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大师丛书-欧阳竟无评传
读者评分
4.7分

包邮国学大师丛书-欧阳竟无评传

1星价 ¥15.9 (6.5折)
2星价¥15.9 定价¥24.5
商品评论(3条)
yue***(三星用户)

国学大师丛书-欧阳竟无评传

值得收藏的一套传记。

2018-08-31 10:10:55
0 0
***(三星用户)

近代佛学的开始

唯识学的继承人,现代佛学的开创者,其文值得细读

2011-07-21 14:41:07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579541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5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805795416 ; 978-7-80579-541-6

本书特色

《欧阳竟无评传》是国学大师丛书之一,《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
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中国新闻出版署“八五”规划重点图书。

内容简介

《欧阳竟无评传》内容简介:欧阳竟无,名渐,乳名祖保,原字镜湖,四十岁以后改字竞无。五十岁前后,欧阳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自修成就法相唯识之学,门人弟子及学术界渐渐誉为欧阳竟无大师。自此之后欧阳的原字镜湖,世遂不复及知。宜黄县城南门人。著名佛教居士,佛学教育家,唯识宗代表人物,人称“宜黄大师”。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佛学大师。

前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目录

总序 张岱年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
序 潘富恩
序 陈正夫
英文提要
第1章 宜黄禅窟甲于西江
第2章 阴霾悍鸷之气充于庭
第3章 奔走凄惶托足金陵
第4章 石埭门中居上座
第5章 筚路蓝缕庭深寂寞
第6章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非科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第7章 内院隐然为佛学重镇
第8章 竟玄奘未竞之业
第9章 寂灭阐无余巨眼远穷千古秘
第10章 居士通外学奔走呼号
第11章 组建院学顿境渐行
第12章 幻空照遍昧巨灵忽畸
第13章 薪传未泯鸿篇流衍播千秋
附录一 欧阳渐学术行年简表
附录二 支那内学院一览表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未剪,但对时势已无可奈何。曾植乃大儒,于经史造诣尤深,对传统旧学亦十分钟爱。在“欧风美雨”侵袭日炽之时,他一直持“中体西用”之观。竟无发起支那内学院之时,正是新文化运动兴盛之日,因此,曾植极力护持竞无,乃不言而喻之事。1918年冬,曾植躺在病床上,颇为感叹地写道:天发煞机,芸生劫劫。政治学煞机也,经济学煞机也,社会学、文学、哲学皆煞机也。剖析此世代人心原质,一语言、一动作、一思想、一合气,动不挟,贪嗔痴三业以俱来。贪嗔痴者,煞种子欤。救此贪嗔痴者其不可以贪嗔痴教之,其当以清净慈悲者救之欤。吾发此愿于庚戌,与杨居士及诸君集佛学研究会于金陵,越岁而居士示寂。继其事者欧阳竞无居士,既大阐瑜伽学慈恩宗以开发当世学者矣。犹勤勤为未来计,观察时机,设支那内学院,章程简而备,开知见立轨范兼显密摄一三宗趣,具彰,始终不二。海内善男子、善女人、大长者、大菩萨,发文殊智、行普贤愿者,未亦有乐乎此而助成之乎?吾涕泣过之,祷祝以成之。嘉兴沈曾植书①上文即曾植为竞无而作的《支那内学院缘起》。他把新兴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皆判为“煞机”,认为佛法清净慈悲可以救之,实是用自己筑起的墙把时代隔开了。然曾植对佛学一直护持,乃有功于近代佛学,亦诚不可诬。寓居南京陈散原老人,对竟无创办内学院亦支持甚至。他视支那内学院为祗洹精舍之继续,以为竟无“踵前规恢而益备,以续居士(按:杨仁山)未竟之志”。
他说:“余老矣,海内忧世宏济之君子,煦而薰之,翼而成之,庶乎了此一大事,为因为果,俱不可思议。”②太炎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行为常有怪诞之迹,有“章疯子”之称。他颇为自负,论学则常目中无人,但对竟无较为推崇。他说:“友人欧阳竟无尝受业石埭杨居士,独精《瑜伽师地论》,所学与余同。尝言:‘唯识、法相唐以来并为一家,其实通局、大小殊焉。

相关资料

后记
本书由徐清祥和王国炎共同完成,*后由徐清祥删改定稿。
钱宏老师对本书给予了自始至终的关怀,没有钱师的奖掖、鞭策和教诲,清祥或无缘步入佛学门径。
陈正夫教授、何植靖教授对我有“君臣之礼,父母之恩”。两位导师对我耳提面命的教诲,清祥终生难忘。
*后还要感谢金陵刻经处的戴建平先生、南京大学的朱维宁先生、江西省方志办的何明栋先生,他们为收集资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南昌航院的李华老师为本书写了英文提要,并为誊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在本书重印之际,著名学者、九十余岁的李安先生寄来《<欧阳竞无评传>阅后感》一文,对本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者择要摘录于下:
1.42页。“祗洹精舍”是僧学堂,居士们受学仅邱唏明、谢无量,比丘则太虚、释仁山等。欧阳渐、梅光羲等则为早就学于杨老居士,并非在“祗洹精舍”。
2.182页。在金陵刻经处研究部及支那内学院筹备处时,在欧阳先生门下受学的只有邱唏明、吕澂、黄树因、徐克明、苏心田、姚妙明、邬爱平、陈铭枢、黄忏华等十余人,而书中所列均为支那内学院成立后之人。徐平轩辑史料以意猜测加注致误。
3.门人四大儒中,不宜有熊十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