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9-1937-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

1919-1937-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

1星价 ¥17.1 (5.7折)
2星价¥17.1 定价¥30.0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4165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807416562 ; 978-7-80741-656-2

本书特色

《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1919-1937》为海派文化丛书之一。

目录

总序序一、上海,上海,海纳百川1.现代都市的形成2.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3.国际航运中转站4.从留学生到学界中坚二、西风东渐,外国名人纷至沓来1.杜威在中国流连忘返2.罗素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桑格夫人沪上谈“性”4.爱因斯坦在上海获得诺贝尔奖5.泰戈尔三到上海6.物理学家朗之万来华考察教育7.萧伯纳上海“闪电行”8.马可尼为上海刮来了一股无线电旋风9.卓别林、梅兰芳上海相会10.尼尔斯·玻尔上海低调之旅三、台前幕后,纷纷访沪为哪般1.欧美访客谁*多2.寻根问底为何而来3.新闻舆论的造势4.谁在邀请外国文化名人5.杜威访华经费的插曲四、在沪足迹,一幅异样的文化地图1.名人在上海的演讲2.名人眼中的上海3.日本作家笔下的“魔都上海”4.黄浦江畔的《伏尔加船夫曲》五、风云际会,留给上海的思想遗产1.新思潮的涌入2.三大论争中的作用3.教育和科学推波助澜4.文化消费全线飘红5.对国内知识分子的影响附录跋后记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外国文化名人在上海1919-1937》内容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云际会,巨匠云集。1919年4月30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问上海,拉开了外国科学文化名人来访的序幕。之后,罗素、爱因斯坦、桑格夫人、泰戈尔、郎之万、萧伯纳、马可尼、卓别林、玻尔等人纷纷来中国访问,酿成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奇观。他们或着迷于东方的传统文化,或感兴趣于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或像杜威一样被中国弟子的热情所感染,因而受邀来华访问。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见解,他们对中国的关怀、同情和支持,给大变动中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关资料

插图:**次世界大战后,上海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在棉纺织、缫丝、毛纺织、面粉、卷烟、造纸、火柴、制约、船舶修造和电业等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进入30年代后,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经济中心,市场繁荣,工商业发达,集中了全国民族资本工业全部工厂的50%,全部资本额的40%,全部年产值的46%。进出口贸易已占中国的半壁江山,贸易量是广州的5倍。金融是百业之首,从上海金融业看,1937年上海共有54家银行的总行,128家分支行,不仅占据全国龙头老大的地位,而且称霸整个远东地区。总之,上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步*早、发展*快的城市,有中国*为先进的市政管理模式,*为发达的工商都市经济,*具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标志,而且成为上海大都市生活的物质基础。有一首老歌叫《夜上海》,歌词是这样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

作者简介

p>         
  邢建榕
    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长期从事
  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和档案文献研
  究。曾任《(档案与史学)》杂志主编。现
  任上海市档案馆编研部主任、上海市
  档案史料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复旦大
  学、华东师大、东华大学和上海大学
  教授或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著、编、
  译有《(上海不了情)》、《(民国文化人的
  *后归宿)》、《(车影行踪)》、《(老上海珍
  档秘闻)》、《(陈光甫日记)》、《(上海银行
  家书信集)》、《(鲍威尔对华回忆录)》等,
  另在《 史学月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