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匮证治心法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金匮证治心法

1星价 ¥17.4 (7.9折)
2星价¥17.2 定价¥22.0
商品评论(1条)
393***(三星用户)

金匮证治心法

加入不少现代元素

2013-01-26 16:34:50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304322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8 页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530432273 ; 978-7-5304-3227-3

本书特色

《金匮要略歌诀白话解》是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即《金匮要略方论》是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由于“原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古今医家都对其推崇备至,赞誉其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之典范。本书对这中医的宝典进行了系统详细的介绍,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章 金匮要略方论序第二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节 以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第二节 人与自然以及病因、预防、传变、早期治疗第三节 面部望诊第四节 闻诊第五节 察呼吸、望形态的诊病方法第六节 望呼吸辨病位断吉凶第七节 脉象与四时五色相结合的诊断方法第八节 节令气候变化与发病第九节 同脉异位病不同第十节 厥阳病机第十一节 卒厥的病机及预后第十二节 病入脏腑、内外易难第十三节 病证分类及五邪中人的法度第四节 表里同病当分先后缓急的治则第五节 新旧同病的治则第十六节 根据五脏喜恶进行治疗和护理第十七节 掌握随其所得的治法第三章 痉湿喝病脉证并治第二**节 痉病一、刚柔二痉的异同二、从脉论痉的预后与误治成痉三、痉病趋于热化之证四、痉病的主脉转归预后五、栝蒌桂枝汤证六、葛根汤证七、大承气汤证第二节 湿病一、湿痹脉证治则及发黄证候二、湿病误下的变证三、湿病误下的坏证四、雨天风湿病的汗法五、寒湿在上的证治六、麻黄加术汤证七、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八、防己黄芪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九、甘草附子汤证第三节 喝病一、中喝之脉证及误治的变证二、白虎加人参汤证三、一物瓜蒂汤证第四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节 百合病一、百合病因机证治,发病情况及其预后二、百合知母汤证三、滑石代赭汤证四、百合鸡子汤证五、百合地黄汤证六、百合洗方证七、栝蒌牡蛎散证八、百合滑石散证九、百合病治疗原则第二节 狐惑病一、甘草泻心汤证二、苦参汤证三、雄黄熏方证赤豆当归散证第三节 阴阳毒病升麻鳖甲汤证第五章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节 疟病脉诊和治则第二节 瘅疟的病机与症状第三节 疟病汤证一、鳖甲煎丸证二、白虎加桂枝汤证三、蜀漆散证第四节 附《外台秘要》方一、牡蛎汤证二、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证柴胡桂姜汤证第六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节 中风一、中风和痹证的区别二、中风病的因机脉证和邪中部位不同的临床各症三、侯氏黑散证四、中风与瘾疹的机制和脉象五、风引汤证六、防己地黄汤证七、头风摩散证第二节 历节病一、肝肾先虚寒湿内侵的病机二、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的因机脉证三、过食酸咸损伤肝肾之历节病的因机脉证四、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五、乌头汤证六、矾石汤证第三节 附方一、《古今录验》续命汤证二、《千金》三黄汤证第七章 血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八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第九章 奔豚气病脉正并治第八第十章 胸心痛短气病肪证并治第九第十一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第十二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十三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十四章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十五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十六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第十七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第十八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第十九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二十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第二十一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第二十二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展开全部

节选

《金匮要略歌诀白话解》讲述了:医圣张仲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朴素的阴阳五行学说的表达方法,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每一种疾病治疗的理法方药都有详略不同的论述,并阐明了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祖国医学奠定了治疗杂病的坚实基础,故此后人称它为治疗杂病、辨证论治之圭臬,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它的作用和意义仍在不断得以补充,而且对于医学的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相关资料

这说明任何治病方法,必须灵活运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而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念,得不到满意的效果。次段,指出治病当分虚实,仍举肝病为例。肝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是治肝虚的方法。因为酸人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所以补用酸;焦苦人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所以助用焦苦;甘味之药能够调和中气,《难经?十四难》谓“损其肝者缓其中”,所以,肝病宜用甘味之药调之。至于肝实病证,便须泻肝顾脾,上法就不适用。酸入肝

作者简介

程绍恩,男,1929年生,汉族,吉林省九台人,长春中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程老教学三十载,临床医疗五十年,对各种疑难重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曾任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长春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历任长春中医学院内经、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