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李何林论稿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20468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5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511204684 ; 978-7-5112-0468-4
本书特色
《李何林论稿》:汇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原创学术成果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新模式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文学史家李何林及其学术业绩为考察对象,采取知人论世的研究态度和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学术理念,抓取李何林学术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通过文本细读、材料举证和理论思辩,对这一“典型个案”的标本意义进行了言必有据、细致绵密、新颖独到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以见微知著的方式使学术史上的李何林集中、明晰起来。同时,在“新文学史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这一总体框架和较为开阔的历史视野下,全面彰显了李何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创始人之一的重要地位,论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草创、生成的曲折性和必然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理论依据和经验教训。
目录
**章 新文学史家李何林
**节 李何林的学术选择
第二节 李何林的学术生涯
第三节 李何林的学术思想
第二章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的文学史属性(上)
**节 《思潮论》的编撰背景
第二节 《思潮论》的理论资源
第三节 《思潮论》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的文学史属性(下)
**节 《思潮论》的文学史观
第二节 《思潮论》的研究体例与叙史方式
第三节 《思潮论》的史学品格
第四章 变与不变之间:学术转型
**节 “进步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自评》
第三节 “找成分”
第五章 《小问题》,大事件
**节 《小问题》的问题
第二节 批判者的逻辑
第三节 历史的深度反思
第六章 学术使命与岗位意识
**节 “保卫鲁迅”新动向
第二节 思潮研究新课题
第三节 史料建设新成就
结语 学科史上的李何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李何林论稿》以新文学史家李何林及其学术业绩为考察对象,采取知人论世的研究态度和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学术理念,抓取李何林学术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通过文本细读、材料举证和理论思辩,对这一“典型个案”的标本意义进行了言必有据、细致绵密、新颖独到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以见微知著的方式使学术史上的李何林集中、明晰起来。同时,在“新文学史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这一总体框架和较为开阔的历史视野下,全面彰显了李何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创始人之一的重要地位,论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草创、生成的曲折性和必然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理论依据和经验教训。
相关资料
五四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文化多元的时代,按照王富仁的归纳,五四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化主要由这样几大分支构成: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教育文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报刊文化,以胡适为代表的学院派文化,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社会文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现代革命文化等。他还进一步对这几大分支的逻辑关系作了阐发。王富仁认为,必须重视蔡元培及北京大学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贡献,重视新文化运动的多种构成。因为蔡元培的特殊经历和资格,他的“兼容并包”主义,使他能把一切足以扼杀学校文化的政治、经济、权力因素封闭在学校之外,把所有有用的社会人才和信息都能引入到学校,这是一个现代教育家的基本能力和责任。他把陈独秀聘请到北大任文科学长,把《新青年》也带入北大,并以“兼容并包”为之提供思想自由的空间,这样,依靠陈独秀的现代报刊文化(《新青年》)及其横向传播方式的开放性、社会性,才能使北大教授的思想、言论直接发送到社会上、知识界,容易造成广泛的舆论影响,从而打破北大文化的封闭性,纵向传授性。其结果是,北大文化通过《新青年》的传播渠道,使自己的雅文化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性、现实性,《新青年》依托北大,又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在社会上具有了较高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而胡适的白话文倡导和尝试,则为陈独秀的报刊和蔡元培的教育提供了*基本的语言载体,并借助报刊,迅速流通到社会,体现其价值和意义。所以,现代教育、现代报刊和白话文三者的结合,才能促使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产生连环效应。但是,如果没有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则胡适的提倡白话文,陈独秀的提倡文学革命,将没有实质性内涵,没有血肉和生命力,因而缺少光彩;因为五四精神如什么是个性解放,什么是奴性
作者简介
姬学友,1964年3月生,河南辉县人。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鲁迅与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省高校省级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意象的风景——中国历代题咏诗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书法艺术》等杂著(独著或合著)10余种。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