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309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10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42630940 ; 978-7-5426-3094-0

本书特色

《道、生命与责任》阐述了:道、生命和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道,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责任。领悟了道,就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有了责任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道、圣言与生命;人性、理性与启示;宗教对话与交往理性;生态、生存与责任;宗教教育与宗教管理。

目录

道、圣言与生命**章 《圣经》的中文翻译和“道”在中文语境中的展开第二章 “神人之际”和“天人之际”——比较《圣经》诠释和《易经》诠释的主导思想第三章 生态与拯救:解读《圣经·创世记》的环境伦理意义人性、理性与启示第四章 基督教和儒家思想传统中的人性问题再思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新教的启示观及其引发的问题宗教对话与交往理性第六章 多元论、包容论和排他论:当代基督教关于宗教对话的不同立场第七章 寻求自然的认知能力与启示真理的结合——回应托伦斯的“宗教的学术研究和真理的问题”第八章 寻求各文化间的对话——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跨越希望的门槛》第九章 哈贝马斯和拉辛格论理性与宗教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生态、生存与责任第十章 为子孙万代生存的责任——评汉斯·约纳斯的生态伦理学第十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选民”和“弃民”第十二章 对永恒生命的模式及意义的反思宗教教育与宗教管理第十三章 复旦大学宗教学教学探索第十四章 宗教的市场向面与超越向面
展开全部

节选

《道、生命与责任》中的十四篇文章,是作者在十多年中陆续写出的,它们大都发表过,现在按内容加以整理成一册,形成一个整体,反映作者关于宗教和伦理的观点。道存在于文化中,存在于人的生活中。在文化中,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道的内在性和超越性。

相关资料

以往的基督教神学家在解读“智慧果”的含义时,大多没有注意到知识(技术)的这种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他们简单地把夏娃和亚当吃智慧果的行为理解为不服从上帝的禁令,得罪了上帝,所以受惩罚。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上帝不让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果的原因。他们的解释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上帝心胸狭窄,把知识占为已有,生怕人具备与自己一样的本领。其实,上帝作为一个全知全能者,是决不会在意人掌握多少的知识。上帝从一开始就预见到知识的这种双重后果,所以不想让人在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吃“智慧果”的条件时去吃“智慧果”。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有本领打开潘多拉魔盒,但没有本领把从潘多拉魔盒中释放的“魔力”收回来。四、原罪:以知识和技术为私谋利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神学家主张,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吃智慧果而犯了原罪。当问到为什么人类始祖不服从上帝的吩咐时,他们回答:因为人高傲,人希望像上帝一样有智慧。能知道善恶;蛇的引诱仅仅是外因,人希望自己成为上帝才是内因,这是导致人犯原罪的内在驱动力。当问到原罪的后果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回答:原罪的工价乃是死。人本来是永生的,因为人犯了原罪。与上帝失和,所以被剥夺了永生。我觉得对“原罪”的这种解释有一些与《创世记》的文本不切合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人为什么犯原罪。新柏拉图主义的神学家主张,因为人希望像上帝一样有智慧,能知道善恶。其证据是蛇引诱夏娃时说的一段话:“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3:5)对此我们可以追问:人像上帝一样眼睛明亮,能知道善恶,这有什么不好呢?新柏拉图主义者给出的解释是:这是对上帝的不敬,这是人僭越了自己有限者的身份。但是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人作为一个有限者,以绝对完善的无限者上帝为榜样,发挥自己的潜能,增进自己的知识,实现完善,这有什么不好呢?而且,《圣经》并不一概反对人像上帝一样以及人的成全。《创世记》中有关人的一个重要隐喻是“神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人”(创1:27)。耶稣登山宝训的一个重要教导是:“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蛇的引诱的真正要害在于:人将通过知道善恶为自己的私利服务;换句话说,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不利。这与上帝知道善恶完全不同。上帝知道善恶是为全人类、全世界谋利益。上帝是大全,上帝的目的和利益与全世界、全人类融为一体。而人是自私的,人人为自己,以自己的个体为中心。因此,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