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1星价 ¥21.5 (5.5折)
2星价¥21.5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2008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80 页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08620084 ; 978-7-5086-2008-4

本书特色

美国屡屡突破中国红线,意欲何为?中美贸易争端为何愈演烈?其背后潜藏着哪些危机?美国企业对中国做了些什么?中美之间的利害关系是美元和美分,还是鲜血与胆量?《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首部呼吁中美创建一个Chimerica共同体的著作!《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首部从中美共同体角度探讨中美合作与对抗的书!《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是一部点燃中美经济学界激烈论战的书——作为全球*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会进一步融合还是走向蜜月终点?《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是一部从经济领域深入探讨中美关系的书——中美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美之间的争端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目录

引言1第1章 黑猫,白猫11“摸着石头过河”14南方讲话17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20温州模式22江泽民与朱基的新政策23中国就是答案27第2章  “新经济”:“中美国”发展的先决条件29“新经济”: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命题34人比利润重要40开拓中国市场46第3章 肯德基PK北京烤鸭49肯德基是怎样进入中国的51克林顿成了中国的俘虏61第4章 雅芳来了!67雅芳在中国的爆炸式增长70从雅芳看中美关系80第5章 中国:外资企业的希望与梦想87联邦快递公司老总的中国梦90中国市场的诱惑力99第6章 自由贸易:是鲜花,还是荆棘?105中国艰难的世贸之路108世界贸易体系已变得陌生?119第7章 统计数据在撒谎123你知道官方统计数据是怎么来的吗?126你知道经济学家是怎样研究经济的吗?133第8章 中美商业体系与文化融合139中国生产,美国消费142中国的成功与失误151“中美国”:文化融合155第9章 哇!姚明!?159华为的全球战略161姚明成为耐克代言人166中国:消费文化的独特变化169对中国的怀疑可以保持沉默了177第10章 中国金融体系:危机与变革179温家宝: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的专家?181中国金融体系的变革?185第11章 中美贸易战:谁是*终赢家?197中美分歧到底在哪里?201中美两国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210第12章 中国崛起:在和谐与纷争之中219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惊天内幕222联想:不再沉默226中国:向外!向外!228和谐社会234扭转对中国的敌视237第13章 奥运会:辉煌时刻241你所不知道的奥运内幕2442008年夏:一段历史的终结251第14章 中国时代已经来临?257中国:未来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260中国面临的挑战267结语273致谢279
展开全部

节选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中,作为对中美经贸关系领域的权威专家,扎切里·卡拉贝尔在书中追溯了中美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中国进行了积极的经济改革,吸引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经营。书中讲述了像联邦快递、肯德基、雅芳和沃尔玛这样的美国企业在华发展的历程,《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讲述了它们对于中国经济成功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讲述了中国为它们提供的发展机遇。中国作为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国经济奇迹在国际政治领域引起的变化正在显现。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已经感受到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但正如扎卡里·卡拉贝尔所揭示的,这只是故事的一个方面。过去10年,中美两国经济已经融合为一个统一体。未来几十年,世界将会日益繁荣还是会更加不稳定?这将取决于中美两国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中美两国贸易摩擦还会日渐增多。但是,作者认为,这种摩擦应该被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能任由摩擦升级,因为中美两国互有需要互相依赖。《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作者不仅首次向我们展示了中美两国经济融合的全景,同时也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为什么未来中美融合的继续发展对于世界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任何对中美经贸关系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认真阅读这部系统梳理中美融合进程的著作。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到了相当危险、严峻的时期!在较量中融合,在融合中较量?美国重蹈英国覆辙,中国取而代之?全面、深入解读全球*重要的大国经济关系,探讨未来金融合作趋势。矛盾?斗争?较量?摩擦?谈判?融合? 为什么中美之间会出现那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与纷争?中美两国的融合不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的!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读者对象:对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关系,对中国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读者。

相关资料

“我们现在正面临着自大萧条以来*严重的危机。”2008年秋天,在美国和全世界,这句话已是老生常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成了压死骆驼的*后一根稻草。10月初,全球信贷体系实质上已经停止运转,而信用和资产流动对于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如同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一样。如果仅仅是购买力增长放缓,那么全球信贷体系还可以蹒跚运转,就好像人即使几周不吃饭也还能活命一样。但是,如果私营银行和国家银行之间的短期信贷和资金流被切断,那么全球信贷体系离停转就不远了。一个信贷停止流动的世界就像一个停电的世界一样毫无动力。这是全球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问题。多年来,华尔街金融机构一直在倡导一种新的风险模式。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创新和一些金融模式成为可能,新产品因此大量增加。其中很多产品背后都隐藏着具体的抵押品不稳定的风险。在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建起来的房子成了新的全球经济的临时基础,这并不是房屋建筑者和房地产经纪人的初衷。但是2005~2008年,这些房子支撑的并不仅仅是中产阶层的家庭,它们支撑的还有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和契约。这些衍生品和契约应该可以分散和削弱风险。但实际上,它们却集中并扩大了风险。中国:未来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房价下跌是造成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但这个原因不可能单独引发2008年的全球信贷危机。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现在仍然有争议。有些人认为,房价下跌就是引发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是,即使美国有500万套按揭房屋被银行收回,即使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西欧,即使经济活动因此而受到损害,甚至发达国家会因此而陷入经济衰退,但全球金融体系也不至于因此而走到崩溃的边缘。只是因为这些房屋抵押被用于进一步的全球信贷,在房价迅速且严重下跌后,情况才会同样迅速且严重地恶化。1989年后,中美两国有企业的财富命运就相互联系在一起了。美国政府的资产平衡更依赖于中国。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面前也变得更加脆弱,这是中国政府不想看到也完全没有意识到的。美国国内弥漫着一种自满情绪,人们以为风险已经消除。中国国内也弥漫着一种极为自信的情绪,认为中国经济可以不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国有化以及全球股票和债券市场泡沫的破灭表明了上述两种看法的错误。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在美国的数万亿美元投资,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的发挥就会更加受限。各国中央银行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的流动资金也有赖于那些有巨额盈余的国家,而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扎卡里·卡拉贝尔 译者:王吉美 吴雪 李飞

扎卡里·卡拉贝尔是里弗图埃斯研究机构(River Twice Research)总裁,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高级顾问,从事经济与政治趋势分析工作。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卡拉贝尔曾经担任纽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著有《分割沙漠》(Parting the Desert, The Last Campaign)和《和平至上》(Peace Be Upon You)等书。卡拉贝尔还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定期评论员,《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外交季刊》和《华盛顿邮报》撰稿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