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觉-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转身就忘与自命不凡

错觉-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转身就忘与自命不凡

1星价 ¥13.7 (4.9折)
2星价¥13.7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1523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09-06-01
  • 条形码:9787508615233 ; 978-7-5086-1523-3

本书特色

我们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哪些有趣的东西引诱我们的人生抉择失去理性。
其实,了解生活中的错觉能让人生更美好!

内容简介

我们的生活总是与一种奇怪的错觉相随:我们的眼睛常常不可思议地欺骗自己,我们曾有的刻骨回忆常被自我意识纠正,我们总是自命不凡,即便今天的股票挣了一笔,也认为自己只是小试身手而已。
在这本人类行为学的经典之作中,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瑟夫·哈里南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一些有趣行为——我们怎样思考,怎样看,怎样记忆,怎样忘怀,是什么东西引诱我们的人生抉择变得非理性。
为了展示我们的真正生活,哈里南制作了一道行为学的大餐:有心理学和神经学做调料,有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学做陪衬,有地理学和航空知识做谈资,有橄榄球赛事和股票投资做饭后消遣。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被无心的失误跟随,就看看哈里南在这本书里是怎样细心地帮你找到那些错误,并且告诉你怎样更正它,让你的生活更加完美,而不让美玉般纯洁的日子留下瑕疵。

目录

引言 为什么我们会犯错
**章 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
第二章 如果你不想转身就忘,就记住它的意义吧
第三章 我们是否有第六感?
第四章 大家都戴着有色眼镜
第五章 你能做到一心多用吗?
第六章 别让周围环境干扰了你的判断
第七章 为什么你会熟视无睹
第八章 大脑偏爱简洁
第九章 为什么那些爷们儿自命不凡?
第十章 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
第十一章 怎样跳出思维定式
第十二章 怎样才能不做糊涂虫
第十三章 为什么我们总高估未来的收益?
结论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1引言
引言
1、90%的人都会犯错
2、无论好坏,我们都要承受
3、身边的环境,根本就帮不上你
4、时刻警惕,方为上策
2**章 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
我们很难发现电影里的穿帮镜头。而那些原来没有检测出病变的X光照片,有90%本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肿瘤的存在。我们之所以对这些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区实际上不超过1/4的象限。
1、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
2、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感觉的那一部分
3、专业人士的冷静观察期
4、电影里的穿帮镜头
5、眼睛里看到的是我们自己
6、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7、我们会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消失了的啤酒
8、我们生来就知道要放弃
9、请把枪械放在你头上的行李箱中
3第二章 如果你不想转身就忘,就记住它的意义吧
你能记住一枚硬币的多少细部特征呢?在参与实验的20个人中,只有1个人—一位狂热的硬币收藏者—准确地回忆起了硬币的图案,并摆对所有8个关键特征的位置。对某个人的记忆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记住某个人,你可以试着对他的面部特征多做几次判断,比如看他是不是诚实可靠。
1、细节不重要,意义才重要
2、名字并不重要
3、舌尖之误
4、只记得部分,而非全部
5、把没有意义的,变得有意义
6、为什么总是忘掉密码,还有藏东西的地方
7、让面孔更容易被记住
8、如何避免误认犯罪嫌疑人
9、犯罪分子的丑恶嘴脸
4第三章 我们是否有第六感?
所有的脱衣舞女在月经来潮期间,都比平时挣得要少—不管她们服用避孕药物,还是不用—每场平均要少挣80美元。女人什么时候是在月经周期的生理顶峰,是很难被探查的—可不管怎么样,人们就是能知道。
1、瞬间判断,难以动摇
2、身体泄露女人的秘密
3、你喝的不是酒,只是瓶子
4、色彩影响判断
5、为什么应该改变答案
6、“悔恨”扮演的角色
7、“皇家骑警演播厅”问题
8、一些错误比其他错误更难以释怀
5第四章大家都戴着有色眼镜
人们的行为常常像赌徒,即使赌输了也死不承认—而是认为自己只差那么一点儿就能赢了。人们还经常为自己文过饰非,以掩盖事实,例如男性常倾向于夸大自己记忆中性伙伴的数量,而女性则倾向于减少自己记忆中性伙伴的数量。人类评价自我的时候常戴着有色眼镜。
1、世界上*笨拙*愚蠢的事是什么?
2、大家都戴着有色眼镜
3、周围的世界,以你为中心旋转
4、“事后之明”,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5、回忆性伴侣
6、为什么赌徒对赢钱都信心满满
7、我们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浅薄
8、医生也在所难免
9、披露偏见,并不能消除偏见
10、“哎,我警告过你哦!”法则
6第五章你能做到一心多用吗?
在被其他事情(比如接电话)分神之后,人们平均需要15分钟,才能回到严谨的脑力工作中,并且年龄越大,越难消除分神带来的影响。而且,不是说非要老到什么样子,反应能力下降才会出现:年龄一超过40岁,这种能力就已经显著下降了。
1、我们并不怎么擅长一心多用
2、一心多用

作者简介

约瑟夫·哈里南,《华尔街日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哈佛大学尼曼访问学者。目前生活在芝加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