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11660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1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301166031 ; 978-7-301-16603-1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创新性学习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这套教材的编写,是我们整体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年来我们一直慎重其事,不仅注重相关的理论思考,而且努力进行实践探索,同时还积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想法。为了保证编写质量,2007年我正式拿出编写方案之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讨;各部教材也都分头召开了编委会,反复研究具体编写方案,不断深化认识、完善思路、优化设计。因此这套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
在编写队伍方面,我们约请了本院和其他部属重点大学的学术带头人或知名教授担任各书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并组建了总编委会,负责总体把关,各科教材则采取主编负责制,以确保编写质量。
目录
**章 新中国文学的当代品格
**节 深厚的政治情结
第二节 绚丽的文化景观
第三节 自觉的汉语意识
第四节 多元的创作格局
第二章 “十七年”诗歌新风
**节 “政治抒情诗”
第二节 郭小川与贺敬之
第三节 闻捷及其《天山牧歌》
第三章 浪漫的革命史小说
**节 革命史小说概述
第二节 革命战争小说:《红日》与《林海雪原》
第三节 成长小说:《青春之歌》与《三家巷》
第四节 大墙小说:《红岩》
第四章 “合作化小说”的历程
**节 “合作化小说”概述
第二节 史诗小说:《创业史》
第三节 民间色调:《山乡巨变》、《李双双小传》
第四节 政治小说:《艳阳天》
第五章 “十七年”散文的格局
**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第二节 游记与小品
第三节 杂文
第四节 书信:《傅雷家书》的价值
第六章 “十七年”戏剧的成就
**节 “十七年”戏剧概述
第二节 历史剧
第三节 老舍的《茶馆》
第七章 “文革”文学的特异量观
**节 “革命样板戏”和浩然的小说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地下文学”
第八章 新时期:“朦胧诗”的浪潮
**节 围绕“朦胧诗”的论争
第二节 北岛与顾城的诗
第三节 舒婷的诗歌
第九章 从“伤痕文学”到“改革文学”
**节 “伤痕文学”的崛起
第二节 “反思文学”的成就
第三节 “改革文学”的风潮
第十章 “新潮文学”与“寻根文学”
**节 概述
第二节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第三节 马原和莫言的先锋小说
第四节 贾平凹、韩少功和阿城等人的“寻根小说”
第十一章 从“新写实小说”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回归
**节 “新写实小说”概述
第二节 在“新写实小说”与批判现实主义之间
第三节 批判现实主义的新浪潮
第十二章 “知青文学”
**节 “知青文学”的演变
第二节 张承志、史铁生的文学境界
第十三章 女性文学
**节 从“伤情”到“纵欲”的性别之思
第二节 女性文学的命运主题
第三节 女性文学的神秘之惑
第十四章 长篇历史小说的丰收
**节 明末故事:《李自成》与《白门柳》
……
第十五章 “新生代”的诗歌与小说
第十六章 新时期的“探索戏剧”
第十七章 新时期散文的辉煌
第十八章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
第十九章 台湾文学的风景
后记
节选
《中国当代文学》一方面将当代文学放到更开阔的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中,在与现代文掌的传承和差异、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甚至与古典文学的联系中去探讨当代文学的某些特色,另一方面将对平当代文学思潮的介绍与相关重要作隶作品的评析结合在一起以星现文学史的“整体感”和趣味性。
相关资料
首先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对“文革”及其历史根源的控诉与反思。这样的控诉与反思暴露了极“左”政治对亲情与人情的戕害(如卢新华《伤痕》、王亚平《神圣的使命》、韩少功《月兰》),专制主义愚民政策对文化的禁锢、对人心的扭曲(例如刘心武《班主任》),呼唤人道主义的回归。接着是“改革文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触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课题:蒋子龙《开拓者》、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柯云路《新星》和《夜与昼》都揭示了政治体制问题对思想解放、经济改革、社会变革的掣肘,写出了改革者因为常常碰壁而苦闷,从而为推动政治改革大声疾呼。“新潮文学”的产生是现代主义思潮回归,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形成的标志。但“新潮文学”中就有相当部分是政治题材——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都凝聚了作家对革命的一系列反思;韩少功《爸爸爸》以象征与荒诞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劣根的思考,其中关于械斗的描写就是由“文革”武斗的史实触发①;马原《零公里处》取材于作家的“文革”记忆,写出了“文革”印象中的非理性发现;余华《一九八六年》也通过一个精神病人的自虐揭示了“文革”伤痕之深,并意味深长地对照写出了那些正常人的健忘
作者简介
樊星,文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1998年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著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有韩文译本)、《别了,20世纪》、《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和《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主编《永远的红色经典》,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曾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艾艺论文,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文艺*高奖——屈原文艺奖,以及“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和“宝钢教育奖”。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到山中去
¥9.1¥30.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门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