术,其棘
突间隙明显缩小,颈段突关节问隙模糊不清,如何找到这些解剖结构的位置就成为手术
成败的关键。
  4.踝足部体表定位
  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针刀人路过程中的重要神经、血管及其
他重要结构,就必须掌握进针点部位的解剖结构,才能安全有效地实施针刀闭合性手术
操作。
    骨骼的显著特征、肌肉肌腱形成的隆起都可以作为体表标志,使用体表标志对测定
 和描述器官与组织结构的位置十分重要。在使用标志时,除了根据特定的目的要求加以
选择,还应优先选择与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相对恒定关系的体表标志作为参考。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
  1.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和范围
  (1)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除硬组织(骨组织)之外的一切组织的慢性损伤称为
软组织损伤;由软组织损伤缓慢演变而成的疾病就称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2)慢性软组织的范围针刀医学将人体组织分为两种,即硬组织(骨组织)和软
组织。根据此分类,除硬组织损伤以外的其他组织的慢性损伤都是慢性软组织损伤范围。
换言之,针刀医学对软组织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滑囊、腱
鞘(有时包括神经、血管)等运动系统的组织损害,还包括内脏器官及与其相连的神经、
血管、韧带、筋膜、大脑、小脑、延髓、脊髓等,这些组织导致的慢性疾病,都属于慢
性软组织损伤的范围。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
    (1)暴力损伤指人体受到外来的跌、打、碰、撞、挤、压、拉等所造成的损伤。
    (2)积累性损伤指人体受到一种较轻微的持续性的反复的牵拉、挤压而造成的损
伤,这种损伤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超过人体的自我恢复代偿能力,就成为一种积累性损
伤疾病。
    (3)情绪性损伤由于情绪过分激动造成血管膨胀、肌肉强烈收缩或痉挛,导致血
管壁损伤、肌纤维断裂;或者情绪过分抑制,造成人体内体液(包括血液)循环减慢,
使之在某部位潴留、梗死,导致某些器官膨胀而造成损伤,并挤压附近器官,造成损伤
的蔓延。
    (4)隐蔽性损伤这种损伤大部分不为患者所察觉,比如在一些娱乐性活动中或偶
然的较轻微的跌、打、碰、撞、造成损伤,当时有疼痛感受,但并没在意,过了一段时
间后发觉疼痛,患者往往忽略损伤史,而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5)疲劳性损伤指人体的四肢、躯干或内脏器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
如过度用脑造成大脑的有关部位的损伤,暴饮暴食造成消化系统(如肝、胃、脾等)有
关器官超负荷运作所造成的损伤,长时间激烈的体育活动造成四肢、躯干和内脏有关器
官(如心、肺等)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勉强搬抬重物所造成的损伤等,皆属于疲
劳性损伤。    
    (6)侵害性损伤指吸烟(烟中的苯并芘、尼古丁)、酗酒(造成酒精中毒)损害
人体引起血管暴涨、破裂,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伤害,以及药品、食物内的
有毒成分,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终都会造成人体软组织的损伤。
    (7)人体自重性损伤这是指人体过于肥胖、超过正常体重太多,不仅使心脏负荷
太大,造成心肌损伤,而且本身的超常重量也会使某些软组织器官长期处于超负重状态,
造成损伤。
    (8)手术性损伤指因开展外科手术所造成的损伤。外科手术所造成的损伤也是不
可避免的,除了治病的意义之外,对人体也是一种损伤。



作者简介

p>吴绪平,男,生于1953年12月,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生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秘
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
灸学会腧穴分会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
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中医学院针刀医
学教研室主任。197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留校从事针
灸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先后指导海内外硕士研究生34
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2002年12月赴韩国讲
学,2003年3月赴中国香港讲学。
    30年来,一直在湖北中医学院从事针灸与针刀教学、
 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讲《经络腧穴学》及《针刀医学》。研究方向:①针刀治疗脊柱相关
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②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公开发表学
术论文80余篇,主编中医针灸专著28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参加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电针对家兔缺血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通过专家鉴定,
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1998年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
持的湖北省教育厅课题“电针对急性脑梗塞家兔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04年7月由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课题“电针对家兔缺血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中枢通路研究”,于2005年10月由
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12月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
术进步三等奖、2007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
《针刀医学》系列规划教材的副总主编,并为《针刀治疗学》和《针刀医学护理学》的
主编,该套系列教材已于2007年8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荣获湖北中
医学院“教书育人,十佳教师”的光荣称号。与张天民副主任医师共同主编《针刀临床
治疗学》。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于2008年3月由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主要临床专长:针刀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