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利益与中国的中东政策
读者评分
4.5分

包邮国家利益与中国的中东政策

1星价 ¥27.3 (7.0折)
2星价¥27.3 定价¥39.0
商品评论(2条)
363***(三星用户)

读《国家利益与中国的中东政策》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对于想了解中国中东政策是不错的选择。

2015-07-07 17:22:14
0 0
423***(三星用户)

长于抽象,精于分类

一些古代文学研究者坚守着耙梳考据和旧有的范畴,对在研究中引入西方理论持谨慎态度。

2015-06-24 00:47:1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1186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09-07-01
  • 条形码:9787802118690 ; 978-7-80211-869-0

本书特色

像此书这样提笔大论的著作确实**次读到。读后感觉此书有以下几个特点:**。时间跨度长。从1948年**次中东战争起至今,阿以冲突已延续760年,但凡每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本书均有涉及。第二,涵盖问题广。谈政治。丝丝入扣;谈军事,既讲战争。又述军售,引入入胜;谈经济,既谈到中阿经贸合作,又披露中国公司如何在外自相厮杀;谈文化,指出了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相互包容和尊重。第三,不避大国间在中东表现的异同。此书分析了美国在中东的政策走向,指出了中美在某些方面的趋同,也清楚地说明了双方的不同。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挤压。第四,浓墨重笔记下中阿深厚的友谊。中阿友好是中阿关系的主线,也是中国制定对中东政策的主要出发点,作者不吝笔墨给予了充分叙述。第五。理论、实践相结合。本书开篇就国家利益的理论问题作了较详细论述,这一理论在本书中贯穿始终,对实际工作也有重大意义。
                 ——原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大使

内容简介

这是以中东为背景,以国家利益为主线,研究中国中东政策的一部力作,从理论到实践,论述颇丰,案例的引用也很恰当。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冷战时期及冷战后的中国对中东政策作了梳理、分析,指出其得失,很有意义。从注释及书后所附长长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作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从理论上和事件上都为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书,值得一读。

目录

序言
前言
导论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国家利益概念的界定
(二)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
(三)中东地区和中东问题概念
二、中东问题的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一)2泄纪80年代以前关于中东问题的研究和文献特点
(二)2泄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东问题的研究和文献特点
(三)文献不足之处与问题的提出
三、理论框架和分析路径
(一)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分析理论
(二)研究路径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的创新点
**章 冷战期间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中东政策
**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初始阶段(1949—1959)
一、新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从敌视到改善
二、新中国与以色列关系的热冷转变
三、国家利益在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两面性”阶段(1959—1969)
一、积极支持中东地区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反以斗争
二、造成负面影响的外交政策
三、政策与利益的非一致性
第三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调整阶段(1969—1979)
一、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二、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调整对中东政策
三、国家利益引导下的中东政策变化
第四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成熟阶段(1979—1990)
一、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使中阿关系进一步加强
二、中国中东政策的明显变化
三、国家利益是中国处理“两伊战争”的*高标准
小结
第二章 冷战后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变化和扩展
**节 冷战后中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变化
一、安全利益变化
二、政治利益变化
三、经济利益变化
四、文化利益变化
第二节 中国国家利益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变化
一、冷战后中国西部的地缘战略利益变化
二、中国的能源安全利益变化与中东石油关系
三、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政治利益变化
四、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经贸利益变化
第三节 冷战后中国在中东的主要利益排序变化
小结
第三章 冷战后中国为维护和实现在中东的利益采取的相应政策
**节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一、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末的中国中东政策
一、以维护中国国际政治利益为目的中东政策
二、既维护中国经贸利益,也维护政治利益的新中东政策
第三节 21世纪初的中国中东政策
一、从阿富汗反恐战争分析中国的中东政策
二、从伊拉克战争爆发分析中国的中东政策
三、从安理会第1564号决议分析中国的中东政策
四、新世纪中国中东政策的调整原因和主要特点
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中东政策与中国中东利益相脱节 的主客观原因
**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对中国的压制和排斥
一、从“银河号”事件析中国中东外交的脆弱性
二、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外交政策
三、美国在中东与中国的主要利益矛盾和对中国的打压
第二节 中东国家实用政策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一、中东地区国家对中国的实用性政策
二、“东突”背后的中东民族、宗教因素
三、中东地区国家的利益需求使“台独”分子仍有活动空间
第三节 影响、制约中国外交的自身因素
一、决策程序中的不足因素
二、缺乏有效的协调处理机制
三、中东外交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匮乏
小结
第五章 对完善中国中东外交政策的相关建议
**节 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核心,明确与美国及中东国家间关系的
相关原则
一、中国国家利益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维护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中美关系
三、从中国国家利益的高度思考在中东地区的中关关系
四、处理中东热点问题时应把握的相关原则
第二节 建立处理中东外交事务的应急权威决策机制和智库
一、应急权威决策机制
二、建立中国中东外交会商机制——智库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国家利益与中国的中东政策》是以中东为背景,以国家利益为主线,研究中国中东政策的一部力作,从理论到实践,论述颇丰,案例的引用也很恰当。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冷战时期及冷战后的中国对中东政策作了梳理、分析,指出其得失,很有意义。从注释及书后所附长长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作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从理论上和事件上都为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书,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李红杰,曾就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代曾长期在中东地区工作,先后任职中国外文局驻埃及代表处、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研究室、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研究室。2007年底赴英国牛津、剑桥学习交流。现任中国报道杂志社社长、世界杂志社编委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兼区域外交课题组组长,香港理工大学双语学院(系)学术顾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