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到卢俊)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到卢俊)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9.4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1条)
shq***(三星用户)

西方与东方的民主差别,全在于公民身份的认同

2020-06-07 02:05:29
0 0
gua***(三星用户)

西方公民的产生是西方实现文明重要原因

从古代到中世纪直至到近代,详实而系统的介绍了欧洲公民身份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政治哲学的专题著作,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历史传统,很有帮助,它是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文明需要有源头,有传统,有继承,我们的文明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0-05-31 19:17:0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6299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422 页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807629931 ; 978-7-80762-993-1

本书特色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至卢梭》:当代西方学术文库·西方公民理论书系

目录

译者代序:Citizenship的内涵检视及其在汉语界的表述语境前言导论**部分 古代公民身份:效忠共同体的美德**章 古希腊开端斯巴达雅典哲学家希腊化时期的公民身份第二章 罗马发端于格拉古波利比乌斯社会战争公民身份的法律与政策斯多葛主义与西塞罗帝国统治下的公民身份第二部分 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公民身份第三章 中世纪基督教的公民身份:一些普遍的特点教父的公民身份修道院院长与主教新政治制度与物质现实商业、法律和秩序的复兴北部的公民身份第四章 纽带、语言与情感公民忠诚的创造爱国主义的语言和伦理城市与公民的期待第五章 公民身份的法律与语言定义的问题迁移与同化公民身份与平等知识分子对城市的观点城市和公民公民身份的习惯法公民身份的物质化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公民身份公民人文主义马基亚维利第三部分 臣民与公民第七章 君主政体下的公民身份:一些混沌的特点专制主义统治下公民身份的存续文艺复兴期间英格兰的公民身份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公民身份公民身份与宗教改革第八章 革命影响下的公民身份自然法理论英国革命第九章 旧制度的*后公民身份结论参考文献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至卢梭》主要内容简介:中世纪的公民身份是我写**《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至卢梭》的主题。这实际上是在1965年末完成的,也就是在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ITatti)之后的一年。然而,我决定不出版那本关于意大利共和国的公民身份的专著,因为那个主题似乎需要更多的东西。恰好在那段时间,因越南战争而突然发生在我所在大学的几个事件引起我对校园政治的关注。

相关资料

城市生活和罗马的法律是传送拉丁文明的主要部分。在帝国的几个世纪,每个地方的城市都把罗马作为其组织化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罗马法律把每个公民都享有的这些权力具体化,通过这些权力来界定其政治和立法的能力。罗马公民身份授予专门的权利,使公民不同于其他人。在共和国早期扩张的几个世纪中,公民身份的授予是用来创造社会和政治纽带,而后来的帝国却再次用来作为把国家团结起来的一种工具。公民身份在本质上是一种地位,传达某种合法的权力或利益。同时公民身份也是一种道德需求,因为它出于历史与当下时代的伦理信念和实践,在每一个人面前放置一张对祖国承担责任的清单。*后,公民身份逐渐表达一种特定的阶层文化,是正式“阶层”教育的*终结果,而这种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城邦世界的学校都是普遍公共的课程。一个公民知道他是谁:支撑其权利与价值的基础是非常明确的。所有这些都成为中世纪世界的征兆。各同盟殊死抗争的是一组实践中的利益,这些利益把各同盟置于一种与罗马人同样平等的法律与社会政治地位。公民身份认可个人自由,但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私法和公法性质的一系列特权。(婚姻资格)是一种民法管束之下通婚的权利,这种资格赋予丈夫享有支配其孩子、妻子和财产这些构成为一个家庭主权的权力。(交易资格)给予公民在商业世界中一种地位,通过其能力提升在法庭上诉讼的权力,以及以各种方式表达其所有权的权力。在冲突与法律和审判交织的时代,这样一些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这些重要的利益之外,公民还有某种辩护反对死刑以及赦免刑罚的权力,我们可以从圣保罗在16号法案中的成功抗议中看到这一点。当然,这也取决于罗马世界范围内这样一些重要的变化,诸如从共和国向元首政治(Principate)再到帝国的转型。然而,不必过分强调甚至那种重大事件的影响,因为虽然公民身份的政治层面*终变得越来越弱,但在公民层面却大大扩展了。在帝国的统治之下,公民身份保留着西塞罗称之为的一种法律社会①。帝国现在伴随着一种哲学的基本原理而成为一个巨大的法律单位,其中,罗马的道德原则在理论上被转化成为日常活动。几乎到共和国结束为止已经设定了公民生活的模式,不仅在罗马的大都市,而且在许多半独立的muni-cipia(自治城市),罗马让地方上的公民实体维持一种制度和文化上的延续。这就是大部分源于法律和历史文献的正式图景。在这种叙述中很清楚的是,罗马是从城邦产生的,之后没有一个宏大的设计而逐渐发展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