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5703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382 页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802570375 ; 978-7-80257-037-5

本书特色

《2010申论热点精讲与命题预测(经报版)》:专家团队打造,针对专一需求,提供专业辅导,实现专项突破。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题辅导系列教材》之《申论热点精讲与命题预测》。结合*新考试大纲和近两年申论真题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申论考试的几大趋势:阅读量和难度逐年加大,更加注重考生个人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命题的内容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考生提出的个人见解和对策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为突出;“三段论”式的模式不再受到青睐,对概括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尤其注重考查抽象概括能力。在准确把握近几年命题趋势的基础上,我们精心编写了此书。具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特色和优势:   体例独创:为了帮助考生把握申论命题规律和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精心选取了近年来各个领域的热点事件和焦点现象作为素材,采用了不断深入和拓展的“问题概括+对策措施+精品例文+预测试卷”体例进行编排,让考生对热点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资料翔实:本书所选热点问题包括金融危机与扩大内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28个专题,从宏观政策到具体问题,从大政方针到民生焦点,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概括分析了当前热点问题。   专题突破:本书在针对每个热点问题提出“对策措施”的同时,还理论联系实际,精心选编了相应内容的“精品例文”。除此之外,针对每一专题原创出命题预测试卷,并给出了参考答案及相应范文。有利于考生在增加实战经验的同时更加灵活地掌握热点问题,实现“专题突破”。

目录

专题一 金融危机与扩大内需**节 主要问题概括1.金融危机的概述2.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3.金融危机的影响4.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启示5.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收效甚微,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6.金融政策过度向政府投资倾斜,中小企业资金依然偏紧7.产能过剩矛盾加剧,通货紧缩压力明显增大8.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比预期的小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1.国务院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经济工作五项任务3.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4.扩大内需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 精品例文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专题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 主要问题概括1.收入差距大的问题比较突出2.收入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就业形势严峻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5.“三农”问题依然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大发展难题6.社会安全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7.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的长期发展与和谐8.公共服务均等化缺失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1.加大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2.对教育不公平问题采取的策略3.社会安全运行的对策4.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措施建议5.多方促进劳动者就业6.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思路和基本对策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第三节 精品例文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专题三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节 主要问题概括1.正确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2.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原因3.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原因4.全民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5.国家机关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1.加快法治化进程的措施2.加快新农村法治建设的措施3.普法教育的建议与对策4.加强国家机关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第三节 精品例文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专题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节 主要问题概括1.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2.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3.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4.网络道德问题5.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危机6.社会缺乏诚信精神的表现及原因7.医师职业道德缺失8.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9.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10.农村思想道德问题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1.社会诚信建设措施2.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观的导向和培养3.道德信仰危机的扭转4.加强大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5.医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与途径6.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7.农村思想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8.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对策第三节 精品例文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专题五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节 主要问题概括1.文化中不和谐部分的表现2.文化不和谐的原因3.农村文化生活贫乏4.传统节日被冷落的原因5.“民间艺术”的保护问题6.保护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7.文化市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1.建设和谐文化的对策2.用先进文化支撑可持续发展3.制定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战略4.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5.规范文化市场,抓管理、促繁荣6.关于“民间艺术”保护问题的相关对策7.打造农村文化的地方样本8.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第三节 精品例文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文艺使命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专题六 科学发展观**节 主要问题概括1.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3.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科学发展观体现的三个“辩证统一”6.科学发展观的两条基础主线7.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9.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1.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四项工作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统一”4.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好五个问题5.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实现“五大转变6.牢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把握十大关系8.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第三节 精品例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专题七 建设节约型社会**节 主要问题概括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的挑战3.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用水效率有待提高4.农业用水比重高,农村饮水困难5.城市用水需求增加,存在浪费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6.水资源污染严重7.土地使用模式粗放8.能耗水平高,消费结构不合理9.原材料利用效率低,矿产供需矛盾突出10.非理性的消费观造成大量浪费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措施2.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制止浪费行为3.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修订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4.建立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5.制订战略规划,促进优先有序发展6.建立资源节约体制7.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8.推广资源节约技术9.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10.建设节约型城市要落实好“六靠”第三节 精品例文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专题八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节 主要问题概括1.水环境问题2.大气污染问题
展开全部

节选

《2010申论热点精讲与命题预测(经报版)》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题辅导系列教材》之一。《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题辅导系列教材》共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项精讲与命题预测》、《申论热点精讲与命题预测》、《面试专题精讲与命题预测》、《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讲与命题预测》四册。具体来说,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色和优势:1.专家团队:本套教材特邀著名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及命题研究专家艾理生主编,参与编写的人员均是知名高等院校的博士、教授,内容精准到位,命题科学合理,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首选教材。2.专题模式:本套教材在图书策划及编排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追求内容的新颖及体例的独创,注重对考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应考的模式。3.专业辅导:与市面上其他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不同,本套教材更注重对考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针对实际考核内容提供专业辅导。在具体编排上,注重知识与启迪相贯通,技能与技巧相融会,全方位满足考生复习需求,帮助考生提高应试能力。

相关资料

7.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速。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及关于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并从即日起至2009年2月15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该草案规定,涉及累计缴费年限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险关系均可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或分段或累计计算,而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即身份证号。几乎与此同时,由中央编办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将正式向国务院提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待讨论通过后,将在五省市先期开展试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至少存在三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一是广大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村人口长期摆脱不了对未来(疾病、教育、医疗)不确定性的恐惧,使内需乏力的问题始终无从求解;二是社保关系画地为牢的地方割据状态,越来越不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的时代需要;三是即使身处社保体系中的人,仍然存在明显甚至强烈的“身份歧视”现象,企业职工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有天壤之别。有人认为,2009年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佳时机。8.目前,中国在扩大内需方面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已经成为世界*大的工业生产国。其主要标志是:2001年以来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进入新的高增长周期;第二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中国目前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第二,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快、规模*大的城镇化过程,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迅速变动和多元化。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包括农民向城市流动、迁移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第三,中国信息产业加速大发展,不断向信息社会转型。1998年以来,中国的信息产业进入超高速增长时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大的信息消费国和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使用国,在2010年之前,可能会跃居**位。第四,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带动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和加速发展。“十五”期间中国的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高速增长,是历次五年计划增长*快、幅度*大的时期。第五,各类新兴消费增长点迅速增长。1990~2004年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非正规部门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2.2%,相当于GDP平均增长率的2.4倍;非正规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到2004年已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