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

包邮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

1星价 ¥22.9 (7.9折)
2星价¥22.9 定价¥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1374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09137406 ; 978-7-5091-3740-6

本书特色

《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中医治疗的典型案例是*好的教学范本,对经典验案和失误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为重中之重。以经典验案提升临证技巧,以失误案例积累临证经验,开阔视野,扩展思路,铸就名医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之一。书中选择中医治疗有优势、有特色,治之有验,验有心得的胃食管反流、食管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15种胃肠疾病,依次从辨证论治、验案点评和误案分析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书共精选病案176则,通过对验案的点评和误案的分析,归纳出治疗成功的经验和治疗失误之教训。本书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经验与教训并举,切合临床实际,适合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临证参考。

目录

第1章 胃食管反流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2章 食管癌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3章 急性胃炎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4章 慢性胃炎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5章 消化性溃疡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6章 胃下垂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7章 胃癌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8章 胃石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9章 上消化道出血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10章 消化不良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11章 肠易激综合征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12章 溃疡性结肠炎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13章 细菌性痢疾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14章 习惯性便秘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第15章 大肠癌
**节 辨证论治
第二节 验案点评
第三节 误案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为《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之一。书中选择中医治疗有优势、有特色,治之有验,验有心得的胃食管反流、食管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15种胃肠疾病,依次从辨证论治、验案点评和误案分析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书共精选病案176则,通过对验案的点评和误案的分析,归纳出治疗成功的经验和治疗失误之教训。《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经验与教训并举,切合临床实际,适合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临证参考。

相关资料

病例3:唐某,男,36岁,1981年2月15日就诊。患者进食时食管烧灼梗阻,胸后壁梗涩疼痛,食后10余分钟必呕吐已经年,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x线钡剂造影为“食管下端狭窄”,屡治少效。诊时患者消瘦,疲惫,疑虑重重,每餐缓进全流质食物,食后即吐出食物并夹多量稀涎,胸骨中后及近胃脘处灼热疼痛,掣引肩背,心悸气短,腹胀嗳气,口苦咽干,不寐,大便干结难出,小便黄少,查舌质红,苔黄中腻,脉弦微数。此乃胃中燥热久郁,津亏液耗,痰气瘀结而胃失和降之权,导致食管梗阻,证属噎膈。现已津亏液涸,胃气虚损,邪热壅塞,腑气难通,治宜标本兼顾,补虚泻实,滋剂与通降配用,急护丧绝之胃气,方用大半夏汤合栀子汤、大黄甘草汤加味。处方:白晒参6g,法半夏10g,焦栀子12g,淡豆豉10g,炒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天冬18g,天花粉18g,生大黄4.5 g,甘草4.5 g,白蜜30g。服上方4剂后,患者自述药后食管胃脘灼热梗涩减轻,疼痛掣引消失,腑气渐通,食流质食物后仍反胃呕吐,但次数减少,时问延后半小时后呕出,嗳气,咽干。守前法,上方去大黄、陈皮、竹茹,加赭石、紫苏子、柏子仁、枸杞子,继续服用。连服上方8剂后,灼热疼痛及窒塞嗳气等症状基本消失,可进软食,食后1小时许吐食物残渣及酸水,量已减少,气短心悸缓解,精神转佳,但仍咽干,查舌质红少津,然苔腻己退,脉趋缓和,用《金匮要略》麦冬汤加味,以养阴润燥,和胃降逆。处方:沙参30g,麦冬30g,法半夏12g,黄连4.5 g,怀山药18g,赭石18g,谷芽12g,麦芽12g,粳米30g,甘草6g,大枣6g。上方共服15剂,灼痛梗阻已除,口中和,咽不干,纳食知味,能缓进一般食物,不再呕吐。共调治1个月余,患者体重增,精神爽,持方回去继续调治。1981年12个月来信告知,身体已完全康复。[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