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1星价 ¥15.0 (6.0折)
2星价¥15.0 定价¥2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9398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9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503939891 ; 978-7-5039-3989-1

本书特色

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但是发现了事务的美如何去表现呢?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风物之美,给人美得陶冶、感染与享受;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是启示理想、信念、道德、哲理;叙述是文学的基础,一切析理合抒情都要首先将客观的、有价值的事情用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出来。现代散文名家梁衡亲自挑选、亲自点评的作品将帮助理解散文中的生活美,掌握写作技法。

内容简介

梁衡是中国当代知名的散文家,他的多篇散文入选了多个版本的中学生教材及自读课本。本书是梁衡专为中学生编写的一本散文读本,*大的特点是梁衡亲自挑选了一些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并对每篇文章亲自进行点评,以便让中学生读者能够明白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和方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作者已入选中学课本的六篇文章解读,第二部分为作者挑选的各类文章数十篇及点评,第三部分为其他作家或教师对作者文章的解读与评论。

目录

**单元 入选中小学教材解读
 晋祠
  美文解读 我写《晋祠》
 觅渡,觅渡,渡何处?
  美文解读 我写《觅渡》
  《觅渡》自注16条
  参考资料 瞿秋白女儿给作者的一封信
 跨越百年的美丽
  美文解读 我写《跨越百年的美丽》
  相关资料 《数理化通俗演义》节选
 把栏杆拍遍
  美文解读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对《把栏杆拍遍》的讲解
 夏感
  美文解读 我写《夏感》
  相关资料 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
 青山不老
  美文解读 我写《青山不老》
第二单元 扩展阅读
 写人篇
  阅读指导 关于写伟人
  百年明镜季羡老
  大无大有周恩来
  这思考的窑洞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二死其身的忠臣彭德怀
  读韩愈
  读柳永
  乱世中的美神
  *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写景篇
  阅读指导 山水为什么美
  冬日香山
  石河子秋色
  草原八月末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壶口瀑布记
  吴县四柏
  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佩莱斯王宫记
 记事篇
  阅读指导 叙事是写作的基本功
  红毛线,蓝毛线
  周恩来让座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
  平塘藏字石记
  试着病了一回
 抒情篇
  阅读指导 为文**要激动
  年感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西北三绿
  忽又重听走西口
  母亲石
 说理篇
  阅读指导 文章为思想而写
  文章五诀
  人人即可为国王
  匠人与大师
  书与人的随想
  你不能没有家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假奶粉拷问真道德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第三单元 作品与教学研究
 追求一个境界
 探索大散文的先行人(探索大散文)——读梁衡的《人杰鬼雄》
 潇洒中的大气——读梁衡的两篇散文
 敢问谜在何方?——梁衡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简析
 梁衡谈《晋祠》
 从《晋祠》到《觅渡》
 《跨越百年的美丽》备课思考及教学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一文解读
 欣赏梁衡之“工”
 理与情铸就的美
 北京101中学学生课件作业两篇
 梁衡入选语文教材和教学阅读用书作品一览
 媒体及教师推荐名单
展开全部

节选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内容简介:梁衡是中国当代知名的散文家,他的多篇散文入选了多个版本的中学生教材及自读课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是梁衡专为中学生编写的一本散文读本,*大的特点是梁衡亲自挑选了一些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并对每篇文章亲自进行点评,以便让中学生读者能够明白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和方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作者已入选中学课本的六篇文章解读,第二部分为作者挑选的各类文章数十篇及点评,第三部分为其他作家或教师对作者文章的解读与评论。

相关资料

生命活力,使人有思有感,可赞可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人登高而见到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便是自然景物激起了人生命、思维、感情的活力。要表现山水草木之美,我想尽量取动势,虽是从山水落墨,却是从人情着眼,将主客观之间沟通。山水是自然存在,将美传达于读者却是文章的功能。文章写到泥塑仕女的形态,写木龙抱定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写十字飞架石桥,又从桥引申到“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写石雕的小和尚笑眯眯、傻呵呵地接水,石虎前爪抓岸,引颈探腰,要一吸百川等,都是尝试着以动写静,突破自然美,而去追求艺术美。或者说,力图用语言艺术的美去挖掘自然风物之美。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看到的是自然原形,听到的却是经过提炼、艺术化了的景物,自然更多了一层美。第三,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借鉴前人。正如历史不可割断一样,艺术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观也有其固定关系。学美术,先从临摹入手,进而吸收百家之长,自成风格。一个画家、书法家,总能在他的身上找出对前人借鉴、吸收的来踪。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按牛顿的说法,就是踩着巨人的肩膀去攀登。我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我中学读书时,语文教师讲过一件文坛轶事,说韩愈每为文时,先要将司马迁的文章痛读一遍,以借其气。当时听得朦朦胧胧,现在却真感到其言不谬。这篇小文也是这样。比如欧阳修《醉翁亭记》写山,朱自清《松堂游记》写树,柳宗元《小石潭记》写潭,这些在本文的山水、树各节中都能找到影子。另外还有,《史记》写人状物之笔力刚劲,我在写木龙、石虎时,虽数字,却实赖太史公之气;徐志摩写康桥风光时色调之艳丽,我在写山水绿阴时,实向他借过颜料。这些只是心得而已,真要细指,确又难说。本来,文章贵乎意与气。不知以上这些文章在中学教材中是否全有选。细细对比便可知我这篇小文的师承。在字、词和句式上,如“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是明显地来自古文。“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合着那些金鱼、青苔”,“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这种慢节奏的用词效果,是取法于三十年代的散文。其余还可再研究,总之,我想说明,这实实在在是一篇习作,学习前人之作。*后,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集《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跟梁衡学新闻》,散文集《觅渡》《红色经典》《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政论集《继承与超越》。有两横散文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散文《晋祠》《夏感》《觅渡,觅渡,觅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等入选中学和大学课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