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

1星价 ¥15.8 (7.9折)
2星价¥15.6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1327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1
  • 页数:267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811132793 ; 978-7-81113-279-3

内容简介

节选

br />     在西方大学史上,大学曾经是自治组织。大学秉持“学术自
由、大学自治、学者治校”的理念,处理与世俗政权(政府)的
关系。但是当大学开始走人社会的中心,并演变为今天的在技术
型后工业社会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机构之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变得错综复杂起来。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理念、政治体制和文化
传统的差异,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自“二
战”以来,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总体上表现为政府加强了对高等教
育和大学的控制和干预,政府成为左右大学发展的一种主要力
量。为此,在大学的自治传统和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之间,形成了
一种张力关系,谋求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的平衡一直是当代高等
教育哲学的主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处在政府的强力控制之下。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大学自主权的诉求
和政府放权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我们提出了要把高等学校建设成
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目标。在这过程之中,大
学与政府的关系成为备受关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围绕此问题,
高等教育界展开了关于办学自主权、大学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的关系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也出现了直接探讨大学
与政府关系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大致表现
为两种类型:一是翻译和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处理政府与大学关系
所取得的经验,以此为改革我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提供借鉴;二
是对过去几十年来计划体制下政府对大学管得过多、统得过死,
使大学丧失办学活力的现状进行批判和评价,并提出改革政府与
大学关系的观点和建议。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该领域的研
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未能直面“政府悖论”问题:一方面,在
 现代社会,政府是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导力量和直接推动者,另一
方面政府又成为管理体制改革的直接对象并可能演变为改革的阻
力。这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政府来改革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改
革政府需要政府来推动,改革首先是改革政府自己。改革的实质
就是权力关系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放弃权力就意味着放弃利
益。因此,忽视“政府悖论”这一基本事实,在传统的管理学框
架下来研究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不可能触及根本性问题。这就需
要寻找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框架。
    龙献忠博士的《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一
书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将治理理论引入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研究
中,开辟了该研究领域的新视野。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治理理论
来研究政府与大学关系,首先需要考虑现代社会中政府组织和大
学组织的性质。治理理论提出了“有限政府”和“委托代理理
论”等思想,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应从“统治”转向
“治理”。从治理理论的思想来看,大学是社会公共机构,高等教
育是社会公共部门,提供“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事业管理属
于公共管理范畴。治理理论的引入,彻底改变了我们沿袭已久的
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和控制观念,为构建大学与政府的新型关系提
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框架。
    本书作者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治理理论框架下对大
学与政府的关系做了全面分析与研究。从历史和发展趋向来看,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经历了大学自治、政府介入大学事务、政府对
大学管制逐渐加强这一主流发展脉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市
场化、大众化趋势的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地深
化,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模式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以合作为基
础的治理模式。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日益多元化趋势以及各国基本
国情的差异,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选择上也表现出多元
化特征。作者以美国学者B·盖伊·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
 模式》中所提出的四种理论模式为理想分析类型,提出了以下几
种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市场治理型、参与治理型、解制治理型、
弹性治理型,并对每一种治理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治理理论的引入,给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创新注入了新的活
力。以合作、协商、参与为核心理念的治理理论不仅是政府管理
社会事务的一种新理念,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包括各种正式制度
和非正式制度。以治理理论为指导,政府在处理与大学的关系
时,将不再遵循过去传统的统治与控制管理模式,而是强调政
府、大学与社会第三部门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互动与合作以及权
力运行的多流向、权力空间的多维度等。治理理论否定了政府在
管理社会事务过程中的单一权力中心地位,认为除政府以外,还
有大学自身、私营机构和社会第三部门等权力中心和管理主体存
在,它们将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多个
权力中心和多个管理主体的存在,使得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将从控
制与被控制的直线关系转变为政府、大学、市场和社会第三部门
之间的多角关系。大学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有独立法人地
位的办学主体,政府要依法治理大学。政府对大学的作用主要是
法律监督、行政指导以及合作伙伴等。这对于我国大学的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治理理论认为,提供类似于高等教育这样的准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垄断提供,它既可以由政府来提供,也
可以由其他公营部门、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提供。政府垄断提供
高等教育服务已造成诸多失灵现象,必须推行高等教育服务提供
方式的社会化,将政府在高等教育服务方面的“提供者”和“直
接生产者,,角色分开,引入高等教育服务提供的竞争机制,实现
消费者主权。作者认为,高等教育服务提供社会化的主要方式
有:行政合同、特许经营、教育凭单制度和政府采购等。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主要
 任务是培育大学竞争市场,即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体系的形
成、加快国内竞争市场与国外竞争市场的对接,形成高等教育服
务提供多元并存的局面,使公众有更多选择教育服务的权利。
    治理理论的引入,对反思我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
启发意义。在计划体制下,政府与大学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对大学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弊端。如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大学缺乏
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以及高校对政府组织
机构的模仿等,影响了大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起政府
与大学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我
国当前的大学单位制度,确立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改变政府独
家垄断管理权力的现状,将部分权力回归给大学和社会,推行多
中心治理模式,大力发展和培育第三部门组织力量,构建政府、
大学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参与协商机制,使政府与大学之问的合作
伙伴关系制度化和法制化,以保证大学的合法权益。
    综观该书,作者立足于理论分析、历史考察、现实反思、未
来建构的逻辑,引述了大量的经典原著,论证材料详实、生动,
立论有理有据,既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又有对问题的深入剖析;
既有比较充分的理论研究,也有关于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
国内外的实证分析。该著作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古为中用”、
“洋为今用”的治学理论和价值准则,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
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学术资源。
    将治理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从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重构
政府与大学的新型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
虽然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但也存在许多值得继
续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对涉及该问题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如治理
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适切性问题,还需要进行更为充分的分
析。对所建构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新型关系,也需做更为专深的
研究。然瑕不掩瑜,我相信这部著作将治理理论引入高等教育研
 究领域所开辟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一定会促进和深化这一领域的
研究,并且将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龙献忠2002年9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攻读
博士学位,跟着我研究高等教育学。入学不久,我即与他商讨并
确定将治理理论引入高等教育研究之中,从治理理论视角来研究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挑战性且难度很
大的研究课题。龙献忠学习十分勤勉,态度端正,治学严谨,在
学期间广泛涉猎了政治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经济
学等学科知识。2005年5月其博士学位论文《从统治到治理:
治理理论视野中的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顺利通过答辩。同年7
月,该论文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湖北
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毕业后,他到湖南大学工作,既从事
公共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还负责湖南大学“985工程”、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行政管理工作。虽然工作很忙,但
他仍继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
研究成果。这一著作就是作者5年来研究工作的结晶。理论研究
贵在创新,我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扬上下求索、扎实刻苦、坚持不
懈的钻研精神,在不断研究新问题的基础上,多深入实际调查研
究,取得更多的**手材料,广泛吸纳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方
法,争取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有新的理论拓展和突破,为高等教
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贡献出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作为导
师,看到他的每一步成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祝愿他在今后的
学术事业和生活道路上越走越好。
    张应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11月5日
 第3章
从自治到治理:西方国家政府
  与大学关系模式的演进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它既受社会
背景变化的影响,又受政府与大学自身成熟度的制约。实际上,
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演变历史是与整个社会发展史、政府与大学自
身发展史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政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修昔底德所提出的两种国家(政府)的组织形式:民主制和寡头
制。大学的产生要晚于政府,虽然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有高等
教育机构出现,如毕达哥拉斯创立的教团、柏拉图创办的阿卡德
米学园等,但那时的高等教育机构尚未完全体制化,还不能称为
近代意义上的大学,真正的大学肇始于中世纪。因此,我们也就
从中世纪开始探讨和追溯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在历史上,与大学相比,政府总是处于强势一方,在政府与
大学的关系处理上也必然是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政府的行
为模式决定了它与大学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状态。当然,在
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背景不同,政府的职能范畴也不一
样,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的治理模式也有很大差别,
因而使得政府与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模式有差异。考虑到
政府和大学关系的复杂性,本章主要以社会背景变化和政府职能
的扩张为线索来探讨西方国家政府与大学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
主流模式。
 **节  中世纪的大学自治模式
    从整个中世纪的社会情况来看,基本是教权和世俗政权的对
立与抗争。在中世纪早期,教会权力就已开始走向与世俗政权对
立,那时,社会二元结构已逐渐变得明显,“属于教务和修道方
面的精神文明领导权,与掌握在日尔曼国王手中的政权,有着非
常鲜明的划分”。①11世纪以后的中世纪盛期,封建王权得到加
强,经济发展得到巩固和成熟,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市民阶级开
始出现,孕育出了近代国家制度的萌芽,城市的大发展还催生了
一种重要经济制度——行会制。同时,众多大学的建立带动了学
术文化的振兴,促进了精神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晚期的中世纪,
社会动荡不安,贫富差距日渐增大,特权阶级只谋求私利,行会
也走向垄断和专制,欧洲文明开始走向衰落。经济的不景气,加
深了社会关系的对立,同时,世俗政府力量的加强和职能的扩展
使得它与教权之间的较量与冲突更趋激烈。
    人们通常把中世纪看成是穷困、迷信、黯淡的一千年,正如
1860年一位历史名家所说:“在这一千年中,人类的意识处于梦
寐或半梦半醒状态。”但实际上,整个中世纪的社会仍然在持续
发生变化,尤其是在11、12、13世纪,人类精神已跃迁到一个
相当高的境地。这时的欧洲,一个不发达的贫穷不堪的乡村般的
地区能孕育出强有力的、令人羡慕的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
为那时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文明机构——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不是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独特的既分
 裂又分权的社会的偶然产物”。①当时欧洲能兴起这样一种全新
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起因主要是:其一,“需要决定存在”,社会需
要促成了大学的产生。这种需要首先表现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包括各种法律人才、医学人才、行政人才、神学人才等;其次是
表现为研究和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知识包括宗教知识和世俗知
识。其二,中世纪教权与君权的对立抗衡为大学的成长提供了生
存空间。中世纪时期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权力中心存在,
当时的社会是一种二元结构,即世俗的与宗教的、帝国的与教皇
的,双方都声称自己是古代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者,这种二元论
把中世纪社会从头到脚一分为二。也正是这两种权力的相互对立
和冲突,为大学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大学既可以从
教会当局那里取得特权,又可以从世俗政权那里得到特许状。其
三,中世纪商人“行会”的兴起为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借
鉴。“行会”是当时社会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态,它的形
成使商人取得了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特权,这也是社会获得自治
权利的开始。对那些渴望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的人来说,“行会”
是一种理想的样板。这时的“大学”实际是一种特殊的教师和学
生的“组合”,我们称之为“学者行会”。这种“学者行会”——
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工商行会模仿的产物。



作者简介

p>作



    龙献忠,湖南芷江人,曾获理学学士、
教育硕士、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大学
重点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
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管理、
政府治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主持
的课题有:1998年12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课
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
该成果在国际教育研讨会上被国内外专家评
为二等奖;2006年6月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高办学目标的大
学战略管理研究”;2006年11月主持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教育
治理与政府大学关系重构”;2007年3月主
持亚洲开发银行和湖南省交通厅委托的重大
横向课题“湖南省吉茶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安
置工作外部监督项目”。参加研究的国家课
题有: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当代中国职业指导理论体系的研究”、教
育部规划重点课题《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精
神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国家重点课题《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我国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等l 5项。参与编写
《职业指导学》、  《研究生教育学》。先后
在《高等教育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