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简史

包邮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简史

1星价 ¥23.4 (5.2折)
2星价¥23.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145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开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09714515 ; 978-7-5097-1451-5

本书特色

《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简史》重点介绍和解析了苏联和中国这两个不同发展方向与性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化及其经验教训。此外,《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简史》还深入探讨了苏联解体与苏共失权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目前的良好状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就社会主义国家的时空界定、基本研究内容、基本研究原则和方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历史背景与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的历史分期作了简要论述。其次,概括叙述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及其成败得失。*后,介绍并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纷争与分化。本书重点介绍和解析了苏联和中国这两种不同方向与性质的演化及其经验教训。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苏联解体与苏共失权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目前的良好状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录

**章 总论
 **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时空界定和基本内容
 第二节 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历史背景与分期
 **节 时代特征与社会条件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与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二 垄断组织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三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19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遗产和实践经验
  一 理论遗产
  二 实践经验
 第三节 历史分期
第三章 一国社会主义的建立与早期执政尝试
 **节 一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组织、思想与理论准备
 第二节 一国社会主义的建立
  一 “二月革命”前的基本形势与“二月革命”
  二 “二月革命”后的局面与布尔什维克的路线和策略
  三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四 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 早期执政尝试
  一 苏维埃政权成立早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二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三 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四 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
  五 列宁晚年的探索及其意义
  六 列宁逝世后至二战前苏联的概况
第四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及其纷争与分化
 **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一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纷争与分化
  一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与苏南冲突
  二 20世纪6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早期探索与改革
 **节 南斯拉夫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早期的探索与改革
  一 赫鲁晓夫的反思与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的反思与改革
 第三节 中国早期的探索与改革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探索
  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的状况
 第四节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早期探索与改革
  一 波兰的动荡与改革
  二 匈牙利事件和局部改革
  三 捷克斯洛伐克的早期改革
  四 保加利亚的早期改革
  五 民主德国的早期改革
  六 罗马尼亚的早期改革
  七 阿尔巴尼亚的早期情况
  八 朝鲜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九 越南早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十 蒙古早期的社会主义过渡
  十一 老挝早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十二 古巴早期的社会主义尝试
第六章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的探索与改革
 **节 南斯拉夫的再探索、改革和剧变
 第二节 后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与苏联剧变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越、古、老、朝的情况
  一 中国的探索与改革
  二 越南的探索与改革
  三 古巴的探索与改革
  四 老挝的探索与改革
  五 朝鲜的情况
 第四节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
  一 波兰的改革与剧变
  二 匈牙利的改革与剧变
  三 民主德国的改革与剧变
  四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与剧变
  五 保加利亚的改革与剧变
  六 罗马尼亚的剧变
  七 阿尔巴尼亚的剧变
  八 蒙古的改革与剧变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近况
 **节 中国的近况
 第二节 越南的近况
 第三节 古巴的近况
 第四节 朝鲜的近况
 第五节 老挝的近况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简史》首先就社会主义国家的时空界定、基本研究内容、基本研究原则和方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历史背景与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的历史分期作了简要论述。其次,概述分析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及其成败得失,以及它们之间的纷争与分化。*后,就社会主义国家的近况作了简介。《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简史》重点介绍和解析了苏联和中国这两个不同发展方向与性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化及其经验教训。此外,《社会主义国家演化简史》还深入探讨了苏联解体与苏共失权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目前的良好状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关资料

据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介绍,1881年2月6日,俄国革命者维·伊·查苏利奇女士致信马克思,请求马克思谈谈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对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看法。她说:“你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在俄国是多么为人注意——特别是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党所注意——*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见解,认为农村公社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总之,一切不容争辩的东西,——使它注定要灭亡。鼓吹这一点的人都自称是你的真正的学生,‘马克思主义者’。”查苏利奇还表示:“假如你能说明,你对我国农村公社可能有的命运以及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理论的看法,给予我们的帮助会是多么大。”显然,当时需要马克思作答的问题有两个:俄国农村公社未来可能的命运如何?世界各国是不是都要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即资本主义发展到当时水平所经历过的一切阶段?从这两个问题中,充其量只能推导出有关制度内跳跃发展的议题,而根本演绎不出有关制度间跨越发展,即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议题。从一般情理上说,像马克思这样思维和作风都高度严谨的学者,其复信根本不可能答非所问,节外生枝谈其他议题。事实上当年马克思接到查苏利奇来信后,从2月底至3月初,他先后写了四个手稿,这在马克思的生平中还是**次。其中一稿写了9000多字,二稿压缩成3000多字,三稿又改成4000多字,*后四稿大刀阔斧删减为一封不到600字的短信,于3月8日寄出去。由此可见,马克思复信时所持的态度是何等认真和谨慎!还需要指出,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曾在复信初稿和三稿中反复出现过三次。尽管如此,*后“卡夫丁峡谷”设想还是没有出现在正式复信中。

作者简介

刘新宜,195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88年考入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攻读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在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工作。2004年到华侨大学工作,现为华侨大学教授、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曾发表文章56篇,其中国家级23篇;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昨天的社会主义——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与前瞻》、《经济特区国有企业体制创新研究》等5部专著,参与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大辞典》、(《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与探索》等书;参与完成国家课题3项,主持完成省重点课题1项。科研成果曾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摘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文摘》、《学习时报》、《南方周末》转载。多次获省和全国党校系统科研成果奖,是《新华文摘》首届“我印象*深文章”奖获得者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