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日记:每一天的音乐
读者评分
3.7分

包邮永恒的日记:每一天的音乐

1星价 ¥11.2 (3.2折)
2星价¥10.9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条)
bic***(三星用户)

永恒的日记:每一天的音乐

商品包装完好,发货物流快。

2020-05-28 14:30:29
0 0
reg***(三星用户)

这次品相不好

拿到这本品相不好,退货了。

2015-07-04 18:05:2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314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9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108031488 ; 978-7-108-03148-8

本书特色

《永恒的日记:每一天的音乐》收集记载了一年中的每一天在历史上所发生过的重要事件以及名人逸事,以满足音乐界这种无伤大雅的“狂热”。这本书收集的事迹跨越西方音乐中整整14个和声世纪,也偶有不和谐之时,并侧重于重要的演出时刻或是伟大音乐家私生活中的片段。无论这些日常事件是琐碎还是宏大、是高尚庄严还是低级庸俗,它们绘成了一幅音乐发展史的迷你画像。

内容简介

  前言  音乐界和音乐家对所谓“周年纪念”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如痴如醉。各项音乐会的策划者们会反复不停地检索音乐历史资料,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中寻找某某的百年庆、五十年庆或者诞辰庆等各类相关信息,并以此为由策划各种演出、音乐节或多媒体狂欢会。即使有些所谓“纪念”日模棱两可,或者根本微不足道,但只要“自……以来一百年”的神秘咒语一出现,立刻就能让音乐厅票房门口排上长队。  这种对于日历的狂热是音乐界的特别现象,在其他艺术中鲜少出现。尽管有人推测这种狂热的根源大概是因为人类大脑中分管音乐和数学的部分在同一区域, 但其真正原因仍然很难解释清楚。  《每一天的音乐》收集记载了一年中的每一天在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名人逸事,以满足音乐界这种无伤大雅的“狂热”。这本书收集的事迹跨越西方音乐中整整14个和声世纪,也偶有不和谐之时,并侧重于重要的演出时刻或是伟大音乐家私生活中的片断。无论这些日常事件是琐碎还是宏大、是高尚庄严还是低级庸俗,它们绘成了一幅音乐发展史的迷你画像。  尽管所有条目都经过了小心的求证,但百分之百的准确恐怕非人力所能及。如果您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任何错误,我会万分感激地接受您的指正,并会在本书的修订版中加以改正。  除非与基本史实有重大出入,本书中大部分音乐事件的发生日期都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acmillan,1980) 和尼古拉斯?斯洛尼姆斯基(nicolas slonimsky,1894-1995)所编《1900年后的音乐》(music since 1900,scribners, 1937)的记载为准。1917年以前的俄国纪年在此以公元纪年表示,但英国1751年前的纪年并没有采用欧洲公历。*后,除非有特别说明,所有“首演”指的都是世界首演。  本书所包括的音乐家的死亡记录要远远超过出生记录,因为一个人的临终之言要比牙牙学语更重要;*终成就要比空口承诺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或者,我们可以引用所罗门寓言:“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但相反的取向是,音乐家的初次登台要比告别演出更加受重视——除非“首演”恰好就是“绝唱”。

节选

《永恒的日记:每一天的音乐》内容简介:对于日历的狂热是音乐界的特别现象,这本精致可爱的日历书,即为满足音乐界和乐迷这种无伤大雅的“狂热”。《永恒的日记:每一天的音乐》搜罗了在历史上一年中的每一天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名人逸事,侧重于重要的演出时刻或是伟大音乐家私生活中的片断——所有这些,无论是琐碎还是宏大、高尚还是低俗,确已构成了一幅西方音乐发展史的迷你画像。

相关资料

插图:1778年莫扎特从巴黎报告说他母亲病得非常严重。事实上,母亲这时已经去世,他正试图温和地向父亲透露这一消息,接着又加了一句:“您大概已经听说了,那个不相信上帝的无赖伏尔泰像狗、像野兽一样地咽了气,这是他的报应!”1854年里奥斯·雅那切克出生在湖克瓦尔迪(Hukvraldy)的摩拉维亚人的村庄,他是一个乡村教师的第10个孩子。这儿同他的首部成功歌剧《耶努发》中的场景没什么大不同。1904年在他们私奔20年后,女方的丈夫一去世,普契尼就同他的伴侣埃尔维拉结婚,“从罪恶感中解放出来,再也没有什么道德规范的障碍了”。1934年61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在一次小手术后来到卢塞恩湖休养,并开始酝酿以《帕格尼尼A小调第二随想曲》中的一个主题写一首狂想曲。之前舒曼和勃拉姆斯都对此有过发挥。拉赫玛尼诺夫每天从早晨工作到黄昏,用六个星期完成了这部协奏曲。1623年既然歌唱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我祝愿所有的世人都学会歌唱。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宫廷中未改宗的罗马天主教作曲家威廉·伯德(Wfl-liam Byrd)在埃萨克斯的曼塞去世,享年80岁。1826年美国独立50周年之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劳伦斯村,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降临人间。他的民谣作品《哦,苏珊娜》、《我的肯塔基老家》、《故乡的亲人》后来成为美国的文化遗产。1900年在这所有美国人的节日里,小号演奏家兼歌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在新奥尔良出生。他因为长着一张“蒲包嘴”(satch—elmouth)而得了“Satchmo”的外号。1931年在反经典的《节日交响曲》(HolidaysSymphony)的“七月四日”乐章中,查尔斯·艾夫斯指示他的誊写员:“请别改动任何内容!所有错误的音符都是正确的。” 后记 任何音乐革新对整个城邦来说都充满着危险,应该被禁止

作者简介

诺曼·莱布雷希特,1948年出生于伦敦。曾主持BBC广播3台Lebrechr Live栏目,著有十余部音乐著作,包括全球热销的《大师的神话》、《谁杀了古典音乐》和《音乐逸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