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0211834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09-04-01
- 条形码:9787802118348 ; 978-7-80211-834-8
本书特色
写作文得心应手,**经典。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内容简介
对一般人而言,没有明确的导引解说,形成了读词的障碍。因为缺乏理解,而将占典诗词拒于门外,是相当可惜的。商周出版的《优等生要活学活用宋词100句》有词作的解释、翻译,也有和作者、作品相关的背景及小故事,即使没有老师讲解,透过阅读,也能够对脍炙人口的宋词名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目录
1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4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5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6 荏苒一枝春,恨东风、天似人远
7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8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9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12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13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第二章 似花还似非花
1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5 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16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18 馏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
19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20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1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
22 消几番、花开花落,老了玉关豪杰
23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2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5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26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27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8 瀚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
29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30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第三章 落花风雨更伤春
31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32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33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34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35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6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37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8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9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40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41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42 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43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4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5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46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47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48 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
第四章 月满西楼凭阑久
49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0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51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5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53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54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5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6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57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58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59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60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61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第五章 斯人独憔悴
62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63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64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猫
65 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
66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67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68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9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70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
71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
72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7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4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75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6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77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78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79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80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81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82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83 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84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烟非雾深处
第六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
85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6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7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88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89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90 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91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92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3 欲往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
9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95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96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7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98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99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100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节选
**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
1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名句的诞生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完全读懂名句
1.黯乡魂:言思乡之苦。
2.追旅思:言漂泊之苦。
语译:晴明的天空,黄色的落叶,秋波连叠,江波上笼罩一层翠色寒烟。山岚映斜阳,水天接一色,无情芳草更是远在斜阳之外。
黯然的乡愁,在外漂泊的痛苦,除非夜夜有好梦相随,才得以助人安睡。休在明月高楼前倚楼远望,愁怀满腹,饮入肠中的酒,全都化成相思血泪。
词人背景小常识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镇守西北边塞。范仲淹治军号令严明,因而声望大增,羌人呼其“龙图老子”,西夏人则言“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称其小范,以区别前任知州范雍)。显见他们对范仲淹的敬畏佩服。
南宋朱熹辑录《五朝名人言行录》记载,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期间,取才用人,十分严谨,当他审查各路监司名单,发现其中有不适任的人选,立刻一笔勾去。一旁大臣忍不住劝他:“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则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意指岂可为了一家荣禄,换来一路百姓遭受危害?宁可让那一家哭,也不可造成百姓被恶吏一路荼毒。正因范仲淹从政态度的坚持不苟,在朝廷自是一路得罪不少人,注定新政变法的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据《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去世时,过去他曾戍守边塞以及任职过各知州的当地百姓,感念其生前德政,还为他画像、立生祠纪念,连远在边境的数百羌人,闻其死讯,都哭之如丧父,斋戒三日,才肯离去。可见范仲淹一生为人,虽不时开罪朝廷权势,但他确实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
名句的故事
《苏幕遮》为范仲淹在陕西戍守边塞时所写的作品。从官之路,范仲淹一直不避权贵、直言敢谏,早先因抨击宰相吕夷简徇私被谪至饶州,尔后任陕西经略副使时,因镇守边塞,用兵得宜,士望所属,才再度得到仁宗擢用。
尽管边地生活艰苦,也不曾动摇范仲淹领导军民防御西夏、羌族的决心,当他触景伤情,只有远在一方的家乡亲人才能给予其心灵慰藉;宦海沉浮,终年漂泊异乡,《苏幕遮》反映的正是范仲淹的归乡渴望,但一心为国的他,只能将眼前秋景化做思念文字,聊抒乡愁。
《苏幕遮》全词上片主写秋景,下片主抒情怀,以澄碧秋色、无垠天地作为场景,烘托在外羁旅的思乡情感。范仲淹在《对床夜话》写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又说“化景物为情思”,强调情景不可分,秋色中所见“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运用情景交融之笔,表面虽言无情芳草,实透露作者的有情,所以深受思念煎熬。
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又清人沉谦《填词杂说》评论“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为一“虽是赋景,情已跃然”佳句,《苏幕遮》正符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修辞,不愧为北宋词篇的代表佳作。
历久弥新说名句
范仲淹《苏幕遮》接连重复使用“斜阳”一词,前句“斜阳”说明时间为薄暮时分,后句“斜阳”则为眺望家乡的一座标的物,意指家乡远在斜阳之外。
至于“斜阳外”更时为后人引用。如晚于范仲淹半世纪才出生的词人秦观,在《满庭芳》中写道:“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此三句还曾被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北宋著名词评家晁补之评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之美誉。
其后,有人讥笑晁补之,竟不知秦观此三句实源自隋炀帝的五言绝句《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秦观与隋炀帝用字遣词几乎类同,使得后出的秦观《满庭芳》备受议论;但也有人提出诗、词艺术形式根本不同,秦观所表达意境,还是胜过那荒淫恶名的隋炀帝一筹。
另外,元代杂剧家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主在描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缠绵依恋,无奈两人必须离别的心情,所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两句明显从范仲淹《苏幕遮》的“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清朝梁廷楠《曲话》提到,王实甫作《西厢记》,写到这段文字时,因竭虑构思,竟心力交瘁、扑地而死,曲坛从此盛传他为撰写《西厢记》耗尽性命,成就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名句的诞生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完全读懂名句
1.彩笺:彩色信纸。
2.尺素:指书信。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语译:秋天的菊花看似含愁,兰花也沾上露珠,仿佛在轻轻啜泣。整座庭园笼罩一层蒙雾,带着轻微寒意,燕子为躲避寒冬到来,成双飞走。皎洁的明月,不知离别的痛苦,倾斜的月光,直到天明都穿透在红色大门上。
昨夜劲厉西风,将青绿树上叶子吹落遍地,独自登上高楼,望尽秀垠天涯之路。想用彩色笺纸和绢书写信寄给心上人,但山路漫长,江水深阔,不知寄到何处,对方才能收到?
词人背景小常识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根据《宋史·晏殊列传》所记,晏殊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与一千多名成人一起参加考试,当时宋真宗亲临考试现场,小小年纪的晏殊,竟神气不慑,下笔就是一手好文章,得到皇帝的赏识,赐予进士出身。
晏殊平日好与贤士相处,对于提拔后进,更是不遗余力,如孔道辅、范仲淹、宋祁、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皆出其门下,但他的仕途也并非平步青云,曾经一度遭到小人陷害。原因是宋仁宗即位之初,年纪尚幼,刘太后奉真宗遗诏垂帘听政,但仁宗生母为李宸妃,掌权的刘太后在仁宗出生即将仁宗占为己有;李宸妃去世,晏殊奉诏撰写李宸妃墓志,当时正值刘太后听政,故墓志仅写李宸妃生女一人;迨刘太后崩,有人始把晏殊未在墓志中具实写出李宸妃为仁宗生母,拿来大加挞伐,晏殊为此遭到罢官。
隔了几年,晏殊又被召回朝廷,毕竟仁宗仍相当赏识晏殊的才能。其后晏殊年老病重,仁宗曾准备驱车到晏殊家中探病,晏殊得知消息,连忙请人奏报,不敢劳动圣驾到他家里;没多久后晏殊去世,仁宗虽有亲临晏殊的奠堂,却对生前未去探望晏殊感到万分憾恨,为此还罢朝两日,足见仁宗对晏殊的敬重之情。
名句的故事
晏殊从神童入试,仕途虽曾历经几许波折,但也做到宰相一职,权势可说相当显赫。然而,像他这样身居朝廷高位之人,其实更不便向外人道出心中真正感受,所以晏殊的词总有一层深婉含蕴的韵味,如同《蝶恋花》中的主人翁,虽承受离别思念之苦,仍能借由外在景物含蓄表意,展现其雍容内敛的深厚涵养。
《蝶恋花》主写暮秋怀人。上片透过秋寒景物,以及明月映照朱门,以突显身在富贵大户人家的孤独凉意;下片写登楼望远,难以遣排与心上人离别的愁苦,面对萧瑟西风,树叶尽落,词人眺尽远方,只见一片空旷,其中“独上高楼”又与上片“燕双飞去”遥相对应,更添人心的孤独落寞。想要进一步借书信传达思念,也是如此困难重重,一路山高水远,根本无法寄到对方手上。按理,不管多远的距离,也终有一天会将书信传送到目的地,除非是根本不知对方身在何处。作者在此似乎有难言之隐,却不明白说出,留予读者自行想象。
另外,晏殊也对“昨夜西风”一语颇为偏爱,在他另一阕《采桑子》下片写有“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笼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同样也是运用西风具有凛冽、萧索气候的特征,暗喻人心正饱受风霜凄冷之苦。
历久弥新说名句
晏殊《蝶恋花》中“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句,被近人王国维用来比喻“治学三境界”的**境界,在其《人间词话》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殊“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是词人独登高楼、表现怀人忧思之作,王国维却认为这样的意境,正是符合人一开始立志求学所必须经历的孤独感受,其后境界渐进,终能体会治学之道。
五代南唐亡国君主李煜,在《相见欢》上片写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作者因满腔心事无处可诉,本想独上高楼,借以消忧,谁知眼前景物也笼罩在一片秋飒寂寥里,反而更添下片所言“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尽情伤。
现代诗人郑愁予的《梦土上》,其中一段为“云在我的路上,在我的衣上/我在一个隐隐的思念上/高处没有鸟喉,没有花靥/我在一片冷冷的梦土上……”同样描述的是登高望远的心境,只是诗人并非“独上高楼”,而是登上一块梦中之土,在那冰冷的梦土上,白云与他的路、他的衣,两相随行,梦土上没有花香鸟语,有的只是诗人心中那份隐然、说不出的思念情怀。
……
-
三国演义-(全二册)
¥9.9¥30.0 -
谈文学
¥6.2¥20.0 -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6.7¥15.0 -
趣谈楹联-典藏版
¥5.1¥19.8 -
朝花夕拾
¥4.3¥16.8 -
小王子
¥8.9¥29.8 -
中学文言文解惑
¥7.0¥22.5 -
想念地坛
¥10.4¥36.0 -
毛姆短篇小说集
¥14.1¥38.0 -
飘
¥17.2¥35.0 -
道德经
¥17.2¥48.0 -
妙品汉字-典藏版
¥4.5¥18.0 -
老人与海
¥6.9¥28.0 -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25.6¥32.0 -
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本)
¥7.0¥26.0 -
艺术卷-[五代-现代]-图解中国文化
¥5.1¥19.8 -
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
¥15.2¥38.0 -
写作课
¥18.4¥46.0 -
红与黑:插图全译本
¥9.7¥36.0 -
世说新语
¥10.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