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8003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2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509800331 ; 978-7-5098-0033-1

本书特色

《申论(2010*新版)》严格依据*新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编写。严格依据考纲要求,专为四川省2010年公务员考试量身定做;深度揭示命题规律,直击考点,全面提升应试能力;专业网络支持,可享受*新资讯,学习资料等超值服务。《申论(2010*新版)》同时适用于招警、事业单位、“村官”、“三支一扶”、选调生、军转干考试。

内容简介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剔除没有实际用处的理论解释,在简洁、实用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体例,使之更加科学。《(2011*版)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难点;讲练结合,理论和实例相得益彰,能使考生*程度地实现从理论知识向自身能力的转化。

目录

四川省申论考试命题趋势分析**章 申论基础**节 申论概述一、申论的含义二、申论考试的性质三、申论考试的目的四、申论考试的特点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试卷结构一、注意事项二、给定资料三、申论要求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一、阅读理解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四、论述问题能力五、文字表达能力第四节 申论评分标准一、阅卷流程二、评分参考标准三、阅卷评分细则第五节 申论考试题材分析一、申论考试题材概述二、申论考试题材的特点三、申论考试题材的类型第六节 申论命题思路剖析一、涵盖面广二、关注民生三、测试形式灵活四、针对性强五、弱化专业第七节 向新闻学申论一、新闻与申论密切相关二、如何在新闻中学习申论第八节 申论高分技巧一、申论备考策略二、高分技巧三、注意事项第二章 阅读材料**节 阅读材料概述一、阅读材料的含义二、阅读材料的要求第二节 阅读材料方法指导一、阅读材料原则二、阅读材料方法第三节 *新类型材料一、纯理论型材料二、文言文材料第四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第三章 概括材料**节 概括材料概述一、概括材料的三个层次二、概括材料的三个要求第二节 概括材料方法指导一、理论指导二、技巧点拨三、注意事项第三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第四章 提出对策**节 提出对策概述一、提出对策是关键环节二、提出对策的要求三、提出对策的重要方法——辩证思维第二节 提出对策方法指导一、步骤解读二、高分技巧第三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第五章 观点评析**节 观点评析概述一、观点评析类题目分类二、观点评析类题目分析第二节 观点评析方法指导一、观点评析思维方法二、观点评析操作方法第三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第六章 论述问题**节 论述问题概述一、能力要求二、类型分析第二节 论证中的综合思维技巧一、申论文章立足点二、谋篇布局的理论指导三、论述问题的分步指导第三节 提高申论文章语言素养一、申论文章的语言要求二、申论修辞手法三、申论常见语病透析第四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第七章 文体精讲**节 公文文体第二节 议论文第八章 申论热点热点一政策理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200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09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热点二政府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问责制热点三关注民生四川省扩大就业政策收入分既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住房保障四川灾后重建热点四社会管理食品安全加强药品安全四川防治地质灾害热点五经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热点六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保护教育公平热点七“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热点八道德建设学术诚信网络诚信第九章 历年真题200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200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第十章 预测试卷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社会保障)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二)(食品安全)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三)(区域协调发展)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四)(政府建设)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五)(新农村建设)
展开全部

节选

《申论(2010*新版)》是该系列丛书之一。申论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众多考生颇为重视的科目。但是,纵观历年申论考试的得分情况,大多数考生的分数均在50分左右,有的考生甚至只得十几分。再加上申论考试主观性试题比重较大,因此成为众多考生头疼的科目。

相关资料

**章 申论基础**节 申论概述一、申论的含义2000年,有关领导和命题成员(写作命题组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公务员考试中关于“写作”(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方面的命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他们在广泛借鉴了古今中外选拔人才有关“写作”方面考试形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写作”、“应用写作”、“公文写作”、“案例分析”、“策论”、“政论”等命题形式,后经相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定名为“申论”,并确定了其基本形式和结构,由此也就产生了**份完整意义上的“申论”试卷。2000年申论考试给定的资料是一桩噪音扰民事件,关注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从此之后,申论就成为国家到地方录用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形式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考试大纲》中对申论的介绍如下: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资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由此可见,所谓申论就是指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如“三令五申”、“重申前令”、“申明立场”等都取此意。这是“申”字的基本义项,也是其常用义。而“申论”一词,除了“说明”、“申述”之外,还要进行“论说”、“论述”和“论证”,亦即对事件、材料、问题、现象、事理等进行分析和说明。“申论”考试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和系统分析所给定的背景材料,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有理、有力、有节的论述,论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既是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也是国家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我国汉代选拔官员的考试有一种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的“策论”。比较一下汉代的策论与今天的公务员申论考试,对我们理解申论考试是有帮助的。汉代的策论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当今的申论测试也是为了挑选人才;汉代策论不受文体的限制,当今的申论考试在服从目的需要的大前提下也没有严格的限定;汉代的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