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不寂寞(《口述》精选集一,2006-2008)

包邮往事不寂寞(《口述》精选集一,2006-2008)

1星价 ¥32.5 (6.5折)
2星价¥32.5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3125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512 页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108031259 ; 978-7-108-03125-9

本书特色

《往事不寂寞》中贯穿着刺杀孙传芳的传奇女性施剑翘,追随司徒雷登40年,袁世凯之子袁克定的残烛之年,我的母亲龚澎,1976中国政治大地震,我所经历的东京大审判,父亲储安平之死。这些已经封尘多年的回忆。

目录

序传奇*后的格格金默玉袁克定的残烛之年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传奇女性严幼韵与她的世纪人生邵洵美,被遗忘的名字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父亲张恨水傅泾波:追随司徒雷登44年我的母亲龚澎不尽往事红尘里——回忆我的母亲上官云珠李济:被淡忘的“中国考古学之父”一代报人邓季惺:被湮没的传奇解密1976年10月6日,中国政治大地震赵炜:我的西花厅岁月我所经历的东京大审判我的父亲陶希圣与“高陶事件”始末我所亲历的“9·13”父亲储安平之死张志新:我们民族那份带血的记忆名流唐德刚:活在别人的历史里梁漱溟: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实秋一生的守候我的父亲常书鸿与他的敦煌情缘杨宪益:破船载酒忆平生我的父亲罗家伦吕恩:往事悠悠黄宗江:我的戏剧人生我的父亲郑君里往事毓赡:我所知道的溥仪美丽与哀愁——我的母亲浦熙修我的父亲刘文辉我的父亲佟麟阁我的父亲卫立煌我的公公陈立夫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往事不寂寞》是《三联生活周刊》在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编辑的一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相关资料

没落皇族父亲去世3周年时,被运回北京安葬。记得当时给准备了一辆火车,父亲的棺木在前头母亲在后头。几乎所有旅顺人都出来看,附近的农民头一天赶着马车来、晚上住在马车里就为了等着看热闹。据说现在有些老人还能记得当时的“盛况”。送葬的队伍很长,按照规定,抬灵柩的人要64人,加上路上换班的那套人马,一共128人。队列的*前面是“金…”、“银山”、“马”、“车”;为了赶制这些供品,旅顺所有纸店里的存货都被抢购一窄。送葬的亲友多达数百人,因为队伍太长,从旅顺家中到火车站整整用了一天。那一次也是我**次到北京。父亲被葬在“架松”,也就是现在的劲松一带。我们家的墓地有两处:十八里店有一处,在架松也有一处。因为墓地咀有一棵数人合抱粗的松树,松枝用上百根木料支撑,所以才有“架松”之名,虽然这棵树已在40年代末枯死了,但地名沿用至今。父亲去世时,正在东京御茶水女子高等师范留学的三姐显珊也回来奔丧,之后她再也没回去,偌大的家后来就剩下三姐、十六姐——我喊她“小姐”和我3个人,加上十几个佣人。按照那时的规矩,王爷身边的女人如果没生男孩就不能被册封,像我母亲17岁生了我大哥,因为头胎就是男孩,所以她被册封得早。而三姐的母亲刚生下她就去世了,我父亲挺可怜她的,所以父亲在世时她在家里耀武扬威的,大家对这个三格格有点又恨又怕。父亲一去世,她没什么靠山,也没地方可去,就把我俩要过去,我俩分的家产都归了她——她如果不争取我们,她也没什么财产。三姐后来办了一所学校,还买了个农场,但她什么也不懂,她养的果树起初还结挺大个儿的苹果,到了后来却变成像海棠果那么大。三姐后来认识一个女传教士,每次来家里教我英文,存她影响下,三姐和十二姐、十五姐都信了基督教。三姐终身未嫁,*终死在教堂里。我在旅顺待到13岁。我毕业那年,溥仪的“满洲国”也成立了,我去长春上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学。那时我几个哥哥在“满洲国”谋得了.一官半职——同母的大哥金宪立任“齐齐哈尔市长”,后来他跟人闹别扭也不干了,要去日本;当时川岛芳子也在长春,哥哥们也怕我受她影响,就把我一起带到日本了。我们到日本被安排读日本的贵族学校。一起去留学的都是满清后代,比如婉容的弟弟润麒,溥仪的妹妹、醇亲_乇府的三格格都是我们同学,他俩后来成了一对夫妇润麒年轻时候特别淘气,一不高兴就掏出枪冲天上放两枪,不过后来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他的脾气也变了。前一段听说他还好好的,没想到

作者简介

李菁,2001年5月进入《三联生活周刊》,现任社会部主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