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68678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1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806867891 ; 978-7-80686-789-1

本书特色

大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
和爱戴。位于绍兴的大禹陵和禹庙祭典活动源远流长,公
祭和民祭绵延不绝,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富传统特色的祭
祀活动之一。大禹与炎黄两帝共同成为华夏儿女尊奉的立
国之祖,大禹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内容简介

《绍兴大禹祭典》内容简介:大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和爱戴。位于绍兴的大禹陵和禹庙祭典活动源远流长,公祭和民祭绵延不绝,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富传统特色的祭祀活动之一。大禹与炎黄两帝共同成为华夏儿女尊奉的立国之祖,大禹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目录

总序前言序言大禹祭典的文化地理环境【壹】古城绍兴,孕育之地【贰】名山会稽,圣迹宛然【叁】大禹陵庙,祀禹圣地华夏圣祖大禹的生平、事迹及传说【壹】大禹的生平及事迹【贰】大禹与绍兴大禹祭典的缘起及历代沿革【壹】大禹祭典的缘起【贰】大禹祭典的历代沿革【叁】新中国成立后的大禹祭典大禹祭典的制度和形式【壹】官祭【贰】公祭【叁】民祭大禹祭典的祭祀场所、祭器、祭品和祭期【壹】大禹祭典的祭祀场所【贰】大禹祭典的祭器、祭品和祭期大禹祭典的承传、保护和发扬光大【壹】历代大禹陵庙修缮纪事【贰】新中国成立后对大禹陵庙的保护和修缮附录【壹】历代祭文选录【贰】历代颂禹诗文精选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绍兴大禹祭典》内容简介:大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和爱戴。位于绍兴的大禹陵和禹庙祭典活动源远流长,公祭和民祭绵延不绝,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富传统特色的祭祀活动之一。大禹与炎黄两帝共同成为华夏儿女尊奉的立国之祖,大禹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相关资料

古城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麇集的古城,也是一座经济发达、丰饶富庶、民生安乐的名城。在这样的城市里,在稽山镜水这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好自然环境中,人们缅怀着华夏先祖,追忆着大禹伟绩,祭祀着大禹陵寝,弘扬着大禹精神。因此,孕育出并传承着“大禹祭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是绝非偶然的。绍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南岸,东邻宁波,南界台州,西南连金华,西北与杭州接壤。绍兴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之一;在夏王朝建立初期,今绍兴境内的会稽山,是大禹朝见诸侯、传政治国的重地;自少康封无余为于越先君到越王勾践,绍兴都是越同的都城;从秦汉到明清,绍兴一直是中国南方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曾屑于全国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生活在宁绍平原的越族先民,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原始母系氏族时代,已告别游群生活,形成为定居的农耕部落,开始由采集经济向产食经济的过渡。以人工栽稻为主的农业,是当时宁绍平原经济形态的主体。同时,原始手工业也有相当的水平。在那时,宁绍平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越。越族先民在这种条件下,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原始农业。他们用骨耜、石铲、石斧、石凿等生产工具,整治水土,种植水稻,产量相当可观。宁绍平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_。越族先民稻作的同时,仍从事捕捞、渔猎、采集等活动。先民们用陶釜、陶甑煮饭蒸食,改变了原始的采食生活。《逸周书·职方解》说越族先民“其谷宜稻”,“其畜宜鸡、狗、鸟、兽”;《史记。货殖列传》也说百越“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这就是越族先民经济生活的主要特点。农耕文明为原始手工业、加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原始的制陶技术、纺织技术、酿酒技术已经相当进步。此外,古越先民聚居的宁绍平原,不仅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源头,尚具有海洋文明的特征。《汉书·严助传》说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先民使用过的木桨、弧形独木船和陶舟模型,就是“越人便于舟”的物证。在那时,先民们不仅能凿井取水,用于煮饭蒸食,而且能适应地势低洼、水位较高的环境,营造干栏式居屋。在绍兴,这种“便于用舟”的特征,至今没有改蛮。在古代,越族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部落众多,故称“百越”。他们从事农耕、渔猎,以冶炼、善舟著称。在形成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