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学散论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诗学散论

¥29.3 (7.5折) ?
1星价 ¥29.3
2星价¥29.3 定价¥39.0
商品评论(3条)
lon***(三星用户)

诗的一些问题,研究

诗学的研究文章大集,可读

2017-06-16 01:02:59
0 0
lia***(三星用户)

值得购买。

有时间看看还不错。

2014-11-30 10:00:3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510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3
  • 页数:305
  • 出版时间:2008-12-01
  • 条形码:9787532551026 ; 978-7-5325-5102-6

本书特色

有关诗学的研究古已有之,然从宏观而言,不同时期的研究者由于所持不同的社会理念,所以往往有诸多新见;而从微观上来看,研究者个人见识阅历有所不同,对同一现象所关注的视角亦有诸多差异。有鉴于此,作者就中国诗学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乃至不同文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挖掘,给人以颇多启示,当亦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诸如作者对“先秦儒家的中和诗学观”、“东晋僧诗”、“四声复议”、“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与贞观诗风”、“刘长卿诗歌美学特征”之议论,足令读者从中收益匪浅。

内容简介

  有关诗学的研究古已有之,然从宏观而言,不同时期的研究者由于所持不同的社会理念,所以往往有诸多新见;而从微观上来看,研究者个人见识阅历有所不同,对同一现象所关注的视角亦有诸多差异。有鉴于此,作者就中国诗学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乃至不同文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挖掘,给人以颇多启示,当亦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诸如作者对“先秦儒家的中和诗学观”、“东晋僧诗”、“四声复议”、“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与贞观诗风”、“刘长卿诗歌美学特征”之议论,足令读者从中收益匪浅。  序  **章 先秦儒家中和诗学观  **节 文质彬彬的文辞观  第二节 情止乎礼的伦理观  第三节 情信辞巧的美善观  第四节 兴观群怨的效用观  第二章 屈原“乘龙”的神话背景与巫术意义  **节 神话背景  第二节 巫术意义  第三节 目的指向  第三章 宋玉赋的自然观及其文化内涵  **节 畏怖的自然观念  第二节 亲和的自然观念  第四章 东晋玄言诗的兴衰邅变  **节 东晋玄言诗发展述略  第二节 东晋玄言诗兴盛的原因  第五章 东晋僧诗  **节 东晋僧诗的概况  第二节 东晋僧诗的内容  第三节 东晋僧诗的意义  第六章 陶渊明诗歌之真、淡、简  **节 陶诗之“真”  第二节 陶诗之“淡”  第三节 陶诗之“简”  第七章 玄学理论与诗学形态  **节 玄学本体论与《文心雕龙》  第二节 《文心雕龙》之道即玄学之道  第三节 刘勰“意象”论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含蕴  第四节 玄学虚静说与文学创作心理  第八章 四声复议  **节 四声与转读  第二节 四声与清谈  第三节 四声与四象  第九章 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与贞观诗风  **节 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  第二节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贞观诗坛的诗风  第十章 大历诗歌的美学取向  **节 社会心理特征  第二节 审美特征  第十一章 刘长卿诗歌的美学特征  **节 意境  第二节 风格  第三节 体裁  第四节 诗集版本考  第五节 诗歌重出考  第十二章 李渔曲论的诗学观念  **节 李渔的传奇观  第二节 李渔曲学价值观  第三节 李渔的曲学批评思想

目录

序**章 先秦儒家中和诗学观**节 文质彬彬的文辞观第二节 情止乎礼的伦理观第三节 情信辞巧的美善观第四节 兴观群怨的效用观第二章 屈原“乘龙”的神话背景与巫术意义**节 神话背景第二节 巫术意义第三节 目的指向第三章 宋玉赋的自然观及其文化内涵**节 畏怖的自然观念第二节 亲和的自然观念第四章 东晋玄言诗的兴衰邅变**节 东晋玄言诗发展述略第二节 东晋玄言诗兴盛的原因第五章 东晋僧诗**节 东晋僧诗的概况第二节 东晋僧诗的内容第三节 东晋僧诗的意义第六章 陶渊明诗歌之真、淡、简**节 陶诗之“真”第二节 陶诗之“淡”第三节 陶诗之“简”第七章 玄学理论与诗学形态**节 玄学本体论与《文心雕龙》第二节 《文心雕龙》之道即玄学之道第三节 刘勰“意象”论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含蕴第四节 玄学虚静说与文学创作心理第八章 四声复议**节 四声与转读第二节 四声与清谈第三节 四声与四象第九章 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与贞观诗风**节 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第二节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第三节 贞观诗坛的诗风第十章 大历诗歌的美学取向**节 社会心理特征第二节 审美特征第十一章 刘长卿诗歌的美学特征**节 意境第二节 风格第三节 体裁第四节 诗集版本考第五节 诗歌重出考第十二章 李渔曲论的诗学观念**节 李渔的传奇观第二节 李渔曲学价值观第三节 李渔的曲学批评思想
展开全部

节选

有关诗学的研究古已有之,然从宏观而言,不同时期的研究者由于所持不同的社会理念,所以往往有诸多新见;而从微观上来看,研究者个人见识阅历有所不同,对同一现象所关注的视角亦有诸多差异。有鉴于此,作者就中国诗学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乃至不同文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挖掘,给人以颇多启示,当亦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诸如作者对“先秦儒家的中和诗学观”、“东晋僧诗”、“四声复议”、“唐太宗的雅正诗学观与贞观诗风”、“刘长卿诗歌美学特征”之议论,足令读者从中收益匪浅。

作者简介

陈顺智,男,1957生,湖北石首人,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高中毕业下放农村,1976年进入工厂,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此后师从胡国瑞教授、刘纲纪教授,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美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及中国诗学的研究。出版有《魏晋玄学与六朝文学》、《刘长卿诗歌透视》、《魏晋南北朝诗学》、《东晋玄言诗派研究》、《唐诗》、《宋词》、《黄鹤楼集校注》及译著《中国文学史》、《中国诗史》等近18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