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2009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394139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4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503941399 ; 978-7-5039-4139-9
本书特色
《音乐文化(2009)》让你想起多少年后,同窗学侣会在翻看此书常常怀念这段时光,这是一种与不断在记忆沿途中遗失音符相抗争的“记谱”方式。学位论文,展现了人一生中*真实的一面。生命就是与颓堕平庸的抗争过程,过了这段历练坎坷,论文的品相以及其中体现的作者的相貌,就经得起端详了。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集体,聚集了一批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学者,其成就中体现了几代学人的积累,在学院戒箴与学者行规的“气场”中,因为文脉相承的存续而少了轻浮,多了厚重;少了功利,多了人文,学者们的共同坚守,使这片天地,去奢从朴,境界高古。在这里,对“博之我文,约之我礼”的师长的尊崇以及对高尚专业素质的敬重,得到依然不改的认同。这是我们坚守的底线:深自敛抑,怀抱敬畏。
虽然一个词的基本含义与原初意义没有多大改变,但在人文情怀失落、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语境中,“敬畏”就有重新解读和强调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希望的下一代也能承续的琴瑟之雅。
20世纪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略嫌贫弱,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近些年间,这种态度有所转变,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呼吁,20世纪初对待传统文化的过激的态度以及未经深思熟虑便仓促做出的“灭绝”政策不断得到矫正,文化生态逐渐朝着有利于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的方向发展。不但老师们认识到,学生们也认识到:没有独特文化的民族难以在世界上自立,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提倡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显得珍贵。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们在确定论文选题时,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特殊关注。相关题材的论文随之涌出,初看几篇调查报告,禁不住轻呼一声。看着他们从小村庄来回奔跑、回到学校争相告知家乡音乐恢复与变迁的兴奋样子,真让人感到,了解家乡文化和田野采访是初出茅庐的学术经历中一个多么巨大的幸福源泉。
目录
原生与再生——豫中笙管乐班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娘娘词》仪式音乐分析
包头地区二人台现状调查
论当代语境中舟山锣鼓的社会维持
永康鼓词的艺术形态及生存状况
礼俗关系下的文化传承——以胶东道乐为例
走向经典的现代戏——豫剧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调查与研究
中国古代音乐史
竹书《孔子诗论》中的“雅乐”观及乐歌研究
大和初至会昌年间洛下文士的音乐生活
清代山东丧俗音乐研究——以清代山东地方志为例
北宋科技对音乐的影响
音乐考古学
南方出土商末青铜乐钟的编列
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中的乐队组合形式
鼓吏考
近现当代音乐史
对“国乐”发展历史的再认识
中国基督教音乐研究现状述评
砥柱中流——王震亚先生的音乐世界
陈洪国乐改革思想研究
历史上的新音乐及赵、讽对新音乐的阐释
“**届全国音乐周”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全程描述
《中国音乐学》栏目分析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辑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世纪中国曲艺音乐基本概念研究
黄霈的流行音乐创作
昆剧《1699·桃花扇》配乐浅析
琴学
明清琴乐演奏实践美学概况
律学
简论查阜西的律学研究
江永生平及其乐律学贡献
音乐美学
“客家筝”美学思想探微
节选
《音乐文化(2009)》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集体,聚集了一批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学者,其成就中体现了几代学人的积累,在学院戒箴与学者行规的“气场”中,因为文脉相承的存续而少了轻浮,多了厚重;少了功利,多了人文,学者们的共同坚守,使这片天地,去奢从朴,境界高古。在这里,对“博之我文,约之我礼”的师长的尊崇以及对高尚专业素质的敬重,得到依然不改的认同。这是我们坚守的底线:深自敛抑,怀抱敬畏。虽然一个词的基本含义与原初意义没有多大改变,但在人文情怀失落、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语境中,“敬畏”就有重新解读和强调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希望的下一代也能承续的琴瑟之雅。20世纪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略嫌贫弱,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近些年间,这种态度有所转变,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呼吁,20世纪初对待传统文化的过激的态度以及未经深思熟虑便仓促做出的“灭绝”政策不断得到矫正,文化生态逐渐朝着有利于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的方向发展。不但老师们认识到,学生们也认识到:没有独特文化的民族难以在世界上自立,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提倡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显得珍贵。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们在确定论文选题时,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特殊关注。相关题材的论文随之涌出,初看几篇调查报告,禁不住轻呼一声。看着他们从小村庄来回奔跑、回到学校争相告知家乡音乐恢复与变迁的兴奋样子,真让人感到,了解家乡文化和田野采访是初出茅庐的学术经历中一个多么巨大的幸福源泉。
相关资料
插图:无论以何种再生性内容重构梵乐团的音乐形态,在重建的梵乐团与有着千年历史的大相国寺悠久的历史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是局内人的根本追求中,他们借助上述音乐形态的种种再造,贴近信众审美需求.丰富佛曲表现力,进而提高知名度,使其音乐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结语当我们面对一个被称为“传统”的音乐形式,有必要刻意区分其原生性内容与再生性内容,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看出传统音乐形式得以传衍的方式,即原生保持了传统音乐形式的中心特征,留存了根基;而再生使传统不断更新,为其带来活力。综合两个乐班“原生——再生”之间的消长,不难看出,其原生性内容留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但一个乐班之所以在百年传承与变迁后,仍被视为同一个乐班,即因存在其中的原生性内容为其留存了不同于其他乐班的特质。再生性内容的出现既可能出于乐人的无奈之举,也可能是积极应对。不管它们以何种形式出现,带来的客观效果大都是促使一个乐班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其更加灵活、充满活力地传承下去。在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时,需要关注“国家在场”与“内应机制”两方面的作用和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传统音乐传承与变迁的动力,即“国家在场”对于民间乐班的种种外在导向和民间乐班自身“内应机制”对社会文化变迁做出的调整、运作和创造。在一个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国家在场”对民间的型塑是必然的,可渗透到传统音乐事项的各个方面,对乐班的传承和变迁起到导向、推动或阻碍作用。通过“内应机制”,乐人们积极调整,改变着自己的意识、音乐行为和与音乐相关的物质形式,以应对“社会一文化”变迁带来的冲击。在对豫中笙管乐班传承与变迁研究中,本文着重用“原生”与“再生”的视角,和“国家在场”与“内应机制”的相互观照,探寻民间社会音乐形式得以传衍的不竭动力。然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还有众多的文化现象等待研究者做出进一步阐释。
-
数码摄影用光和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24.2¥69.0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吴昌硕画选
¥4.3¥4.8 -
宋元水墨花鸟
¥17.7¥59.0 -
摄影一本通
¥17.9¥49.8 -
一白书画印
¥26.4¥88.0 -
花与女组画
¥4.3¥4.8 -
图说木雕绝艺
¥17.0¥46.0 -
观众心理美学
¥10.4¥29.8 -
明信片:末代皇朝旧影
¥6.4¥20.0 -
乔十光文集
¥21.0¥70.0 -
梵·高手稿-精装
¥33.1¥138.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中国画的生成
¥21.1¥48.0 -
论园
¥23.0¥36.0 -
如何成为地球上最棒的即兴演员
¥16.4¥49.8 -
古典乐的盛宴
¥24.4¥66.0 -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九品)
¥3.6¥18.0 -
当代艺术家:章晓明
¥40.5¥90.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9.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