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伦理学史
读者评分
4.7分

中国伦理学史

此本《中国伦理学史》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也是蔡元培先生代表性理论著作之一。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1星价 ¥6.5 (3.8折)
2星价¥6.3 定价¥17.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9条)
V笑看***(三星用户)

这套书的内容很不错,值得一读

2024-08-16 07:57:07
0 0
Tec***(二星用户)

价格便宜,内容详实,不过有点折角。

2024-08-03 14:33:2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6130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8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807613060 ; 978-7-80761-306-0

本书特色

伦理界之通例,非先有学说以为实行道德之标准,实伦理之现象,早流行于社会,而后有学者观察之、研究之、组织之,以成为学说也,在我国唐虞三代间,实践之道德,渐归纳为理想。虽未成学理之体制,而后世种种学说,滥觞于是矣。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孔子;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许行等。

目录

绪论
**期 先秦创始时代
**章 总论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一)儒家
第三章 孔子
第四章 子思
第五章 孟子
第六章 荀子
(二)道家
第七章 老子
第八章 庄子
(三)农家
第九章 许行
(四)墨家
第十章 墨子
(五)法家
第十一章 管子
第十二章 商君
第十三章 韩非子
**期结论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章 总说
第二章 淮南子
第三章 董仲舒
第四章 扬雄
第五章 王充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第七章 韩愈
第八章 李翱
第二期结论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章 总说
第二章 王荆公
第三章 邵康节
第四章 周濂溪
第五章 张横渠
第六章 程明道
第七章 程伊川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第九章 朱晦庵
第十章 陆象山
第十一章 杨慈湖
第十二章 王阳明
第三期结论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伦理学史》内容简介: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历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冶中西学术于一炉,集新旧思想于一身,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有《蔡元培全集》行于世。此本《中国伦理学史》是**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也是蔡元培先生代表性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将中国伦理学史划分为三个时代,系统介绍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并以科学的方法辨析其优长与缺失。其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此次重新出版,以1933年3月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国难后**版为底本,并以2005年上海古籍本为参校本,进行了编辑整理。我们在遵循古籍整理通行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尊重历史文献的原貌,以基本保存其时代特征。

相关资料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伦理思想之基本我国人文之根据于心理者。为祭天之故习。而伦理思想,则由家长制度而发展,一以贯之。而敬天畏命之观念.由是立焉。天之观念五千年前,吾族由西方来,居黄河之滨,筑室力田,与冷酷之气候相竞,日不暇给。沐雨露之惠,懔水旱之灾,则求其源于苍苍之天。而以为是即至高无上之神灵,监吾民而赏罚之者也。及演进而为抽象之观念,则不视为具有人格之神灵,而竞认为溥博自然之公理。于是揭其起伏有常之诸现象,以为人类行为之标准。以为苟知天理,则一切人事,皆可由是而类推。此则由崇拜自然之宗教心,而推演为宇宙论者也。天之公理古人之宇宙论有二:一以动力说明之。而为阴阳二气说;一以物质说明之,而为五行说。二说以渐变迁,而皆以宇宙之进动为对象:前者由两仪而演为四象,由四象而演为八卦,假定八者为原始之物象,以一切现象,皆为彼等互动之结果。因以确立现象变化之大法,而应用于人事。后者以五行为成立世界之原质,有相生相克之性质。而世界各种现象。即于其性质同异间,有因果相关之作用,故可以由此推彼。而未来之现象,亦得而豫察之。两者立论之基本,虽有径庭.而于天理人事同一法则之根本义,则若合符节。盖于天之主体.初未尝极深研究,而即以假定之观念,推演之,以应用于实际之事象。此吾国古人之言天,所以不同于西方宗教家,而特为伦理学*高观念之代表也。天之信仰天有显道,故人类有法天之义务,是为不容辨证之信仰,即所谓顺帝之则者也。此等信仰,经历世遗传,而浸浸成为天性。如《尚书》中君臣交警之辞,动必及天,非徒辞令之习惯。实亦于无意识中表露其先天之观念也。天之权威古人之观天也,以为有何等权威乎。《易》曰:“刚柔相摩,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谓天之于万物,发之收之,整理之,调摄之,皆非无意识之动作,而密合于道德。观其利益人类之厚而可知也。人类利用厚生之道。悉本于天,故不可不畏天命,而顺天道。畏之顺之,则天锡之福。如风雨以时,年毂顺成,而余庆且及于子孙;其有侮天而违天者.天则现种种灾异,如日月告凶、陵谷变迁之类,以警戒之。犹不悔,则罚之。此皆天之性质之一斑见于诗书者也。天道之秩序天之本质为道德。而其见于事物也,为秩序。故天神之下,有地祗,又有日月星辰山川林泽之神,降而至于猫、虎之属。皆统摄于上帝。是为人间秩序之模范。《易》曰: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是素食主义者,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南京博物院,并亲自兼任**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