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6186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10-02-01
  • 条形码:9787030261861 ; 978-7-03-026186-1

本书特色

《财政学》: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新世纪经济管理类“财政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全书分财政概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和财政管理4篇14章,在借鉴有益的西方财政理论与实践内容,吸收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的新观点、新成果并结合财政改革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和阐述财政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财政职能分析,财政支出的类型、规模、结构和效益,财政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以及财政收入理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公债收入、财政政策、财政体制、预算管理、财政监督和财政平衡等。各章设有“本章小结”与“复习思考”,配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支持系统。
  本书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对财政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篇 财政概论
 **章 财政基础理论
  **节 财政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财政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财政理论演进
  第四节 财政学科体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二章 财政职能分析
  **节 市场经济效率
  第二节 财政基本目标
  第三节 财政职能内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二篇 财政支出
 第三章 财政支出理论
  **节 财政支出类型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
  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四章 财政购买支出
  **节 购买支出效应
  第二节 社会消费支出
  第三节 政府投资支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五章 财政转移支出
 第 一节 转移支出效应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三节 财政补贴支出
  本章小 结
  复习思考
第三篇 财政收入
 第六章 财政收入理论
  **节 收入基础理论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七章 税收收入制度
  **节 税收基础理论
  第二节 税收制度理论
  第三节 现行税制体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八章 政府非税收入
  **节 非税收入理论
  第二节 非税收入形式
  第三节 非税收入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九章 国家公债收入
  **节 公债基础理论
  第二节 公债收入制度
  第三节 公债市场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四篇 财政管理
 第十章 财政政策机制
  **节 财政政策理论
  第二节 财政政策配合
  第三节 财政政策运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体制
  **节 财政体制理论
  第二节 财政体制内容
  第三节 转移支付制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二章 财政预算管理
  **节 预算基础理论
  第二节 预算管理流程
  第三节 预算管理内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三章 财政监督管理
  **节 财政监督理论
  第二节 财政监督运用
  第三节 财政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管理
  **节 财政平衡理论
  第三节 财政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财政学》是为新世纪经济管理类“财政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全书分财政概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和财政管理4篇14章,在借鉴有益的西方财政理论与实践内容,吸收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的新观点、新成果并结合财政改革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和阐述财政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财政职能分析,财政支出的类型、规模、结构和效益,财政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以及财政收入理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公债收入、财政政策、财政体制、预算管理、财政监督和财政平衡等。各章设有“本章小结”与“复习思考”,配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支持系统。《财政学》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对财政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二)国家财政的考察尽管我国与西方都经历了“家计财政”阶段,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并经历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财政”阶段。与国家财政相一致的国家形态是企业者国家,而非所有权者国家和税收国家。这一时期的财政作为国家直接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财力手段,是为满足实现国家自身职能的需要而进行分配的手段。企业只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个人只是企业或单位的行政附属物,整个社会和国家以政府为中心形成一个大企业,财政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大企业的总财务。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质就是国家和政府的活动,企业和个人的活动只是服从于国家和政府的经济计划,财政也只是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这就是国家财政。国家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治权力行使者、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生产经营组织者“三位一体”的政府,这种分配主体同时承担着三种不同的任务:作为政治权力行使者要履行社会经济管理任务,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要承担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任务,而作为生产经营组织者则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和指挥控制。财政则要同时兼顾三种不同职责的财力需要,属于生产建设型财政。这是因为,不仅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是直接或间接投入生产建设,而且很多政府机构尤其是庞大的各经济主管部门,都是围绕着组织和指挥企业的生产建设而设置的,所以其经费也具有生产建设费用的性质。(三)公共财政的考察1.公共财政的含义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中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它是区别于自然经济时期的家计财政和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的一种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并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民主法治财政。公共财政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失灵,核心概念是公共产品,财政支出主要是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税收成为公共产品融资的工具,*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达到*优配置。2.公共财政的形成西方财政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大致经历了自由放任、国家干预和混合市场经济三个时期,因而政府经济职能特别是财政内容就有不同的体现。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财政是与“夜警国家”相一致的形态,“看不见的手”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主要作用。这一时期的财政特点是职能单一,规模较小,实行严格法治。20世纪20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