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28757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5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111287575 ; 978-7-111-28757-5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fuquan(frank)zhao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快速发展的近零排放汽油车的核心研发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书针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为读者提供了近零排放汽油车现代技术的发展概况。书中材料反映了全球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合作研究的*新成果。本书是市场上**本既涵盖基础理论,又包括实际应用的汽油车近零排放控制技术方面的参考书。
  本书共14章,近200幅插图或照片,是世界各国从事汽油车研发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必读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对先进汽油车排放技术感兴趣的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目录

序言
原版序
译者的话
第1章 汽油机起动及停机瞬态过程
 1.1 引言
 1.2 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的停机过程
 1.3 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的起动过程
 1.4 缸内直喷火花点火汽油机的起动过程
 1.5 小结
 1.6 参考文献
第2章 混合气形成过程
 2.1 引言
 2.2 液体燃油与碳氢排放
 2.3 燃油喷射硬件和控制
 2.4 流场的影响
 2.5 冷起动和暖机阶段改善混合气制备并减少液体燃油影响的策略
 2.6 小结
 2.7 参考文献
第3章 冷起动碳氢排放机理
 3.1 引言
 3.2 冷起动整机性能
 3.3 碳氢沉积机理
 3.4 碳氢传输机理
 3.5 碳氢氧化
 3.6 小结
 3.7 参考文献
第4章 发动机冷起动特性
 4.1 引言
 4.2 燃油喷射特性及燃油输送到缸内
 4.3 混合气分布及其与流动的相互作用
 4.4 燃烧过程和污染物生成
 4.5 小结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推迟点火改善催化剂起燃特性
 5.1 引言
 5.2 改善起燃特性的标定措施
 5.3 发动机推迟点火的工作状态
 5.4 推迟点火更可靠运行的途径
 5.5 小结
 5.6 参考文献
第6章 二次空气喷射改善催化剂起燃特性
 6.1 引言
 6.2 二次空气喷射的原理和系统布置
 6.3 热氧化与催化氧化
 6.4 温度和混合对促进热氧化过程的作用
 6.5 发动机加浓和二次空气喷射量的要求
 6.6 次空气喷射控制和在线诊断
 6.7 次空气喷射的其他应用考虑
 6.8 小结
 6.9 参考文献
第7章 燃油品质和燃油重整对冷起动碳氢排放和催化剂起燃的影响
 7.1 引言
 7.2 汽油品质
 7.3 燃油对hc排放的影响
 7.4 在线燃油重整
 7.5 在线燃油蒸馏
 7.6 小结
 7.7 参考文献
第8章 先进催化剂设计
 8.1 引言
 8.2 先进三效催化剂概念和设计
 8.3 满足pzev排放标准的催化剂系统设计原理
 8.4 小结
 8.5 参考文献
第9章 hc捕集器
 9.1 引言
 9.2 hc捕集器的作用机理
 9.3 控制捕集效率的因素
 9.4 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
 9.5 小结
 9.6 参考文献
第10章 三效催化转化器系统模拟
 10.1 引言
 10.2 模拟方法
 10.3 化学反应机理
 10.4 储氧机理
 10.5 传热和传质现象
 10.6 人口流动分布
 10.7 催化剂动态特性模拟
 10.8 小结
 10.9 数学术语
 10.10 参考文献
 10.11 本章附录
第11章 降低蒸发排放
 11.1 引言
 11.2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类型
 11.3 降低蒸发排放
 11.4 小结
 11.5 参考文献
第12章 在线故障诊断
 12.1 引言
 12.2 催化剂系统监测器
 12.3 综合零部件监测器
 12.4 降低冷起动排放控制策略监测器
 12.5 发动机失火监测器
 12.6 蒸发系统监测器
 12.7 废气再循环系统监测器
 12.8 燃油系统监测器
 12.9 氧传感器监测器
 12.10 二次空气系统监测器
 12.11 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监测器
 12.12 实车性能跟踪
 12.13 小结
 12.14 参考文献
第13章 排放测试
 13.1 引言
 13.2 废气排放
 13.3 定容采样器
 13.4 气袋微型稀释器
 13.5 分析仪精度
 13.6 小结
 13.7 参考文献
第14章 近零排放汽油动力车辆系统
 14.1 引言
 14.2 近零排放汽油动力车辆系统的要求
 14.3 宝马部分零排放车辆系统
 14.4 福特部分零排放车辆系统
 14.5 本田超清洁汽油动力车辆系统
 14.6 日产部分零排放车辆系统
 14.7 丰田部分零排放车辆系统
 14.8 丰田超清洁混合动力系统
 14.9 小结
 14.10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
展开全部

节选

《汽油车近零排放技术》作者Fuquan(Frank)Zhao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快速发展的近零排放汽油车的核心研发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汽油车近零排放技术》针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为读者提供了近零排放汽油车现代技术的发展概况。书中材料反映了全球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合作研究的*新成果。《汽油车近零排放技术》是市场上**本既涵盖基础理论,又包括实际应用的汽油车近零排放控制技术方面的参考书。《汽油车近零排放技术》共14章,近200幅插图或照片,是世界各国从事汽油车研发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必读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对先进汽油车排放技术感兴趣的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赵福全,1963年出生,1985年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汽车系内燃机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及1992年在日本广岛大学机械工程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Wayne州立大学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作多年。2003年出任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Researctl Executive)。2004年回国后担任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2006年11月加盟吉利集团,担任集团董事、副总裁,兼任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
曾担任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燃料润滑油分会副主席。燃烧分会主席。
现任吉林大学及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己在国际刊物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英文、日文论文10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五部。
译者简介:
帅石金,1965年出生,1998年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内燃机专业博士毕业。2000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后出站留校至今。现任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代用燃料汽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流动、喷雾和燃烧数值模拟;发动机替代燃料;发动机排放后处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5项。编著《汽车文化》、《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等教材。在中外期刊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EI检索6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