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谁?选民与代表

包邮代表谁?选民与代表

1星价 ¥24.1 (8.6折)
2星价¥24.1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90708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350 页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309070811 ; 978-7-309-07081-1

本书特色

《代表谁?:选民与代表》:随着一声追问一起走入选民与代表关系的界,捧着一颗丹心共同探讨选民与代表关系的未来。

内容简介

简介   《代表谁?:选民与代表》:随着一声追问一起走入选民与代表关系的界,捧着一颗丹心共同探讨选民与代表关系的未来。

目录

导言**章 选民与代表**节 选民与代表的概念解析一、人民、公民与选民二、选民的概念解析三、代表的概念解析第二节 选民与代表关系的五种模型一、委托代理模型二、选举代议模型三、抽样微体模型四、统制象征模型五、选民团体国家机关转移模型第三节 选民与代表关系的两个宪政原则一、对立平衡的民主体系二、社会本位主义的制度精神三、以参政权保障受益权第四节 选民与代表关系的制度中轴一、民主集中制解析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内在属性三、政治制度的中轴第二章 直接授权与代表权源**节 公权授受的经典理论与先期实践一、公权授受的经典理论二、公权授受的先期实践第二节 公权授受的法律框架一、《宪法》对公权授受的基本定位二、《选举法》对公权授受的承载三、《组织法》和《代表法》对公权授受的规定第三节 直接授权的把关程序一、换届选举的梯度管理架构二、选举规划与选务人员培训三、选区划分与代表名额分配四、选民登记与资格审查五、代表候选人的结构与投票选举六、选举把关体系的架构分析第三章 间接授权与代表权源**节 建构间接选举制度的路线图一、间接选举的结构与功能二、干部型代表的选任体系三、党组和党员对党委负责制第二节 省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阶梯型民意间接代理架构二、省级代表的多重代理源流三、代表候选人的组织掌控体系第三节 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届际传承型授权架构二、代表名额的定制准则三、代表的身份构成分析四、政党权威和代表选举的多重组织架构第四章 权力行使与代表履职**节 代表履职的原理与法规一、民意的“二次表达”形式二、代表不同利益的辩护与质疑三、代表履职的法理依据第二节 代表与会履职和选民的关系一、代表议案的来源与选民的关系二、代表议案的处理程序三、代表建议的来源与选民的关系第三节 代表调查、视察与选民的关系一、调查研究的理论传统与法理分析二、人大调研与民意表达三、视察制度的来源及法理分析四、人大视察与选民的关系第四节 人大信访制度与选民的关系一、信访制度的源流及法理逻辑二、信访制度与选民的关系三、重构民意流通的信访渠道第五章 权力制约与代表轮替**节 监督和罢免的源流一、监督和罢免的理论源流二、监督和罢免的法理发展第二节 监督链的特性分析一、选民监督的两个客体二、法定监督程序缺位三、监督体系的系统性失灵第三节 罢免的制度困境一、选举权与罢免权不对等二、选民罢免代表的程序障碍三、选举单位罢免代表的制度设置第六章 多重代理**节 多重代理的制度绩效一、多重代理的制度网络二、多重代理的制度绩效分析三、多重代理的工具依赖第二节 民意代理关系的重构一、民意代理的理想模型二、民意代理关系的重构三、制度创新与代理关系再造图表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代表谁?:选民与代表》内容简介:按照公民授权与代议民主的运行逻辑,代表的基本属性必然体现为“代表选民议事”、“代替选民监督政府”和“代为选民服务”。公权授受的逻辑理则要求受权者必然对授权者负责,惟其如是,才能构建顺畅的委托-代理政制框架。借助政治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选民与代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发现代表是一个“多重代理的角色集”,即代表集政党代理人、国家代理人、法律代理人、政策制定者与民意代理人于一体。代表这种“多头负责主体”的角色既遮蔽了其应有的基本属性,又成为他们选择规避风险和政治“不作为”的合法理据。欲使民意代理机构发挥应有的制度功效,就必须对现有的代理结构进行价值澄清和制度再造,使代表真正成为能够代理民意的职业政治人,*终解决代表到底“代表谁”这一根本问题。

作者简介

邱家军,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获得者,已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主要从事比较议会与代议制度、选举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