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视角下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

包邮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视角下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

1星价 ¥17.5 (7.0折)
2星价¥17.5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0865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208086562 ; 978-7-208-08656-2

本书特色

《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视角下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人文社科新论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研究基督教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一部论文集,全书分中国形象、翻译策略、宗教理念、文化教育、政治定义五大方面,涉及一些研究者通常不太注意的方面,如钱德明与中国音乐、蒙古使徒景雅各以及翻译和诠释宗教经典上体现出的文化理念方面的差异等。本书论文所选角度和研究方法比较独特,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三位权威学者周振鹤、孟华和杨慧林为本书作序。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国形象
被俯视的文明:19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视阀中的中国形象
从钱德明与中国音乐的关系看其文化身份的变化
蒙古使徒景雅各笔下的蒙古人形象
翻译策略
明末清初传教士变译考察
《教务杂志》中“god”汉译讨论研究
季理斐夫人与《喻言丛谈》——清末民初西方来华新教女传教士文学翻译的考察
关于丁韪良译介《万国公法》的若干问题
宗教理念
乾隆朝江南两次教案述论
理雅各的儒教一神论
从合儒到超儒——由《天主实义》与《天儒印》看明清传教士经典诠释
文化教育
北京同文馆与广州博济医校的比较研究
日本经验与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学校的立案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中西干事比较研究——以20世纪20年代为中心
政治定义
西译中述与晚清“西方政治之学”的型塑——以江南制造局译印《佐治刍言》为中心的讨论
近代中日基督教和平主义者的命运——以徐宝谦与贺川丰彦为个案的比较研究
论文作者简介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视角下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内容简介:一般以为20世纪初是比较史学的开端,只不过被认为是比较史学开山的布洛赫本人也承认,他并不是比较方法的创造者:“比较方法已不再需要加以创造。在人类的许多科学领域中,比较方法很久以来就已经证明了自身的效能。”这样说是很得体的。比较观点或比较视角是许多学科,尤其是历史研究的自然的行为。历史学家在编纂历史或一般人们在阅读历史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就是比较的思路。司马迁所谓“通古今之变”,这个“变”就是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的。司马光之所以将历史看作为“资治通鉴”,也就是对历代的统治进行比较的结果。不过用比较视角与比较方法来研究历史,并不等于就是比较史学。用余英时先生的话来说,比较史学“是一种专门之学。而且尚在发展阶段,一时不易见其归趋”。比较史学的*终目的也许是在寻找历史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创立新的历史观。这个鹄的比较高远,因此无论在中国在西方,比较史学还是不很发达的一个领域。不过,即使我们今天不必追求比较史学的高度,但对历史比较研究的实践,也是应该加以重视的。因为就认识论看来,比较是认识事物与现象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法。在历史领域中,遇到与自身不同的历史现象时,比较视角往往油然而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