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077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9 页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09707791 ; 978-7-5097-0779-1

本书特色

《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目录

**章 绪论一 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的缘由(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二 研究问题的界定(一)政府公共决策的含义(二)公民参与的含义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一)国外相关研究(二)国内相关研究四 研究的逻辑框架和方法(一)研究的逻辑框架(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 治理理论: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一 治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一)治理的含义(二)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过程(三)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二 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一)治理理论的兴起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二)治理理念下的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三)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核心内容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基础一 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一)计划经济下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二)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二 公民参与和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变革(一)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基本目标(二)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价值(三)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悖论与局限三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动力分析(一)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外部动力(二)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内部动力(三)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动力不足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能力分析一 公民参与权(一)公民参与的宪政地位(二)公民参与权的法制保障二 公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一)公民意识(二)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三 影响公民参与能力的社会因素(一)公民的社会经济条件(二)民问组织的发展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分析一 政务公开机制(一)政务公开的发展及现状(二)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二 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一)信访制度(二)行政听证制度(三)其他制度形式三 公共舆论机制(一)传统媒介舆论(二)网络舆论第六章 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与完善一 政府治理变革:构建服务型政府(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二)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三)政府公共决策文化的革新二 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公民参与权的实现与法制保障(二)公民文化的构筑(三)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发展三 增强政府回应性: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一)政府公共决策公开制度(二)政府公共决策咨询制度(三)政府公共决策听证制度(四)政府公共决策监督制度(五)政府公共决策责任制度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现实,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把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放在治理与善治理论的视野中考察,以此作为分析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基本理论前提。作者认为,在政府治理模式演进、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与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决定了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方向和途径,并由此促进了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反过来又推动了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在梳理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作者从公民参与的生态环境、公民参与能力、公民参与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公民参与能力的提高和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和提出了促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

作者简介

石路,河南偃师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在《贵州民族研究》、《理论导刊》、《新疆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民族地区城市安全与危机管理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一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各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