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变动规律与宏观政策选择-中国(1952-1990年)经验的理论分析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96086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509608647 ; 978-7-5096-0864-7
本书特色
《总需求变动规律与宏观政策选择:中国(1952-1990年)经验的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经济学家文库
内容简介
列宁曾指出:“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7卷,第480页)本书的全部分析和研究正是以这样一种思想为指导、以我国近4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为背景、紧紧围绕总需求变动展开的。其论证主题是总结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历史经验,揭示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内在规律,阐明调节需求、推进供给的宏观政策原理。全书分7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
第1章 作为开篇,首先扼要说明了研究我国总需求变动规律的意义、方法以及展开研究的内在逻辑。在理论上,这一章的独到见解主要有两点:(1)明确指出了单纯的、仅仅注重某一方面的短期对策研究,是不可能全面认识和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曾经出现、今后还有可能发生的“需求膨胀”或“市场疲软”这类问题的。只有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内在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宏观政策选择。(2)强调研究我国总需求变动必须从实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统计检验基础上把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起来,反对和摒弃仅仅从本本、抽象原则和“应该怎样”出发那样一种“经院式”、“演绎推理”式的方法论倾向。
第2章 是为展开理论分析做“必要理论铺垫”和“实证材料准备”的一章,主要阐述了总需求及其构成、总需求变动的涵义及其形式、我国总需求以及总供给的测定等几个问题。这一章主要提出了以下四个新的见解:(1)在区分需要与需求、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与总有效需求的基础上,把我国总需求归结为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即各类现金支出和国家计划拨款支出的总和。(2)从总需求变动与总供给变动相互关系的角度,概括了总需求变动的二重涵义及其分类。(3)在清理我国理论界对于测定总需求存在的模糊认识基础上,提出了测定我国总需求必须遵循的“概念源于实践”、“范围与广义市场相一致”、“内容不重叠”三原则。(4)根据上述原则,运用我国现有统计资料,不仅**次对我国近40年的总需求做出了较为确切完整的测定,而且**次运用“国民收入系数调整和因素扣除法”对我国近40年的总供给做出了较为确切完整的测定。这一测定结果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要比测定本身大得多。
第3章 是对我国总需求变动的总体考察。在这一章,**次运用短期分析、长期比较的方法,揭示和阐明了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规律。具体说,这一章在理论上的贡献是:(1)**次用实证材料、统计数据证明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总需求过度和总需求不足交替发生的事实,从而有力地批判了“科尔内教条”。(2)区分了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古典周期”和“增长周期”,阐明了实施改革前后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不同特点。(3)**次将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阐明了总需求周期变动的物质基础及其长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4)**次深刻说明了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再生机制不仅源于经济体制,而且源于与消费者行为相关的消费预期和购买周期以及与投资者行为相关的投资周期。
第4章 深入到总需求内部,集中探讨消费需求的长期变动。这一章在揭示我国人均消费需求函数的基础上,**次通过实证分析论证和说明了我国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不仅是指本期消费需求高于前期,而且是指本期消费需求上升不妨碍续期消费需求继续上升。这就不仅从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储蓄(投资)相互关系的角度,而且从消费与人口内在联系的角度,阐明了消费需求长期变动的内在规律。在理论观点上,这一章分析、论证的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次从我国发展阶段出发把人el、收入、储蓄(投资)、投资效率作为决
定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均消费需求差额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论证和说明了“人均消费需求上升假说”以及消费需求上升的数量界限。(2)在分析和说明“市场疲软”与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区分了“需而不买”性质的“结构性市场疲软”和“有效需求不足”性质的“市场疲软”。(3)在分析和说明消费需求上升一旦突破其内在数量界限必然导致“消费膨胀”的基础上,指出了由于“消费膨胀”与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因而必使消费需求上升轨迹发生中断,*终则可能导致即期消费需求不足。(4)概括指出了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对调节生产、消费、人口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第5章 进一步集中分析投资需求的长期变动。这一章在阐述人均收入增长函数的基础上,不仅分析和阐明了投资需求的理论增长模型l和合理增长模型ⅱ,而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证和说明了我国投资需求长期持续合理高速增长规律。这一章对投资需求以及总需求长期变动理论研究的推进主要有:(1)紧紧抓住人口、消费、劳动力无限供给下资本深化与拓宽以及产业结构变动等因素,论证和说明我国投资需求高速增长的客观动因。(2)从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分析人手,阐明了“传统体制”下我国投资需求高速增长非持续的发生条件与机制。(3)在剖析“双重体制”下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投资需求持续膨胀的发生条件与机制。(4)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论证和说明了实现我国投资需求长期合理高速增长的关键在于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引导投资方向、规范投资渠道、深化体制改革。
第6章 是本书展开分析的**次综合,主要从需求与供给内在统一的角度阐述总需求变动的供给效应。这一章在理论上的创见在于:(1)在实证分析和说明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具有逐渐扩大趋势基础上,一方面把“传统体制”下总需求结构变动的产出效应归结为投资抑制消费的“逆霍夫曼定理效应”;另一方面把“双重体制”下总需求结构变动的产出效应归结为消费诱发投资的“需求牵动效应”。(2)把货币供给因素引入需求总量变动供给效应的分析,**次实证描述了我国需求总量变动的供给效应曲线,并在此基础上严格区分了需求总量扩张或收缩的“过度”与“适度”。(3)在分析和说明需求总量过度扩张和收缩的负效应及其代价基础上,强调指出了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求总量的适度扩张或收缩,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直接实践意义。否定这一点,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高效发展。
第7章 进一步综合上述分析,集中阐述调节需求、推进供给的政策选择原理。这一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四个基本理论观点:(1)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推进供给始终是一个长期不变的主题。然而,推进供给的本质内容只能是推进有效供给,而不是其他意义上的供给。(2)推进供给必须以调节需求为基本手段,片面强调用供给推进供给是无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供给增长的。调节需求的政策选择则必须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现实经济状况,首先是总需求变动规律和实际经济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和实施有效推进供给的宏观经济政策。(3)选择调节需求、推进供给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调节并重而以结构调节为主。(4)在目前阶段,实现上述选择的条件在于继续深化改革,主要是微观经营机制,宏观管理体系和市场结构的再构造三个方面。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形成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从而才能实施积极调节需求、有效推进供给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健康发展。上述政策选择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而且为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了政策选择依据。
目录
1.1 研究总需求变动规律的意义
1.1.1 “需求调节”抑或“供给推进”:一个悬而未决的经济学难题
1.1.2 从“总需求膨胀”到“市场疲软”:客观现实所给予的启示
1.1.3 冷静思考后的答案:要深入研究总需求变动规律
1.2 研究总需求变动规律的方法论
1.2.1 立足现实,以我国实践经验为基点
1.2.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1.2.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
1.2.4 具体方法
1.3 展开研究的基本线索
1.3.1 展开研究的前提
1.3.2 理论研究的主题
1.3.3 展开研究的内在逻辑
2 总需求变动的基本涵义
2.1 总需求及其构成
2.1.1 需要与需求
2.1.2 总需求、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与总有效需求
2.1.3 我国总需求的构成
2.2 总需求变动的涵义与形式
2.2.1 总需求变动涵义的界定
2.2.2 总需求变动的形式一
2.3 我国总需求的测定
2.3.1 测定我国总需求的基本原则
2.3.2 测定我国总需求的方法
2.3.3 对我国总需求的具体测定
2.3.4 我国总供给的测定
3 总需求的周期变动
3.1 我国总需求变动周期的实证考察
3.1.1 “科尔内教条”质疑
3.1.2 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周期及其类型
3.1.3 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特点
3.2 总需求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
3.2.1 导致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主要因素
3.2.2 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
3.3 总需求周期变动的再生机制
3.3.1 消费需求的变动与总需求周期
3.3.2 投资周期与总需求周期
3.4 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规律及其意义
3.4.1 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物质基础
3.4.2 认识总需求周期变动规律的意义
4 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
4.1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假定
4.1.1 人均消费需求函数•
4.1.2 实际人均消费需求与长期人均消费需求差额模型
4.1.3 ct变动类型
4.1.4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约束条件
4.2 我国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特点及其必然性
4.2.1 人均消费需求差额模型的应用
4.2.2 我国消费需求上升的特点
4.2.3 我国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必然性
4.3 消费需求上升的数量界限
4.3.1 消费需求上升的数量界限
4.3.2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与“市场疲软”
4.3.3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与“消费需求膨胀”
4.4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的作用及其实现
4.4.1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的作用
4.4.2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规律的实现
5 投资需求的长期增长
5.1 投资需求长期持续合理增长模型
……
6 总需求变动的供给效应
7 调节需求、推进供给的宏观政策选择
附录
原版后记
再版后记
节选
列宁曾指出:“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7卷,第480页)《总需求变动规律与宏观政策选择:中国(1952-1990年)经验的理论分析》的全部分析和研究正是以这样一种思想为指导、以我国近4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为背景、紧紧围绕总需求变动展开的。其论证主题是总结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历史经验,揭示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内在规律,阐明调节需求、推进供给的宏观政策原理。全书分7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第1章作为开篇,首先扼要说明了研究我国总需求变动规律的意义、方法以及展开研究的内在逻辑。在理论上,这一章的独到见解主要有两点:(1)明确指出了单纯的、仅仅注重某一方面的短期对策研究,是不可能全面认识和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曾经出现、今后还有可能发生的“需求膨胀”或“市场疲软”这类问题的。只有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总需求变动的内在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宏观政策选择。(2)强调研究我国总需求变动必须从实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统计检验基础上把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起来,反对和摒弃仅仅从本本、抽象原则和“应该怎样”出发那样一种“经院式”、“演绎推理”式的方法论倾向。第2章是为展开理论分析做“必要理论铺垫”和“实证材料准备”的一章,主要阐述了总需求及其构成、总需求变动的涵义及其形式、我国总需求以及总供给的测定等几个问题。这一章主要提出了以下四个新的见解:(1)在区分需要与需求、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与总有效需求的基础上,把我国总需求归结为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即各类现金支出和国家计划拨款支出的总和。(2)从总需求变动与总供给变动相互关系的角度,概括了总需求变动的二重涵义及其分类。(3)在清理我国理论界对于测定总需求存在的模糊认识基础上,提出了测定我国总需求必须遵循的“概念源于实践”、“范围与广义市场相一致”、“内容不重叠”三原则。(4)根据上述原则,运用我国现有统计资料,不仅**次对我国近40年的总需求做出了较为确切完整的测定,而且**次运用“国民收入系数调整和因素扣除法”对我国近40年的总供给做出了较为确切完整的测定。
作者简介
刘迎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l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l996年被评为中用社会科学院院级突出贡献专家。 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室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民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所党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调查与评价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或客座教授。自1980年发表**篇学术论文以来,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1部(包括独著和合著),译著2部,辞书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包括泽著,独立完成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成果50余万字。l990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总需求变动规律与宏观政策选择—一中国(1952~1990年)经验的理论分析》(陕西人民山出版社1993年版),于1994年获团中央、文化部、广播电视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另有《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转换•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经济增长:格局与机理》(人民出版社l997年版)、《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出社2002年第l版、2007年再版)等多部学术著作和论文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刘迎秋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运行、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期货交易和民营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参与和主持完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版),正式出版后即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正在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国家重点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0.4¥68.0 -
国富论
¥8.8¥35.0 -
博弈论
¥9.9¥38.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8.6¥58.0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16.8¥48.0 -
斯密评传
¥18.9¥4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5.8¥55.0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16.7¥49.0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16.4¥49.8 -
资本论
¥19.1¥59.8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0.3¥58.0 -
博弈论
¥25.9¥49.8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8.8¥35.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5¥35.0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2023新版
¥48.3¥69.0 -
收入不平等/[英]理查德·威尔金森、凯特·皮克特
¥24.1¥65.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0¥30.0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40.3¥56.0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31.9¥55.0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48.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